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残破的大钟静静躺在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的台阶上,表盘上的时间永远定格在2点28分。它的周围,是“5·12”大地震中崩塌的教学楼残骸,自那之后,整座校舍原样保留,与漩口镇和映秀镇交界处的百花大桥残骸等一同成为铭刻历史、弘扬抗震精神的重要遗址。摄影/王飞
作为植被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森林更新动态、碳循环等方面长期监测的野外平台之一,王朗样地将为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动植物交互作用、植被群落结构与更新以及气候变化影响等生态学的前沿及热点问题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平台支撑(摄影/王飞)。
垛田水迷宫:对抗洪涝,水中“捞”田孕育的盛景 密集的人类开发利用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适应与博弈,最终在这里形成了水网密布、以垛田和圩堤为特色的土地利用方式与农业景观。垛田与里下河人抗击洪涝灾害有关,为抵御洪水,人们疏导河道,积河泥成小块土地,渐渐形成四面环水的“田岛”。垛田大小不等,大者两三亩,小的只有几分地。水中淤泥是天然肥料,灌溉之水取之不竭。大面积的垛田区如万岛之国,形成面积广大的“水迷宫”。摄影/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