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 祁连山的宠儿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04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增刊 作者: 李忠东 

标签:

肃南,家在“雪山走廊间”。这片地域狭长的宝地,紧紧依偎在祁连山脉北麓,颇似群山披着的一件彩袍。祁连山的隆起,一举改变了西北地区的地貌格局,将南、北、西边的荒漠区隔离开来,避免它们彼此相连。祁连山还是西北干旱区里的一片“湿岛”、一座“水塔”,而这也是肃南的贡献。我们欣赏肃南,更要致敬肃南,这位祁连山的宠儿,用自己的身躯,为河西走廊筑起了屏障。
图中的巴尔斯雪山主峰高达5118米,也是裕固族民众心中的圣山。摄影/左竹林

肃南,曾经是一片汪洋?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简称“肃南”。初夏时节,这里没有沾染半点暑气,隆畅河欢快地穿过县城红湾寺镇。近处的红山、远处的祁连雪峰此起彼伏,平添秘境之感。

我和甘肃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刘延兵一起前往肃南考察,车子沿着隆畅河畔的肃祁(肃南至青海祁连)公路前行,目的地是距县城约30公里的九个泉科考点。过了白泉门,隆畅河谷陡然变宽,峡谷在视野中徐徐展宽,道旁的山峦未超雪线,山上植被的层次却也分明地呈垂直分布:山顶裸露着岩石,山腰以上是嫩绿的草甸、墨绿的云杉林,河畔则生长着小叶杨与红柳,鸟鸣虫吟,生机盎然。

又过了几公里,拐进石居里沟,此地河滩遍布着大大小小的石块,是被上游山溪冲刷而来,驻足者往往忍不住低头捡拾。有的石子磨掉皮壳后,或青黑相间,或绿白杂呈,变得极为光润好看,那有可能即是“祁连玉”的原石蛇纹石——古人赞美的“葡萄美酒夜光杯”的玉材。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还能讲述地史时期的久远故事。

2020年7月,以肃南为核心的张掖国家地质公园,成功跻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之列。按照评选要求,至少要具备一处世界级地质遗迹点。而肃南就贡献了两处:除了闻名于世的张掖彩丘,另有一处鲜为人知的地质遗迹点——古大洋岩石圈残片,即九个泉蛇绿岩。

蛇绿岩,是指一组由蛇纹石化超镁铁岩、基性侵入杂岩和基性熔岩,以及海相沉积物构成的岩套(岩石组合)。常常出露在缝合带中,是大洋岩石圈的残留,也是确定古板块边界的重要证据。有关祁连山碰撞造山的关键证据,就被很好地保存在九个泉蛇绿岩剖面中。

在构成中国大陆骨架的山脉中,祁连山不算高大与绵长,但却绝对重要。这条长约800多公里、近东西向延伸的山脉,北临河西走廊,南靠柴达木盆地,成为西北地区一道独特的地理景观。祁连山造山带还是一条著名的造山带,多期次的造山运动,让祁连山在青藏高原北缘隆起,形成巨大山脉。

大约在5亿年前的古生代,祁连山所在的华北—塔里木地块南缘,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在此后一系列的大地板块运动中,这片古祁连洋消失。就在地块相互“焊接”的地方,地表所留下的高压低温变质的硬柱石蓝片岩,成为板块运动的最好指示物。

在九个泉地质遗迹点,人们可以亲手触摸到大洋向大陆俯冲而造就的“蓝闪片岩变质带”,也可以亲眼看到板块构造活动的证据,即由地幔橄榄岩、堆晶辉长岩、均质辉长岩、枕状熔岩和火山角砾岩等共同组成的蛇绿岩套。由于蛇绿岩套同海洋底部的岩石酷似,所以地质学家们把它看作古海洋地壳残骸。

肃南一隅,留下了沧海桑田的印记。正是祁连山的隆起,一举改变了西北地区的地貌格局,刘延兵告诉我,肃南有一个特点:以一县之地囊括了除海洋地貌之外的大多数地貌类型,而其实海洋就藏在它的地史里。

依偎在祁连山北麓的肃南堪称最美“风景县”
没有祁连山就没有肃南。祁连山造山带上漫长的地质演变,将肃南塑造成一座美景的大观园。它以一县之地囊括了冰川雪山、森林草原、河流瀑布、湿地湖泊、丹霞丘陵、沙漠戈壁等多元地貌。除了大自然的造化,肃南之美也有人力之功——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浓郁的裕固族民族风情,遍布县境(绘图/于继东)。
图为张掖世界地质公园九个泉蛇绿岩剖面地质遗迹点,揭示了祁连山畔古大洋的动荡与消失、古板块的碰撞与缝合,讲述着肃南长达数亿年的地史故事(摄影/黄小黄)

肃南,更像甘肃省的一个缩影

祁连山的南北两侧分别有两个县,一是青海祁连,一是甘肃肃南,它们像三明治一样将祁连山夹裹在中间。这两个县有太多相似之处,如县域狭长,均沿祁连山走向展布,又如县域幅员面积较大而人口却稀少,再如两县的平均海拔均在3200米左右,都是“因山而设”的县……不同的是:祁连县所在的青藏高原腹地,地势高亢,气候寒冷。肃南县则不同,它居于祁连山与河西走廊之间,横跨河西五市,同甘肃、青海两省的15个县(市)接壤,它既是庇佑河西走廊的屏障,又是“山”“廊”之间转承过渡区域,河西走廊的千年辉煌,同时映照着这里。

刘延兵曾先后参与了甘肃省地质环境资源调查和旅游资源普查。他告诉我,肃南更像是甘肃省的一个缩影,不仅县域的空间展布与形态和甘肃省高度相似,而且甘肃省几乎所有的地质遗迹类型、地貌类型都可以在肃南找到,大部分旅游资源主类、亚类与基本类型,肃南竟然也都具备。

我多次从祁连山的头顶越过,飞机的舷窗为观察祁连山和河西走廊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大多数时候,机腹下的祁连山山石裸露,是灰黑色的,只有在海拔较高的区域,才能看到冰川与积雪覆盖在山脊两侧的沟壑。山体的下半部分是绿色的森林和草原——裕固族的夏牧场。视线再往下移,色彩变得更为丰富,这是前山地带。

南方人很难理解西北山区的“前山地带”,对于当地而言,那里是一片焦黄干燥的沉闷地带,地表径流渗入地下,劣地与沟壑像长久失水的皮肤,布满褶皱和皴纹,仿佛会立即灼裂。但肃南却不一样,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岩石,五色杂陈,断裂、掀斜、褶皱形成丹霞、彩丘等红层景观,鲜艳明亮,这里成为干旱区丹霞的典范,窗棂式构造的原型地,彩色丘陵最突出的例证,对游客而言,也是难得的景观,充满了吸引力。而再往远处,便是走廊平原区,阡陌渠汊纵横,绿洲与城市相依……

接下来的巴尔斯雪山之行,更加深了我对肃南多元地貌的观感。从某种意义上讲,肃南首先堪称是一座冰雪王国,祁连山主峰之一——海拔5547米的素珠链(又名祁连峰),便雄踞于县境西部的祁丰藏族乡,从北向南遥望这座雪峰,可以远眺如念珠般悬挂在高山之巅的冰川群,使它得到这样一个美名。此外,中国科技工作者发现的第一条高原冰川——七一冰川,也在祁丰乡。1958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的学者与苏联冰川学专家一起登上这条冰川,并以发现日期命名。

如果要找一座距河西走廊城市最近的雪山景区,非巴尔斯雪山莫属。巴尔斯雪山是位于祁连山中段海拔5118米的极高山,拥有6座如莲花盛放般簇拥在一起的雪峰,冰清圣洁。这里保持着自然纯净的景观,它似乎有种魔力,给人一种既不怕迷失于山野,又远离尘嚣之趣。

由张掖市区前往肃南大河乡的巴尔斯雪山,我们先后穿越了走廊平原区、河西走廊前山倾斜平原、祁连山中高山区,海拔由1300米上升至5118米。更令我惊奇的是,这一路遇到过沙漠、戈壁、平原、丘陵、低山、中山、高山,直至极高山,完整的地貌单元,依次在我们面前出现。再看植被垂直带谱——荒漠、草原、森林、山地草甸、沼泽草甸、高山流石滩,同样依次得以展现。而在气候上,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递减0.6摄氏度,在2个小时的车程中,从炎热到严寒,我们快速经历了四季轮回,短袖换成了冬衣……而经历所有这一切,却仅需2个小时。

到了巴尔斯雪山的观景平台,远处是皑皑白雪,脚下是冰川侵蚀的大地,身后是茫茫草原。刚刚我们还穿行在无边际的赭红色丹霞巷谷,然而很快肃南就如变魔术般,将众多重要的地貌单元折叠在同一空间,将最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完整呈现。

祁连山国家公园的“骨干” 野生动植物的乐土
中国首批设立的10个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名列其中,而肃南又是构成这座国家公园的主体地区之一 ——肃南段1.27万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肃南山连山,林套林,极为多样化的复合生态系统与特殊的地理位置,天然成为野生动物的迁徙廊道和生息的乐土,更是许多宝贵植物的生态庇护所。图是当地特有的,生活在祁连山海拔2600米以上的野生高山马鹿;
祁连山国家公园肃南段还与世界级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结缘”,图即为雪豹为肃南生态“代言”的画面;
图为绽放在巴尔斯雪山摆浪河冰川附近的唐古特雪莲,这一生长在高山冰缘带的高原药用植物,花序外层的叶片变态为美丽的半透明膜质苞片,以“自建阳光房”的方式应对严寒,充满生存智慧;
图为明花乡胡杨林景观,展示了不一样的内陆沙漠生态环境。

肃南,河西走廊的幸运“水塔”

我们都知道——如果没有祁连山,就没有河西走廊,但也有人说“没有肃南就没有河西走廊”。肃南为何如此不寻常?是水,在这里展现出它神奇的力量。

当我们查阅中国年降水量等值线图时,会发现划分中国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重要地理分界线——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有一段深深嵌入干旱区,形成一个相对湿润的“半岛”,这个气候的奇异区,就是祁连山及河西走廊。是祁连山的隆起,改变了中国大陆大气降水的分布规律,让原本干旱的河西走廊不再那么干旱。

何以如此?因为祁连山的地貌既复杂又特殊,它地处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的交会地带。虽然它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但由于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特殊影响,使夏季东南季风的湿润气流得以北进西伸,挺进到祁连山一带,便会形成雨雪。祁连山全年降水量200~700毫米,这在西北干旱区已是了不起的贡献。据了解,河西走廊每年获得的“祁连山区出山径流”总量约为69.96×108立方米,各县市绿洲实际获取的水资源,最高为当地年降水量的18.5倍,祁连山天然水库的作用由此可见。

图为明花乡胡杨林景观,展示了不一样的内陆沙漠生态环境。

那么肃南呢?有人把它比作“河西走廊的水塔”。

祁连山东西长800公里,肃南占据了其中的650公里,可以说祁连山的北半部大多位于肃南县。而祁连山的降水,主要以冰川形式积累和储存在高山上,再经水系发育,沿地表和地下径流,滋养出河西走廊的水资源:最主要的三条水系由西向东分别为疏勒河流域、黑河流域和石羊河流域……这其中,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最具传奇色彩。

黑河有许多旧称,如黑水、羌谷水、合黎水等,而“羌谷水”的名字最耐人寻味。祁连山历来是“胡”“羌”的分界线,南侧是起源于古羌的藏族传统游牧地,所以“羌谷水”当指黑河来源于南侧谷地。黑河的神奇之处正在于它的“南水北归”——它在祁连山南伸出无数支流,将雪山融水收集聚拢,然后却义无反顾地穿越黑河大峡谷,将水输送至山的北麓,再源源不断流入河西走廊,滋养出大片绿洲与文明后,最终汇入遥远的漠北居延海。

黑河就像大自然精心设计的“水利工程”,如果没有它,河西走廊应是另一个模样和另一种颜色。不独黑河如此,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祁连山位于青海与甘肃之间,两省各得其半,但祁连山的水,却大多流入甘肃,尤其是肃南境内,并最终归于河西走廊。

肃南的水,除了来自“固体水塔”的赠予,还有“绿色水塔”的涵养,那就是森林。肃南县的森林覆盖率约达10.4%,它们分布在海拔2500~3500米之间的坡地与大片草地间,构成祁连山独特的水源涵养林。相对于昆仑山与天山,祁连山海拔偏低,冰川细小,森林稀疏,却也更加弥足珍贵。肃南的民众视祁连山的树为生命,他们常说“每一棵祁连山的树,都系着山北走廊上一个孩子的生命”。

冰川、植被与水网
缔造恩泽河西走廊的“湿岛”
讨赖河水映衬着蓝天白云,在祁丰藏族乡的草场绿茵间静静流淌,滋润着牧草,滋养着马儿。讨赖河是黑河的重要支流,它从肃南县境流入嘉峪关市,并成为嘉峪关唯一的地表河流,而后再流经酒泉、金塔,汇入黑河。讨赖河是众多“祁水”的一个代表——正像黑河、疏勒河、石羊河三大水系的50余条河流,形成庞大的“河网”,源源不断地将祁连山“水塔”的水向下游输送,滋润出北麓大片的森林、草原、绿洲,以及河西走廊灿烂的农耕文明,浇灌出座座河西名城。

除了肉眼可见的冰川、地表径流,祁连山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地下水资源,也在默默滋润着河西走廊。这又是肃南多元地貌的贡献——由于有山间盆地及宽谷存在,地表径流透过山前的砾卵石戈壁渗入地下,进入地下水系统,避免了阳光的炙烤蒸发。它们在细土平原以泉水形式溢出,汇集成“泉集河”,同样化为了河西走廊的绿洲血脉。

华北地台与柴达木地台,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蒙古族、藏族与裕固族;游牧与农耕;干旱、半干旱与半温润……无数巨大的十字路口在肃南交错,边界的模糊与纠葛,共同造就了肃南的丰富与多样。
“右手沙漠,左手雪山”,肃南作为河西走廊的屏障,它让雪山的滋养顺畅而充分,同时也抑制了沙漠南侵的欲望。

一路行来,我常听见当地人一句骄傲的宣言——“早知有肃南,何必去高原,美景可比肩,贵在无高反。”然而在我看来,肃南不仅美景富集,有“移步换景”之奇,它还用自己的美,为河西走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了解西北,不可不看肃南。

责任编辑 / 刘睿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