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沉船的诉说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2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增刊 作者: 阿希雅 

标签:

近30年来,那些沉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船,被陆续发现。它们是丝路商贸最直接的物证。珍贵的船体,诉说着关于特定时代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艺;堆满船舱的货物,则记录着关于古代对外商贸的信息。借由它们,或可复原出一个真实的古代海洋中国。

阳光洒在银沙上,有些灼人,碧浪则带来丝丝清凉。放眼望去,青山如黛。这里是广东阳江市海陵岛十里银滩。不过我的目标,是不远处的一座建筑。那是一座为了一艘船而修建的梦幻之家,并拥有一个惹人遐想的名字——“水晶宫”。

沉船重现
这是正在一比一复制的“南海Ⅰ号”。“南海Ⅰ号”是一艘短而肥的福船,以松木和杉木为主要材料,代表着800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造船技艺。它行驶起来会是什么样子,能经受多大风浪,航行能力如何?或许等到这艘复制品启航时,这些问题可得到部分解答。
摄影/杜凯旋

30年前,人们心心念念要寻找的是另一艘船。当时英国海洋探测公司与广州救捞局合作,在阳江附近的台山上川岛海域搜索一艘18世纪东印度公司的沉船。结果连船的影子也未见到,却意外打捞出一条长1.7米的金腰带和一些保存完整的瓷器。

责任编辑 / 马赛屏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