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云南:盆岭交错炫丽多彩的地貌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17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网
被青藏高原“挤出来”的横断山脉与云南高原
青藏高原隆起成为“世界屋脊”,是晚近地质时期奠定现代地理地貌格局最重要的地质事件,它缘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的强烈碰撞挤压,这除了导致青藏高原的大幅度抬升以及南北方向的地壳缩短以外,还使碰撞带北边的地块朝东西两侧被“挤出”,青藏高原东部的横断山脉,以及云贵高原乃至整个中南半岛的地貌形成,就与一群被向东“挤出”的的地块有关,它也被一些地质学家称为“逃逸构造”。
青藏高原的许多山脉向东南延入云南,就像手掌向外张开的手指,它显示了地貌脉络的延续与承接。念青唐古拉山—伯舒拉岭向南为高黎贡山;唐古拉山向南分支为他念他翁山、宁静山,他念他翁山向南为怒山,宁静山向南为云岭;云岭向南又分支出雪盘山、清水朗山、点苍山等,再向南成为无量山、哀牢山;巴颜喀拉山向南分支出沙鲁里山,沙鲁里山向南为哈巴雪山、玉龙雪山,海拔5596米玉龙雪山也是中国最南的雪山。
被青藏高原“挤出”的不同地块及其地貌差异,也受到地块早期的地质结构影响。从云南来看,大致以玉龙雪山—点苍山—元江一线为界,分为两大地貌单元:东部为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的云南高原;西部为横断山岭谷,其高度由西北的3000至4000米向东南渐次降低到800至1000米。云南地跨扬子、华南、松潘—甘孜、唐古拉—思茅、冈底斯—念青唐古拉等不同的地块或造山带,云南的现代地貌继承了这种多元化的特点,使其处在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广西丘陵、中南半岛丘陵平原等地域的交接转换处。这种多元化的地貌背景,也使云南成为中国跨越不同大水系以及国际河流最多的省份,这些河流水系包括:长江流域的金沙江水系;伊洛瓦底江流域的独龙江、大盈江、瑞丽江水系;怒江—萨尔温江水系;澜沧江—湄公河水系;元江—红河水系;珠江流域的南盘江、北盘江、右江水系。
五彩缤纷的地貌“拼盘”
多样化的云南地貌,无论是在垂直高度上还是水平方向上,都像一个引人入胜的五彩拼盘。
云南最高点为海拔6740米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最低点在中越边境的元江河谷,海拔仅76.4米,地势反差超过6600米。
云南的地形大致可分为三级阶梯,仿佛是中国地形的一个缩影。第一级,滇西北高原及三江并流区;第二级滇中—滇东高原;第三级,滇西南—滇南的丘陵谷地。虽然,青藏高原周缘的云南、四川、新疆均被划为中国的第二级阶梯,但如果从海拔来看,滇西南—滇南丘陵谷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的一般高度,都要远远低于二级阶梯的主体——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其中,云南由于低纬度的位置,因此在气候与地貌上,具有了罕见的从热带雨林至永久冰雪带的巨大跨度。
在云南西北最高一级地形阶梯,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三江并流自然奇观。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在云南境内并行奔流约180公里,金沙江与澜沧江的最短直线距离约33公路,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仅19公里,峡谷深度可达两三公里。而在贡山至奔子栏一线,因西部还有独龙江峡谷,可称为四江并流的奇观。
第二级阶梯的云南高原,大致以普渡河、昆明、石屏一线为界,可分为西边的滇中红层高原、东边的滇东喀斯特高原两部分。滇中红层高原是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原,当侏罗纪—白垩纪时,滇中和四川东部属同一个大型陆相盆地,都是恐龙繁衍生息的乐园,所以滇中高原和四川盆地一样,都是中国侏罗纪恐龙化石最重要的产地。只是后来因地壳运动才导致二者分隔并出现高度差异。
云南高原向北,虽有金沙江峡谷深切,但金沙江以北四川境内的西昌—凉山山原,实为云南高原的北延部分。
在滇东北、滇东,当云南高原向四川盆地、广西丘陵过渡时,沿金沙江、南盘江及其支流,也形成极为险峻的深切峡谷。这些峡谷的雄伟壮丽,并不输于滇西北横断山中的峡谷。
哀牢山不仅是云南最重要的东西地貌分界,也是重要的气候屏障,冬季北来的冷空气被山体阻碍,西南暖湿气候北上也被山体所挡,使哀牢山以西、以南降水多于东部,气温较同海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高,使哀牢山以西的德宏、保山、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等地的山丘河谷,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咖啡、橡胶、普洱茶等热带经济作物种植的乐园。
盆岭交错中壮丽的断块山与湖泊群
哀牢山以东的云南高原,以及哀牢山以西的横断山南段,最显著的地貌特征就是盆地与山岭相间交错。形成这种地貌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地块沿着断裂发生抬升与沉降,山是断块山,盆是断陷盆,山盆相伴,盆地汇水多成湖泊,而且山岭和盆地大都顺着主要断裂的走向,呈近南北延伸的长条状。这些盆地云南俗称为“坝子”,因地势平阔、土地肥沃、水源丰沛,历来都是聚落与经济的重心,是云南的精华所在。
云南坝子面积约25388平方公里,约占云南总面积的6.5%,大于1平方公里的坝子有1868个,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51个,其中,规模最大的断陷湖盆群集中于滇中的昆明、通海、建水一带;滇西的丽江、大理、祥云一带。滇中湖群中著称的有滇池、抚仙湖、阳宗海、杞麓湖、星云湖、异龙湖等,滇西湖群以洱海、程海、拉市海、剑湖等闻名。
这些断陷湖盆的一侧,往往都有壮丽高耸的断块山,如滇池旁之西山,洱海旁之苍山。由山向湖,你可以看到断块山—断层崖—山麓沟口洪积扇—湖滨冲积平原—断陷湖盆的完整地貌组合。由此也形成了波光浩淼,山水相映,田园秀丽,山崖峻峭,雄峰屏列,风花雪月的独特景观,既可凭湖眺望,也可登高俯览,这是云南最具特色的风景。虽然随着云南河流的大规模开发,已形成许多规模巨大的人工湖——水库,但其景观价值完全不可与天然湖泊群同日而语。不过,天然湖泊的水质污染以及湖滨的过度开发,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大理的苍山与洱海,高差在2000米以上,是云南断块山与断陷湖的高差之最。也因为洱海湖盆断陷之深,其面积虽不及滇池,蓄水量却相当于两个滇池,达到30亿立方米左右,在云南的天然湖泊中位居第二,仅次于抚仙湖。抚仙湖以158.9米的最大水深,成为仅次于长白山天池的第二深水湖。
苍山挟横断山云岭之势,主峰马龙峰高达4122米,虽然已无永久积雪,但历史上却是重要的古冰川中心,山上遍布角峰、刃脊、冰斗、冰蚀湖、石海等古冰川遗迹。1937年,奥地利学者威斯曼根据点苍山的古冰川遗迹,命名了代表第四纪更新世末次大冰期的“大理冰期”。
喀斯特地貌的大观园
普渡河—昆明—石屏一线以东的滇东喀斯特高原,是云南喀斯特地貌景观最集中的地区,地表多石林、漏斗、天生桥、峰丛,地下多溶洞、暗河。正因为滇东的喀斯特石林景观如此典型,才使云南成了“石林”这一喀斯特地貌术语的创名地。仅石林一县就有石林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它包含了剑状、柱状、塔状、蘑菇状等诸多典型的喀斯特石林形态。
在滇东、滇东南向广西丘陵过渡的高原边缘及斜坡地带,如罗平、师宗、丘北、广南、富宁等地,高原面上常见的石林景观,随着地形切割程度的加大,更多地变化为峰丛洼地,它由底座相连的石峰及其峰间洼地组成,在地形陡坎处还常出现瀑布群。
在中国已发现和收录的喀斯特洞穴中(2013年),作为喀斯特景观的大省,云南的溶洞数量为201个,排在贵州、广西、重庆等省区之后,当然,这还与溶洞现有的调查与研究程度有关,并不完全代表溶洞的实际数量。滇东高原也是云南喀斯特溶洞的集中分布区,著名的溶洞有:宜良九乡洞、建水燕子洞、泸西阿庐洞等。
云南喀斯特景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滇西北金沙江虎跃峡两岸,哈巴雪山北麓的香格里拉白水台、玉龙雪山东麓的丽江白水河,出现了极为壮观的地表钙华池群,堪与四川境内的黄龙、九寨沟、神仙池、牟尼沟、卡龙沟、甲根坝所见的钙华池、钙华滩相媲美。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钙华池—钙华滩景观地,从四川到云南,由北向南,皆分布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高海拔山区,形成一个特殊的高寒喀斯特景观链。香格里拉白水台、丽江白水河,是这一景观链最南边的一环。
中国罕见的活火山群与地热田
在中国,一般把一万年以来有过喷发活动的火山列为活火山。相对于中国辽阔的国土,中国活火山的数量很少,而且近现代鲜有喷发活动。它们主要分布在五大连池、长白山、台湾、海南岛、昆仑山等地,而云南西南端的腾冲活火山群,无疑是中国活火山中规模宏大、引人注目的成员。
腾冲火山群处在印度板块东北缘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地带,这和中国东部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的火山不同。
腾冲现存的火山有70多座,其中火山锥、火山口等保存完好的有20多座。火山锥的相对高度一般80至150米,火山口深可达70米。规模最大的打鹰山火山,相对高度达到640多米,在中国大陆仅次于长白山。此外,还有广泛分布的熔岩被、熔岩堤、熔岩舌、石柱群等丰富多样的火山地貌,在主火山口外侧还常见有寄生的次级火山口。这些都构成了极具观赏性的火山地貌景观。
腾冲的火山喷发活动自距今2300万年至258万的新近纪就已开始。据史志记载,最近的喷发活动在明代成化、正德、嘉靖、万历年间,即在1465年至1620年之间。
火山活动与强烈的地热显示是孪生兄弟,但在中国的活火山中并非处处可见,因此,与腾冲火山相伴的腾冲地热景观就难能可贵,即使仅就水热活动的强度和规模来看,腾冲在中国大陆也堪称翘楚。腾冲主要的水热区达60余处,尤以规模宏大的高温热泉、沸泉、蒸气泉而著称。
距今不远的喷发记载、强烈的地热显示,以及腾冲一带频繁的地震活动,都表明腾冲火山虽然暂时休眠,但它的下一次喷发只是时间问题。
穿越云南的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与徐霞客之路
云南处在几大地理地貌单元的交会处,因此历史上也是中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黔桂及华南、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之间的交通要冲。
南方丝绸之路是起自成都,经云南通往印度乃至中亚的古道,约开通于公元前4世纪,比北方丝绸之路要早200多年。
南方丝绸之路由川入滇,主要有经邛崃、雅安、西昌、会理、永仁、大姚的灵关道,以及经宜宾、昭通、曲靖、昆明、楚雄的五尺道。灵关道与五尺道在祥云的云南驿会合后,走大理、保山,又称永昌道或博南道,由保山经腾冲或瑞丽,去往缅甸、印度,又称身毒道。
南方丝绸之路经过云南的路段不仅地位重要,风景壮丽,还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遗迹遗址。仅现存较重要的古驿道路段就有:盐津五尺道、大关大关垴、宣威可渡、曲靖炎方—松林、马龙苍隆铺、姚安石门箐、永平博南、保山官坡、高黎贡山、腾冲镇夷关等。
茶马古道,是连接滇、川产茶区与青藏高原茶叶消费区之间的商贸古道,始于唐,盛于明清,历史上以茶马互市而闻名,古道分为滇藏、川藏两大系统。滇藏茶马古道又可分为南北两路,南路把茶叶由主产区西双版纳、普洱等地运送至大理、昆明、丽江等集散中心,途中需翻越无量山、哀牢山;北路是将茶叶由大理等商贸枢纽,沿横断山的通道,转运至青藏高原腹地。茶马古道也不愧是一条自然与文化交织的景观长廊。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天下,对滇游似有独钟,现存《徐霞客游记》中约有十分之四,近25万字的内容,是游历云南的记述。徐霞客在云南的行踪,东迄富源,西达腾冲,南到建水,北至丽江,遍及云南几乎所有的地理地貌区域。
徐霞客给云南的地貌景观留下许多精彩的描绘,无论是滇池西山断层崖、罗平峰丛、曲靖石林、还是腾冲热泉、师宗天生桥,都像一种明确的旅行指引,让今天的滇行者继往而开来。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