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3年,南宋咸淳九年,大元至元十年。襄阳城下,坚持了6年之久的南宋守军,最终不敌蒙元汹汹大军。宋元两朝,在此迎来国运的转折。“襄阳破,则临安摇矣”。
作者: 川丹丹
浙江绍兴,经过考古学者的多次发掘调查,原本鲜少地表留存的南宋皇陵,终于渐渐呈现出了全貌。同时也带来了疑问:为何选址在绍兴?又为何十分落魄?
作者: 洛卡奇
清代最出名的行宫,除了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之外,便是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它是清帝举行“木兰秋狝”时的驻跸之所。届时皇帝会带着蒙古王公在“周一千三百余……
作者: 李粹之
公元747年,一支万人大唐步骑兵在名将高仙芝的带领下,翻越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历时三个多月,降服小勃律。大唐用一场不亚于后世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
作者: 李希光
《西游记》里的国度,往往有浓重的现实基底,哪怕是到了异域番邦的天竺境内,也不脱中土世界的景象。违和,却很合理。它们源自现实,映照现实,隐喻现实。
频频给取经团队带来大麻烦的妖怪,实有裙带关系——神仙的坐骑。既可代步,又兼有不俗的战斗力。这些多功能“座驾”,如何创作?
作者: 林屋公子
神佛妖魔,各显神通,由此进行了一场场花式斗法,让奇幻的《西游记》更加神奇。但法术并不是万能的。
作者: 杨睿
西行取经的原型、取经队伍的核心,如此重要的唐僧,在《西游记》中的形象,为何却不甚光彩?
1965年,一批在海外避难数十年的珍贵文物,终于回到中国台湾。抗战时期,被誉为20世纪初古文献四大发现之一的居延汉简,开始流浪之旅。但是,它的迁徙之路,格外……
作者: 苏蘅
从1928年至1937年,史语所对安阳殷墟进行了15次发掘,这是中国考古学史上划时代的工作。殷墟甲骨,作为最为重要的出土文物,寄托了几代学人的梦想。
作者: 成汤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