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摩 彝人的知识大师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0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增刊 作者: 何文海
标签:
1949年以前,大小凉山彝族地区的人们一般以家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结合而成的社会组织)为单位,聚族而居。毕摩作为彝族社会里人人敬仰的“祭司”,可以在不同家支的势力范围之间随意穿行。学者巴莫阿依曾在《试论彝族毕摩阶层的特征》一文中,谈到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只要是头戴神笠,手持神扇,身背经囊,肩挎神签筒,并能背诵毕摩谱系的毕摩,都可以在彝族地区的任何一个村寨、任何一个家庭作法行毕,谁也不得干涉阻止。如果出现干扰毕摩活动、伤害游毕(即云游四方替人主持仪式)毕摩的事件,按习惯法要处以重罚。”
毕摩为彝语音译,意指“念诵经文的大师”。他们掌握着古彝文,通晓彝族传统知识和古籍文献,对宗教乃至人生关键节点的礼仪,更是手到擒来,故而常常以仪式主持者的身份,参与彝人的生活。这张照片拍摄于凉山州金阳县,毕摩金地伍身着传统服装,一手执经书,一手拿法扇,正口诵《毕阿史拉则传说》,此为该县流传已久的毕摩故事,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这种特权是由毕摩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历史上,大小凉山的彝人,在疾病、灾患、征战、节日、出猎、播种、联盟等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毕摩。从生到死,彝人生命历程中的关键节点,都需要延请毕摩,择定良辰吉日,主持人生礼仪。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