新疆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主席,1989年开始从事户外探险活动,曾5次徒步穿越夏特古道。
三个岔达坂 通往天池梦境的险道 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白水涧镇是白水涧古道上最重要的驿站之一。今日,很多户外探险爱好者选择从这里出发,沿河谷北行,翻越海拔3500米的“三个岔达坂”,最终抵达天山北坡的天池。这段路要穿过荒漠、戈壁、峡谷、雪峰等不同地貌景观。经历险途后,人们方能真正理解“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内涵。
冰川的杰作 夏特古道上的神奇冰洞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废弃已久的夏特古道被重新凿通。最初,木扎尔特冰川地区常有驿兵因天气严寒而伤亡,政府后来专门在这里增建房屋,供专门修路的道工居住。这些住户常年驻扎于此,专门负责维护冰道。今日在这一带穿行,昔日城堡上的石头早已跟冰川混凝在一起,形成了一座壮观的冰桥,并形成了拱形门洞,让人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以说,这一景观正应了“木扎尔特”的本意——“冰门”、“冰口”。
酷爱登山探险的王铁男足迹遍布天山南北。2013年8月,他再次去挑战地形复杂的托木尔提峰。 发现者/王铁男 “那魂牵梦绕的克里雅山口是召唤我们付诸全部激情的目标。在美景和幻觉、梦想和眼泪交织中,我们不断点燃希望,跟随着内心的召唤,一步一步艰难地迈向它。”
以往人们往往在河流中游拾捡玉石。玉龙喀什河上游发现白玉后,不少人不顾险恶环境威胁,冒险前往。 昆仑无路玉有路 玉矿的发现,让艰险的地方有了通道 昆仑山是和田玉的发源地,我国古籍中就称昆仑山为“群玉之山”。随着和田河玉矿资源开采殆尽,采玉人开始将目光转向深山。山中路途如此艰险,但玉石的发现,还是让这里开辟了一条山路。
阿克布拉克达坂 乌孙古道的最艰险路段 从特克斯县琼库什台牧业村到拜城县黑英山乡的古道,是乌孙古道的精华部分,这里只能骑马或徒步穿行。这段曲折的路上,海拔4000米左右的阿克布拉克达坂是最难翻越的地方。为增加挑战难度,一些勇敢的探险者喜欢在寒冷季节穿越这个达坂。
一位身负重物的探险者正在艰难地穿越海拔3900米的东沟达坂。
克里阳古道的徒步路上,流经克里阳乡的克里阳河时常与栈道并行。栈道时而穿过破碎的土坡,时而进入乱石林立的崖壁。随着上游河道越来越狭窄,栈道的坡度也越来越陡,有几公里路段几乎是在垂直的崖壁上开凿的。
木扎尔特冰川 夏特古道上最冷艳的画卷 众多天山古道中,夏特古道是危险系数最高的徒步探险线路,这条贯穿天山南北古隘道美丽而冷酷——“美丽”来自鲜花盛开的夏特河谷,“冷酷”则缘于漫长的木扎尔特冰川。这冰川绘制的冷艳画卷,是探险者向往的天堂。木扎尔特冰川大约形成于数万年前的第四纪,是夏特古道上最难穿越的地带。冰谷之中,神秘的古道穿越高山垭口、激流、谷地、古堡,伴着满山遍野的花香和红色的沙棘丛,静静地等待着挑战者的到来。
左右开弓 两条穿过白水涧的徒步线路 盛于唐代的白水涧古道从交河故城出发,沿乌鲁木齐附近断裂向西北方延伸,一直通往唐乌拉泊古城(今乌鲁木齐市西南郊)。据唐代文献记载,这里是“足水草,通车马”的驿路。关于古道的线路,有人认为就是今312国道乌(鲁木齐)吐(鲁番)段;户外探险者则提出了另一种说法:古道穿过今吐鲁番市大河沿镇后,进入博格达山的峡谷之中,向北翻过天山的5个达坂,最终到达乌拉泊古城。
丰水期的克里阳河 河水翻滚时, 像雷声一样轰鸣 为了尽快到达克里阳达坂脚下,王铁男的探险队必须在最短时间跨过克里阳河,因为下午河水就要暴涨。随着黄昏到来,原本清澈的克里阳河变得浑浊起来,滔滔河水震耳欲聋,这是山洪即将暴发的迹象。匆忙中,他和老队员决定率先趟过河水。随后,驮工用毛驴护送女队员涉水穿越。由于涛声太大,队员之间互相喊话都无法听见。
桑株河上游 蜿蜒曲折的小道 爬上了峭壁 当烈日洒向贫瘠的昆仑大地,干燥的桑株河谷中几乎没有一丝微风,空气似乎都凝固了。随之,队员们的激动和兴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沉闷的脚步声。上游河谷越来越窄,河水沿着峭壁顺势而下,离河道几十米高的峭壁上一条蜿蜒曲折的小道依稀可辨。在桑株古道上行进时,他们一会儿踏上栈道,一会儿进入谷底,消耗了大量体力。
山河夹缝中的栈道 见证了古道的几度兴废 历史上的夏特古道曾发 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沟通伊犁河谷与南疆的最便捷通道,它最兴旺的两个时期是隋唐和清代。清政府曾在古道北段设“沙图阿满军台”,“夏特”一词 即从“沙图”转化而来。蒙古语中,“沙图”意为梯道,“阿满”意为门,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梯门”。一路上那些多次重修的古栈道,见证了夏特古道的几度繁荣和沉寂。
翻过“三个岔达坂”后,北坡的茂密植被和一池碧水,彻底将天山南麓的炎热抛在脑后。
喀拉喀什河上游 翻越一段坡度超过70度的崖壁 喀拉喀什河是和田河的两大源流之一,它发源于喀喇昆仑山,穿过昆仑山的峡谷后,在下游与玉龙喀什河一起汇入和田河,最终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去一个叫“蒙古包”的地方时,喀拉喀什河水阻断了去路,探险队的队员不得不踏上栈道。但是,那里发生塌陷,形成了3米宽的断崖。为了缩短路程,他们宁愿冒险登悬崖——这座高50米、坡度超过70度的崖壁。
车师故地 昔日马蹄声,隐没深谷中 天山东段(博格达山)南北,有多条道路可以通行,但从吐鲁番地区到古庭州(今吉木萨尔县境内),最为便捷的要数车师古道。断崖下的一段碎石古道,成为今日乡村公路的一段。
汹涌暴虐的冰河 探险路上的最大杀手 7、8月间行走夏特古道,最危险的是木扎尔特冰川和冰川融化形成的木扎尔特冰河。这个季节气温升高,冰川融水形成的冰河是阻碍探险者的最大杀手。2001年8月14日,探险家董务新率领的登山队途经此地,他本人不幸被汹涌的河水夺去了性命。
昆仑山毛驴 栈道上行进的攀岩高手 从上百米高的栈道 下到河谷,坡度常常会超过60度。行进时,队员常常要手脚并用,和攀岩没什么两样。在这里行进,骆驼、马匹、牦牛都无济于事,运输行李几乎要全部依赖产自昆仑山地区的毛驴。这一带的毛驴,常常跟随古人深入山中,对周围地势非常熟悉。不过,下坡时,毛驴下行更为困难,不但要卸去身上的行李,而且要有两名驮工护送,防止它俯冲下去。
干燥、贫瘠、荒凉 是昆仑山区最常见 的景象 昆仑山的山前地带气候极其干燥,由于受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影响,干燥的粉尘漂浮在天空,覆盖着贫瘠的大地。迎接王铁男的,是一片灰蒙蒙的世界。沿着克里雅河的西岸行进,山前的丘陵地带坡度逐渐加大,顺山势修建的盘山道多处地段被山上的流沙所掩埋,形成了倾斜的路面,下方还有被河水冲刷形成的沟涧,向下望去令人头晕目眩。在这样的路段徒步,每爬一座山坡,都是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