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裤瑶族: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2日 文章出自:用户投稿 作者: 徐龙 

标签: 人文照片   风土人情   边城   人文主题   南丹县   

千年未曾改变的服饰、世代同族通婚的习俗、严格恪守的族规,这个神秘原始的古老民族——白裤瑶族,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作为中国仅有的两个直接由原始社会步入现代社会的民族之一,白裤瑶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民族。其主要生活在广西南丹县的八圩、里湖瑶族乡和贵州省荔波县朝阳区瑶山乡一带,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自称“布诺”,因男子穿齐膝白裤,又被称为“白裤瑶”。白裤瑶族憨厚、朴实、勤劳、勇敢,并以独特的婚俗、葬礼、服饰等民族文化风情,备受世人关注。我花费两年时间,跟踪记录并拍摄了这组白裤瑶族图集。

白裤瑶族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自称“布诺”,因男子穿齐膝白裤,又被称为“白裤瑶”。

服饰:简洁不失精致

白裤瑶的服饰,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白裤瑶妇女夏天的服饰,上衣一前一后两块布,随意的搭在肩上,中间几乎没有连接和缝制,外界称此“两片瑶”。人们惊讶于这样大胆的裁剪风格,殊不知,这样的服饰,并不是情欲上的展露,而是对母性和生殖上的无上的崇拜。而这样一种“裸露”,则体现了瑶族人不拘一格,亲近自然的淳朴心灵和性格。

白裤瑶族的妇女在夏天里面什么都不穿,更不罩双乳,从侧览女性双乳若隐若现。一但弯腰劳动干活,便是全览无余。

瑶族女子心灵手巧、精于纺织,白裤瑶服饰虽以简洁为风格,但工序并不简单。一套衣服的制作工艺包括制作麻布,上蜡印染、刺绣,缝制成衣等步骤,且每步缺一不可。而由于这些工序受季节的限制,一般一套达到标准的瑶族服饰,就得耗费一年的时间,价格自是非常昂贵。

瑶族女子心灵手巧,劳动之余,缝制一套服饰,是她们从缝制中能够获得乐趣。
几位妇女被这条腰带的做工所吸引,正在仔细的揣摩、细看。
制作麻布包括分拉、穿、挑等过程,每个步骤都非常仔细,且十分注重协作配合。
这是麻布织成染色后在河里洗涤的过程,同样是一丝不苟,这些布匹都是没污染的手工制品。

瑶族服饰记录着瑶族人民的历史和对祖先的缅怀。刺绣的图案,除了花鸟鱼虫,还有瑶王的印章图案。白裤瑶族男子白裤子上的红色印条,就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据《中国白裤瑶》记载:在很久以前,壮族莫氏土司用计骗走了瑶王印,并攻进瑶区,迎战中受伤的瑶王战败退走,他爬山时手撑膝盖,在裤腿上留下十条血指印,并在临终前在衣襟上画了瑶王印的图案。瑶族后人为纪念瑶王,便在裤子的膝盖处绣上十条红杠,在衣背上绣上瑶王印图案。

一套衣服的制作工艺包括制作麻布,上蜡印染、刺绣,缝制成衣等步骤。
成衣就是这样的感觉,白裤瑶族的服装以简洁为风格,但工序并不简单。

传统习俗:打陀螺与斗鸡

白裤瑶族喜欢运动,打陀螺就是白裤瑶族群众喜欢的传统体育活动,这项活动集智巧、勇力、竞争、团队精神和娱乐性于一体,深受白裤瑶男女老少的喜爱。打陀螺玩法非常简单且不受场地控制,只需要一个木陀螺和一根绳子,随便有块空地都可以玩。规则有很多,一般以陀螺转的时间长久定输赢;也有一个转着,一个用另一陀螺去打,打飞别人的就算胜利。

打陀螺运动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玩,这位白裤瑶族妇女正在专注的下陀螺,并准备让别人来打她的陀螺。
打陀螺玩法非常简单,只要一个木陀螺、一根绳子和一块空地就可以。

白裤瑶族有三宝贝,鸟笼、猎枪和牛角。养鸟斗鸟、养鸡斗鸡也是白裤瑶族喜欢的习俗。每当节庆时,白裤瑶族的阿哥们会把自己养的鸡拿出来,大家聚在一起相互较量,看谁饲养的鸡更健壮。

养鸟斗鸟、养鸡斗鸡是白裤瑶族的习俗。
每当有节日的时候,白裤瑶族的阿哥会把自己养的鸡拿出来,大家聚在一起相互较量,看谁饲养的鸡更健壮。

丧葬习俗:悲壮肃穆的祭祖活动

白裤瑶族多居住在偏远的大石山区里,生存环境非常恶劣。但他们憨厚、朴实、勤劳、勇敢,并在与自然环境的搏斗中,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以丧葬习俗尤为独特。

砍牛、打铜鼓、跳猴舞,是白裤瑶为死者举行葬礼的仪式。这种传统送丧习俗悲壮、肃穆、凝重、庄严,不仅是为表达对死者的悼念,更是一项众人共同的祭祖活动。在白裤瑶民的心中,个人和集体都是以祖先为纽带,在岁月的长河中并肩艰苦跋涉的。葬礼活动上的主要打击乐器铜鼓和皮鼓,在平时的日子里不能随意敲打的。

葬礼活动上的主要打击乐器铜鼓和皮鼓,在平时的日子里不能随意敲打的。
白裤瑶人是很讲究祭祖的,他们认为,不论个人还是集体,只要能够聚集在一起都是以祖先为纽带的,白裤瑶人是一个很团结、有凝聚力的民族。

那年我有幸目睹了白裤瑶族惊魂动魄的砍牛祭祖仪式,扣人心弦的仪式上,那铜鼓声沉闷而凝重,仿佛声声敲打在我的胸口上,倍感压力。这种近距离的领略白裤瑶族神秘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

传说白裤瑶的铜鼓、皮鼓是古代出征打仗报警用的一种发布号令的信息工具。留传下来的砍牛、打铜鼓和跳老猴舞的丧葬礼仪与纪念本族的一位首领有关。远古时期民族征战,抢山占地是家常便饭,有一次,白裤瑶人与土司人打仗,因敌强我弱、寡不敌众,白裤瑶人的头领身负重伤,后来逃进了深山,不久,这位头领因伤势过重含恨而去,白裤瑶的同胞们为了祭祀他,鸣鼓、砍牛,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从此,铜鼓和皮鼓便与祭祀联在一起流传下来了。

铜鼓是白裤瑶的圣物,在启用之前,首先要经过杀鸡、放鞭炮的“敬铜鼓”仪式,式一般是在埋铜鼓的地方举行,称为“起鼓”仪式,举行仪式的时候要念叨:“铜鼓呀,我们把你来敬,请你开口说话,求你告诉祖先,保佑我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完这些话以后,才可以把铜鼓取出来去,然后参加葬礼。

白裤瑶人在砍牛送葬的前一天就要敲打铜鼓,意思是为死者“开路”,同时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听到鼓声以后,自动的前来参加葬礼为死者送行。
打铜鼓的皆为男子,他们弯腰站在鼓的一侧,左手握鼓槌,敲击鼓面,右手执铁丝轻打鼓身。在他们的右后方,另有一人双手用木制的风桶接音,按一定的节奏前后晃动,使铜鼓产生低沉的共鸣,鼓声在数十里的村寨和山谷中回荡。

白裤瑶人好像不太讲究祖坟风水,一般都是聚族而葬的。这和佤族的葬礼差不多,佤族在墓地的选择位置上也是没有什么要求的,而且佤族的墓地可以叠加埋葬,随意性很强。在白裤瑶族里同族均有固定的墓地。众人把灵柩抬到墓地,葬毕,在坟堆前竖立两根圆木柱,木柱上刻着若干道道,在中间插入被砍的牛角。牛角越多越表示死者的尊荣。安葬完毕,送葬者每人依例可以得到一块牛肉和一团糯饭。

庄重的砍牛仪式前,死者家属按男女排着队,每人手里拿着的谷穗喂牛,拜牛、哭牛。接着,主持砍牛仪式的巫师,边撒米,边念先辈祖宗的功德,死者的经历和后人对死者的怀念等。

葬礼仪式上打击的铜鼓声响彻山谷,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白裤瑶阿哥们来为死者送行的场面。
砍牛前,首先要做的是立好一根约2米高的木桩,然后再把竹圈套在立好的木桩上,接着就用铁环拴住牛鼻子,以长麻绳系于蔑圈外,使牛能绕着木桩转动。

等巫师念完以后,砍牛手从舅爷手中接过砍牛刀,挥刀进行砍牛,把牛砍倒以后,便把牛血直接倒入预备好的酒中,再用竹简装上牛血酒,敬鼓手、亲友和敬众人。砍牛一结束,便进入第二个祭祀仪式,打铜鼓、跳猴鼓舞。这个仪式把葬礼引向了另一个高潮。

如果你为这组探秘白裤瑶族的图片故事感到新奇,可以来广西南丹里湖走走,领略下白裤瑶族古老的原始文化。白裤瑶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千万记得不要跟白裤瑶阿哥们喝酒,否则他们不把你喝的烂醉如泥决不罢休......

编辑的话:这是一份用心之作,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精美的图片向我们系统介绍了文明的活化石——白裤瑶族。当然,在欣赏的背后,我们还应该思考传统的继承与保存......

把我的作品拿出来给大家点评,请点这里投稿

选择点评项

  • 读后感言
  • 可圈可点
  • 提升空间
  • 背景知识
  • 有点争议
读后感言
收起
全部评论(12)
热度
时间
  • 2

    Dopa

    • 读后感言

      看到最后那个砍牛感觉有点残忍

    黄依伍慧汤圆1998 赞同
    01-17 14:17 分享  回复(0)
  • 1

    HUANGCAO12

    • 读后感言

      作者很用心花了两年的时间,记录详实,第二张图片更是吸引眼球!不过那是模特吗?

    千鸟-熙 赞同
    12-22 19:06 分享  回复(2)
  • 0

    睛谊求镜

    • 读后感言

      牛儿看上去病奄奄的,不像是挑选的壮牛,有点儿残忍

    01-19 11:16 分享  回复(0)
  • 0

    芊芊细草

    • 读后感言

      作者用心的记录,我们也会用心的阅读

    12-27 17:13 分享  回复(0)
  • 0

    旷野洪流

    • 读后感言

      好纪实。作者不比较系统的介绍了白裤瑶的生活习俗,脉络清晰(感觉作者对图片的编排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让我们对白裤瑶衣着、传统及丧葬习俗有了初步的了解。谢谢作者的用功。

    12-30 14:04 分享  回复(0)
  • 0

    向前看齐

    • 读后感言

      我也是广西南丹的,通过你的镜头让我领略不一样的瑶族,也更了解白裤瑶

    08-30 13:02 分享  回复(0)
  • 0

    艺林七柯

    • 读后感言

      原生态的美感,作者真是有心人!有人类骨子里本存着的亲近

    01-30 15:54 分享  回复(0)
  • 0

    江浙人士

    • 读后感言

      很用心的一组纪实,大光圈运用帮助突出要表达的主体。赞!

    01-05 11:16 分享  回复(0)
  • 0

    大大小毛驴

    • 读后感言

      很不错呀,我咋感觉到农村的这种名宗教和民俗以及乡民自制的体制是“和谐”的最大亮点呢,一旦被打破就不会有这种和谐了。

    01-05 16:24 分享  回复(0)
  • 0

    梦游天下W

    • 可圈可点

      点赞!!

    01-06 14:25 分享  回复(0)
  • 0

    哈尼长老

    • 读后感言

      真实、扑实的民族

    01-07 11:01 分享  回复(0)
  • 0

    凡人看世界

    • 读后感言

      观察很细,所以拍出的片子才有意思。

    01-09 12:34 分享  回复(0)
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