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藏刀
格萨尔文化的传承与演变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5日 文章出自:用户投稿 作者: 樊觅韵 

标签: 风土人情   

白玉藏刀,是藏族手工艺生产中最具代表性的手工艺品。 由于它的形状、工艺等都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白玉藏刀不仅是实用性很强的用具,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白玉县河坡乡。

白玉藏刀,主产地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河坡乡境内。而这里在格萨尔王时期属于 岭国境内。相传,格萨尔与霍尔王在现今白玉,甘孜一带展开大战。 但苦于兵器不够优良,作战成果不大。后来,在战争中俘获来了霍尔王部落中的著名铁匠曲打,格萨尔命其为岭国制造兵器。在先今河坡,热加乡一带,曲打带领一帮工铁匠,开山寻矿铸铁,这里逐渐形成了铁质手工艺品的生产基地。河坡乡也有了格萨尔王的兵器库之说。

白玉藏刀的品种多样,有重达十多斤的宝剑,弯刀,也有轻巧的匕首。
藏刀中最精美的工艺,就靠这些最质朴而简单的工具完成。

早在唐代,藏王屯兵康区,为战争所需,铸造刀、矛、弓、箭等兵器,工艺随之传入。岭•格萨尔兴起之后,更是广集工匠,赶制兵器。强令霍尔部落著名铁工曲打带徒传艺,并开始土法炼铁,促进了以兵器为主的民族工艺长足发展。今热加乡阿仁沟一带,尚可见当时炼铁所遗铁渣迹痕;格萨尔的故事和视察兵器生产故事无数;“河坡”地名由此产生。

家族式的藏刀制作作坊。
过火淬炼,土法制作的火灶,是白玉藏刀制作中的一大特色。
制作过程中的反复锻打。 

白玉县境内有不少的著名寺庙,比如噶托寺,白玉寺等。这些寺庙的建寺历史都在三,四百年之上。这使得河坡的手工艺品与宗教也有着许多不解之缘。明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朱棣为给他逝去的妃子徐氏求冥福,“遗使往西土求藏经之交,刊梓印施,以资为荐物之典”。应邀之噶玛巴第五世活佛德银协巴,活佛素仰嘎拖寺之名望,在赴京时,特地到该寺,并随带该寺一些著名工匠一同往京,“于灵谷寺建普渡大斋道场”,使白玉民族工艺匠师首次有了直接在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的机会。这种宗教文化上的交往,促使民族工艺本身同较单纯的兵器工艺向生产藏枪和佛事工艺转化,而且德格土司和昌都地区的藏兵所用藏枪大部分产于河坡,这种转化无论是对当时或以后的民族工艺发展,均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河坡之所以成为白玉乃至整个康区的手工业中心,溯本探源,无疑是与格萨尔的兵器生产基地和康巴第一座佛教寺庙在河坡建立有着重要的关系。

家中的小工匠在刀鞘上打磨纹路。
打磨刀鞘的边刃,并刻上纹路。
家族式的藏刀制作作坊,由上了年纪的老人带领并传授技艺。
藏刀刀鞘上的图案,都是用铅笔在纸本上勾画出原型,再进一步雕刻到刀鞘上。
刀鞘上的纹路刻印

白玉藏刀制作属于家庭手工式作坊,每一家都有着自己拿手的技艺。刀的价格依据品质的高低,刀鞘的工艺,镶嵌的装饰而定。其品种多样,分腰刀、吊刀、儿童刀等类型,刀鞘分银壳、铜壳、铁壳三类,均雕有飞龙走凤、宝石银花等各种图案,富有民族特色;接受我们采访的老人也向我们展示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证书。这也标志着河坡的民族手工艺开始走入一个新的舞台。

河坡的手工艺人在作坊里制作佛堂宗教用具。

与格萨尔王时期的作战兵器制作有所不同的是,现在的河坡藏刀以很难寻觅当年的武器制造场景。 战刀等武器的制作生产,也早已随着冷兵器时代的更迭而消逝。但如今的藏刀制作,仍保留着格萨尔王时期的遗风。 家庭手工式作坊,也沿袭了格萨尔王说唱中的桥段。每一家都有着自己拿手的技艺,刀的价格依据品质的高低,刀鞘的工艺,镶嵌的装饰而定。其品种多样,分腰刀、吊刀、儿童刀等类型,刀鞘分银壳、铜壳、铁壳三类,均雕有飞龙走凤、宝石银花等各种图案,富有民族特色;接受我们采访的老人也向我们展示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证书。这也标志着河坡的民族手工艺开始走入一个新的时代。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