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峡谷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6日 文章出自: 作者: 张鹰
走进世外桃源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徒步,是我计划了多年的线路,在2007年成行。在这条世界最深的峡谷中,能看到中国最美的雪山、最美的瀑布……
我的旅程分成两段,前后用了40天的时间。第一段行程较长,用了26天,从派乡出发,经白马狗熊、西米拉雪山、藏布巴东瀑布,最后到达排龙乡;第二段则是从波密出发,翻越嘎隆拉雪山到达墨脱,其后经多雄拉山口,返回派乡。
经过一天的颠簸,终于到达派乡,正式进入大峡谷地区。派乡是著名的中转站,从这里开始,货物都要搬卸下来,由马帮驮进墨脱。
雅鲁藏布江峡谷大部分地区处于未开发状态,派乡至排龙这条线路鲜有人走。几经周折,终于组成一支队伍,这支队伍其实只有两个队员,我和来自新加坡的Hichos,其他6位都是向导和协作,他们都是峡谷里的藏族村民。向导西绕是派乡尼丁村人,曾多次带路走峡谷。
我一直都以为,世外桃源只是个传说。当我走进大峡谷,看到直白村那刹那,便认定这里就是我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四月,峡谷里桃花怒放,树下是成群的马儿,远处是雪山和蓝天,这种美好的场景很难用言语和文字表达。
深入峡谷之中,终于得见传说中的南迦巴瓦。南迦巴瓦海拔7782米,虽不足八千米,却被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山峰。
他的美在于神秘莫测,难见阵容,“仅是转眼,漫卷的云烟又遮盖了他,欲再看时,却只见天空流云如织,云下群山含羞”。上世纪初,曾有一位外国探险家来到这里,但整整等了一个月,南迦巴瓦始终为浓云所掩,他只好抱憾而归。
自然王国
进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后,眼前的植物和动物让人目不暇接。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把这里的山滋润得苍翠欲滴。空气变得湿润而温暖,植物似乎都处于疯长的状态。
可惜我能够识别的植物种类有限,书到用时方恨少,心中默默想着,回去后一定要多补充补充相关的知识。这也算旅行的一种意义吧,能让你发现自己更多无知的地方。
野生菌类。
被寄生的树。
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桫椤。
路上协作北马看到一只老鹰在追鸟,我们赶走老鹰,将它解救出来。协作认为这是只神鸟,救了它会保佑我们一路平安。
回来后把这张照片发到观鸟网站上,网友称其为“红腹角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我们遇到的这只是雄性,颜色十分亮丽。
行路难
严格意义上来说,峡谷之中并没有路。所谓的道路,是曾经进入峡谷的居民凭借经验与感觉,从诸多野兽途径中选择出的一条,通常是野牛或者黄羊的道路,行走起来十分艰难。
在江边,巨石滩3.5公里的路程,就需要走3个多小时,不过走起来并不觉得枯燥,每当停下来,抬头就是风景。
大峡谷的路程不是用距离来衡量的,而是用时间。没有退路,只能前进,我们在散发着枯叶腐败味道的灌木丛中艰难前行。
“故事每天都是相同的,只是山不同而已。”后来才知道,其实故事也是每天不同的。
有时,看起来根本没路的地方,西绕他们也能想到办法通过。他们在山间灵活穿行,就是大峡谷中的一份子,我们努力想要融入其中,但仍充满外来者的气味。
白马狗熊
前往白马狗熊的路上,我们遇到一大片沼泽,一脚踩下去,鞋全都进水了。在西绕的带领下,我们绕来绕去,20多分钟后,终于平安走出去了。
中国科考队队员曾记录过白马狗熊的这片沼泽,“我们涉水通过沼泽地时,泥水几乎没膝,这样的森林沼泽景观在大峡谷中是绝无仅有的”。
上世纪初,英国人沃德进入雅鲁藏布峡谷,在白马狗熊附近发现过两处大瀑布,可惜那两处瀑布已因1950年的8.5级大地震而不见踪影。
白马狗熊的道路十分难走,但我们仍有简陋的浮桥可以搭。早期到达这里的人,想必都是要遇山开路,逢水搭桥的吧。
中午太阳很大,温度很高,正好下到江边,大家第一次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
经过六个多小时的路程,终于到达白马狗熊,原先的寺庙早已倒塌,只剩下一些断壁残垣。这些年有些喇嘛在这里闭关修行,建了几个小棚子。
我们无意发现了一个“秘密宝藏”,里面有不少铜佛、海螺、法号以及铜碗等佛寺器皿,看样子年代久远。按藏族人的规矩,拍照后通通放回原处。每晚,向导和其中两个协作都要念经,诵经的声音辽阔而久远。
路途中的生活
由于徒步时间比较长,携带的食物都经过精简压缩,在这种时候有的吃就不错了,没有挑三拣四的资格。每天到了营地,大家就拾柴做饭,喝一口热茶就是种幸福。
西绕他们每天都要煮砖茶喝,按他们的说法就是,不喝茶没力气走路,也没办法爬山。
慢慢地,我和Hichos也在向他们的饮食习惯靠拢,三餐都是煮茶。再来点糌粑、干辣椒泡水或者加点藏肉(是生肉晒干的)切片,吃起来比压缩干粮美味多了。
由于一直是无人区,吃不到什么东西,大家就开始畅想等到扎曲村如何改善伙食,最想吃的是炒白菜,再来个炒鸡蛋,说着说着都直咽口水。
每天吃过饭后,大家都累得想尽早休息,不过有时如果到的比较早,我们也会玩玩斗地主。我和Hichos都带了专业的帐篷,而西绕他们的装备则很简陋,有时遇到山洞,就直接露天而睡。
横切西兴拉
走过白马狗熊,6天后,我们终于到达了西兴拉山。西兴拉山顶居然覆盖着一种矮小的杜鹃,我们深为这种植物的生存能力所折服。
极目四望,只见一座座雪山衔接不断,雪山与白云、蓝天交相辉映连成一片,竟分不清哪里是雪山哪里是云朵。
西兴拉山对面的诸多山峰之中,加拉白垒峰最醒目。
西绕他们摘下几朵杜鹃放在胸前,我将这个场景拍了下来,命名为“摘花的男人”。
随着海拔上升,山坡上已开始出现积雪。
没有冰爪,也没有冰镐,只有登山杖,我们横切西兴拉山大小不一的9个雪坡,坡度一般都在50多度,最陡的有60多度,现在想想都后怕。
在横穿最后一个雪坡时,我和Hiches走在后面。已走了9个小时,有点没力气,Hichos脚一滑,就顺着雪坡滑下去了,好在下面有灌木把他挡住。向导西绕说,四、五月份雪未化,走西兴拉山很危险,我们能安全过来算是运气好。
藏布巴东瀑布
翻过西兴拉山后,就一直下降,我们穿行于密林之中,去寻找藏布巴东瀑布。
藏布巴东瀑布群实际为两个瀑布群,是大峡谷内最为神秘的壮景。1998年11月,中国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科学考察队首次发现大瀑布,此前这里并不为人所知。
穿过层层密林,第一眼见到的藏布巴东一号瀑布,俯视峡谷,山在这里成“之”字形,两边的绿山和裸露石壁似刀砍斧劈。
我们只带了50米的扁带,下不到最深处。找不到最好的拍照角度,更多的景色都留在记忆中。
据说,目前没人拍过洪水期的藏布巴东瀑布,洪水期峡谷内江水泛滥,深入峡谷考察或者探险只能选择枯水期。
虽然还未到雨季,水量小些,但藏布巴东瀑布的景色仍是十分壮观,水雾冲天,让人终身难忘。
扎曲村
经过20多天的时间,我们终于到达有人烟的扎曲村。
扎曲村有另外一个U字形的峡谷——帕隆藏布江大拐弯,滚滚的帕隆藏布江水以不可阻挡之势下泄,汇入了雅鲁藏布江。这个大拐弯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极为相似,堪称地理奇观。
离开扎曲后,我们前往排龙乡。这一路雨雾增加,看不到蓝天,但是云雾缭绕的大峡谷颇有一种神秘之美。
雨水多,蚂蝗也开始泛滥。虽然早已经历过蚂蝗、草虱子的考验,但从扎曲至排龙的路上蚂蝗格外多,我和Hichos几乎是走百米就互相检查一次。
第26天,我和Hichos终于到达排龙,第一段徒步结束。Hichos回到拉萨休整,而我则和桑金前往波密,开始第二段旅程。
新的开始
到达波密县城,有种重新返回大都市的感觉。好久没有听到汽车喇叭声,没有看到过路灯,没有见到过楼房,20多天的时间,恍如隔世。
大清早,我和桑金乘车到24K,第二段徒步正式开始。
过了24K就要翻越海拔4322米的嘎隆拉雪山垭口,路被雪埋住已有半年,从这里开始我们走小路上雪山了。
一山有四季
嘎隆拉山上白雪皑皑,每走一步都要多加小心。
翻下山后,却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
下山后,我们先到了80K。从80K至108K这段路,搭上个拉木材的卡车,未曾想到28公里的路程竟开了5个多小时。
一路上泥石流、塌方、滑坡,不时停下来修会儿路,幸亏几次都是有惊无险。同时搭车的一位李师傅,也是这条路上跑运输的,他对这里的气候总结了一句话:“一山有四季。”
108K有几家小店,都是当地人所开,除了卖东西,也是重要的休息地和落脚点。
24K、80K、108K这些地名听起来有些让人不解,其实这是当年修筑波密公路(波密——墨脱)留下的遗迹。以公路里程作为地名,也算是墨脱特色了,现在这些地方已经逐渐成为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
在一家小店里,我们看到了传说中的石锅。据说,做石锅的原料是雅鲁藏布江岸边陡岩上特有的一种石头,这种石头质地绵软。选好石料后,要先用铁斧秀成方形再砍去四角,做成圆形毛坯,最后砍去多余的部分,慢慢铲除锅底和锅壁,做石锅要有非凡的耐心和高超的技巧。制作石锅的主要是旁辛乡,这已经成为当地一项副业。
离开108K后,我们继续前行。路上碰到8个门巴族和珞巴族的初中生,他们在墨脱中学读书,放假赶路回到旁辛乡,算一下他们一路要走几十公里,不得不让人佩服。
其实这一路遇到很多走路高手,他们是生活在这里的人。无论多泥泞的路,却见他们是脚步如飞,而且根本谈不上什么装备,穿的都是几块钱的军胶。
原始村落
从108K至墨脱这一带,有几个村落,都以务农为主,村民靠种苞谷、小麦为生,兼养一些猪、牛等牲畜。
这里的农业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年代,从远处我们看到浓烟滚滚,原以为是山火。走近了才发现,是门巴族烧山种玉米。门巴族很喜欢喝玉米酒,家家都会自酿酒。
路上遇到门巴族给酒喝,我们尝过一次,不过向导还是劝我们不要喝,因为门巴族有下毒的传统,虽然现在很少有人这样做,但还是小心为妙。
由于地处林区,村民的房舍全部为木板房,上下两层。上层住人兼仓库,低层养牲畜。由于烟熏火燎又没有电,房内光线很暗,摆设也十分简单。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木质石质的用品十分普遍,孩子们也早早干起了家务活。
最后的莲花
终于到达了传说中的墨脱,这朵“隐藏的莲花”。墨脱比我想象中要现代一些,县城建在四面环山的一个高台上,比江面高100米左右。县城中心有一个圆形高台,有点像花蕾。
由于路况太差,墨脱县城至今不能常年通车,进出墨脱大多要靠步行。重重叠叠的高原群峰阻隔了外界文明的渗透,也遮挡了外界寻觅和探视的视线。
县城中有一条环形路,是墨脱的主要街道,商店不少,大多是四川人开的。
县城里,我们遇到5个刚放学的小女孩。她们面对镜头丝毫没有怯意,个个笑的很开心,还不时做出鬼脸,可爱极了,我们戏称这五个小家伙为“墨脱的五朵金花”。
闭合的梦想
离开墨脱后,我们前往背崩,当地居民以门巴人为主,另有些外地来的生意人。
最让人感动的是,背崩如此偏远的地方,竟有一座十分不错的希望小学。据说,这是一位上海人援建的。他当初徒步来到背崩,看到这里连所学校都没有,十分心酸,回上海后就发起募捐,建了这所小学。
从背崩前往汗密,需要过一座长长的吊桥,桥头会有边防例行检查。过了桥,就要和雅鲁藏布江告别了,然后顺着雅鲁藏布江的支流前行,海拔也会上升800米左右。
路程渐渐接近尾声,身体完全适应了高强度的行走,眼睛也习惯了举目皆是的风景,不禁在想,回到城市中,自己会怎样。
到了多雄拉山,天空中飘起了细细的雪花,虽然已是五月,但是雪还比较深,运货的马帮都还不能通行。
翻过多雄拉山口后,走过一条陡峭的坡路,终于到达派乡转运站,回到了此行的起点。一个40天闭合的线路,实现了我的小小梦想,结束那刻,我已开始期待下次峡谷之旅。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攻略
路线简介
第一阶段:派乡转运站——直白村——加拉村——白马狗熊——西兴拉雪山——藏布巴东瀑布——巴玉村——扎曲村——排龙乡
这条线路走的人较少,为科考和探险线路,需要的时间大致在26天左右。进入峡谷后,过加拉村就没有补给,白马狗熊、西兴拉雪山、藏布巴东瀑布都没有明确路径,是比较危险的地方,这段路必须要请有经验的向导。同时,携带物资较多,需要请协作背负。
如果没有做好相关准备,切勿轻易前往。特别是白马狗熊后的路程,多悬崖,容易发生塌方和泥石流,危险系数较高。
第二阶段:波密——嘎隆拉雪山——108K——旁辛乡——甘德乡(甘代)——加热萨乡——108K——墨脱县——多雄拉雪山——派乡转运站
这条线路是目前徒步者选择比较多的线路,也是进入墨脱县城的主要路线,徒步耗时大约需要14天至16天,但是不排除因为天气等状况而延误。在汗密、背崩、墨脱等几个地方需要检查边境通行证及身份证,如没有通行证,则禁止通行。这条线路的海拔跨度较大,可以欣赏到“一山四季”的多样性自然景观。
事实上,进出墨脱的路还有多条,但是都可以算是探险级别的,没有充分准备,不要轻易尝试。
装备
在大峡谷中全靠双脚徒步行进,一双合适的鞋对保护脚和顺利通行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不过选择什么样的鞋还要根据个人脚力情况,选择什么季节进入及不同路况而定。
专业的登山鞋防水、鞋底厚,具有优良的防滑、防护脚腕脚底的作用,又有一定保护和助力作用。但大峡谷中多要涉水时,水进到鞋里反而出不来,通过泥泞、泥石流地段时,挂上厚厚的泥浆后就会变的很沉。当地人穿的军胶具有轻便、价格便宜等优点,湿了以后容易变干,可以考虑买两双备用,派乡就可以买到。不过军胶不能代替登山鞋,因为其鞋底太薄,走在满布碎石的山路上时,会让脚底受伤。
大峡谷中多为湿热多雨的气候,背防水包需带有防水罩,可省去很多麻烦,也可避免包内的物品受潮或被打湿。冲锋衣有防水防风作用,可以保护身体在下雨时不被淋湿,同时过海拔高而寒冷的山口时也有保暖作用,省去了换雨衣和添加衣物的麻烦。不用带太多厚衣服,除了冲锋衣外,再带上绒衣基本就足够了。
绑腿或者雪套是必备的,绑腿和雪套对于防蚂蝗有很大的作用,还可以固定脚踝。绑腿在派乡就可以买到,当地背夫也会用这个防蚂蝗。
除此以外,还有GPS定位仪、炉灶、帐篷、睡袋、防潮垫、遮阳帽、水壶、头灯、登山杖、太阳镜、防晒霜、洗漱用品、相机等。如果在雪厚的季节横切西兴拉山,建议带上冰爪和冰镐。
药品
如果准备在大峡谷停留较长时间的话,一定要带够药品,因为在行程中基本没有地方能补给药品,还要准备些特殊药品,如蛇药。同时,要多准备些创可贴、纱布、消毒药等;由于气候湿热和蚊虫叮咬,身上常会刺痒难耐,可以准备些清凉油、风油精等。
注意事项
要仔细判断自己的身体素质及心理承受力,能否胜任长途山路跋涉。途中要翻越几个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口,经过多处塌方的陡坡、碎石坡、丛林、泥泞、湿滑的路段,必定相当艰苦。
要具备基本野外知识及经验,尽可能掌握野外定向、登山、急救等常识。同时学会辨别可食性植物,如木耳、草莓、竹叶菜、野柠檬、食用菌等。同时,还要能够应对一些动物的侵袭,比如蚂蝗、蛇、马蜂等。
最佳时间
进入雅鲁藏布江峡谷地区比较好的时间是8月至10月,这时蚂蝗和蛇类比较少,雨季也刚刚结束。这时也是墨脱运送物资的黄金季节,会有很多马帮出入,安全系数较高。
住宿
在雅鲁藏布江地区,住宿条件比较简陋。特别是如果走第一条线路,是没有可住宿的地方,只能在野外宿营,必须要携带帐篷。
第二条线路中墨脱有招待所可以住派乡、背崩、汗密等地的驿站可以住宿。这些简易住宿点,基本是每人价格在10元至20元之间。
饮食
第一阶段线路沿途基本是没有补给的,所以物资必须携带充足。可以携带一些高能量食品补充体力,适当准备一些能够快速提高血液中氧含量的药物,如西洋参等。
第二阶段线路沿途会有一些小摊点出售方便面、饼干、罐头一类的食品,还有提供煮饭工具的地点,自己可以携带大米或方便食品做饭。在住宿的地方,基本也都能吃到米饭炒菜,雪碧、可乐等饮料也能买得到,但都是从外面运进来的,所以价格要贵一些。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