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唱晚——最后的鸬鹚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10日 文章出自:用户投稿 作者: 李强 

标签: 风土人情   动物照片   

早晨集中在一起商谈行动的十条渔舟
鱼鹰捕鱼前脖子上都被特制的草线扣好以防将捕到的鱼吞下肚里

夕阳西下一群渔人摇着双桨哼着渔歌归来了,那船头船梆上的一只只鱼鹰,如同打了胜仗的英雄昂首挺胸,悠悠的随着粼粼波光满载而归。  这是一幅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图卷?不错,这就是有着中华数千年传统农耕文化“渔,樵,耕,读”的“渔”人们。但如今这样美妙的画面想看到却非常困难。

捕鱼前往鱼鹰们身上泼水助兴
渔民正在做捕鱼前的准备工作
鱼鹰们被赶入水中开始工作

由于数十年来的环境污染及其他原因。传统渔民们的生活举步维艰,绝大部分改行或者变成了打工族。又因鱼鹰的饲养非常辛苦,渔民们的后代也不愿意再接触饲养,鱼鹰饲养户几乎绝迹。以后我们的后代都不会知道鱼鹰长成什么样及如何捕鱼的。

正在寻找鱼群中的鸬鹚们
数只鱼鹰个合作捕获一条较大的鲤鱼
一只鱼鹰奋力控制住捕获到的鲤鱼

鱼鹰,学名鸬鹚,有的地方叫它黑老鸦。羽毛总体黑色,头颈部呈紫绿光泽,嘴角和喉囊部黄绿色,眼睛下方白色,两肩背和翅羽铜褐色并具金属光泽,羽缘暗铜蓝色,尾圆形,头部有白色丝状羽毛,头后部有一不明显羽冠,虹膜翠绿如宝石,非常漂亮!鸬鹚善游泳和潜水,潜水时首先半跃出水面,再翻身入水,姿态优美。鸬鹚在捕猎时脑袋扎入水里追踪鱼类,翅膀已经进化到可以帮助在水里划水,鸬鹚的视觉和听觉非常灵敏,并对其捕猎有很大的帮助,在水下无论多灵活的猎物都难逃鱼鹰伸长脖子用尖利喙部发出的致命一击。

管义扣正将鱼鹰捕获的鲤鱼用网兜拉上小舟
一只鱼鹰捕获到一条鲤鱼
管义华正在将捕获的鲤鱼抄入舱内
三只鱼鹰合力将一条大鱼拖出水面
搏斗中的鲤鱼和鱼鹰

偶然机会我又见到已经绝迹几十年的捕鱼场景,十来只小舟驱使数百只鱼鹰,那水面上宏大的捕鱼场面甚是激动人心。后来了解到这是一次两省三地有着家族饲养关系的鱼鹰饲养户联合行动,诣在进行最后的“表演”,之后就基本放弃再饲养鱼鹰了。这是他们多少代人以来和鱼鹰有着深厚的感情,却又无奈准备放弃饲养鱼鹰了的纪念行为。

一条鲤鱼奋力由鱼鹰嘴里挣脱
鱼鹰捕到鱼后被渔民拉上小舟
鱼鹰和渔民正转向另外一个捕鱼水域
一只鱼鹰如同将军一般立在满舱了的船头

为了不让这些真实的传统“渔猎”场面消失,我拿起相机进行跟踪拍摄,留住这些图像资料,以便后人们还能真实的了解渔民饲养鱼鹰,如何让鱼鹰进行捕鱼的。

鸬鹚在我们当地又叫鹜(wo第四声)子,一直是渔民们进行渔业生产的一种工具,据考古出土物看,在中国也有数千年驯养的历史了,古籍记载,最迟在三国以后,鸬鹚即被我国人民普遍训养为捕鱼工具。鸬鹚捕鱼是人和自然的完美杰作,是对生态和环境的保护,是渔樵文化里面的一个有特色的重要内容。具备在传统渔业文化历史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鸬鹚捕鱼后在晾翅晒太阳
渔老大管义群哼着渔歌披着夕阳带领大伙满载归来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