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缘叫《中国国家地理》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14日 文章出自:用户投稿 作者: 李睿 

标签:

编辑的话:70后的读者:因为《中国国家地理》,他追回了自己的梦想,以梦为马,在摄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每一步都那么坚定、沉稳。也正是因为这些忠实读者的支持,我们才能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屹立不倒,并迈开更坚实的步伐,勇往直前。未来,《中国国家地理》会与大家肩并肩同行,一起遇到更好的自己。
李睿:“爱不释手的整整阅读了三天《中国国家地理—2005选美中国特辑》,从此对《中国国家地理》产生了浓厚的情感。”
这就是我

生于70年代中后期,打小时候,家中就有很多的黑白照片,很多都是长辈和父亲当兵入伍、当知青时候拍的,电视机也是黑白的,那个时候人们都在国营照相馆照像,人们的着装也是清一色的黑、白、灰、蓝这几种颜色,感觉整个世界都是黑白的,色彩还没有进入当时人们的生活,他们对色彩已经很向往了,喜欢在黑白照片上用画画的颜料进行着色,看起来像是彩色照片。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没有现在的娱乐和发达的互联网信息,照像(那时还不能称为摄影)成为大家喜欢的事情,如果拥有一台上海产的海鸥牌120黑白双反相机是多么奢侈的事情,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永远不会外借。也许是家里在的黑白照片看多了,潜移默化中喜欢上了拍照。小学6年级的时候,不知道父亲从哪儿得到一台上海产的海鸥牌120黑白双反相机,放暑假的时候,带着我们全家去了上海、武汉、苏州等地拍了很多黑白照片,这些照片和海欧相机记忆现在都还存放在脑海里,它们已经成了古董。

90年代初,进入高中时代,父亲时不时的会教一些摄影的理论给我,不甚了解,但自己对摄影有些兴趣,于是买了几本摄影理论的书埋头啃了两天,觉得应该有台机器让我练练手了。偷偷的把父亲的珠江牌135单反相机拿出来准备去拍点什么。记得那个时候黑白120胶卷卖12元一个,可以照12张,柯达和富士的彩色胶卷卖20和21元,可以照36张,还好身上有点零用钱,买了一卷富士,走在大街上,拍什么好呢?去了当时重庆人都会去的峨岭公园,胡乱的拍了很多,36张胶卷瞬间就没有了,洗出来不是曝光过度,就是完全没有曝光,要不就是模糊的一片,什么也看不到。这并没有让我放弃摄影,更愈演愈烈,不停的把父母给我的零用钱全部用在摄影上,父亲知道后,不再支持我,没收了相机,零花钱也减少,断了我的经济来源。因为摄影太花钱,太花时间,这个时候我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读书考大学,将来有个好的工作。作为一个学生我不能据理力争,算了,不听话就要被挨打挨骂,还是专心学习吧,这个经历让我对摄影放下了十多年,不过对摄影的爱好我一直深埋在心里,等我工作了,我会重新把它捡起来。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5选美中国特辑

进入21世纪,我终于参加工作了,第一份工作和收入在当时还不错,是我喜欢的IT行业。记得参加完面试的那天,心情无限美好,因为我被录用了,天气也不错,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一个报摊,摊主正在吆喝减价的书籍,各类还挺多,驻足看看吧,有一本封面是红色主打的书籍《中国国家地理—2005选美中国特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刊,里面都是中国各个地方美丽的风景,不仅有美景,还有关于美景的人文知识和地理知识的介绍,非常不错,心里想着,喜欢就买吧。爱不释手的整整阅读了三天,从此对《中国国家地理》产生了浓厚的情感。中国地大物博,如何才能去到这些风景如画的地方?如何才能拍出这样美丽的照片?何时自己也能拍出这样的大片,让自己的照片刊登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这以后的十年间,断断续续的购买着《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但一直没有购买相机,也一直没有把摄影重新拾取,每天心里都好象挂念着一件事,随着时间而冲淡。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有了自己的家庭。2013年,儿子5岁生日的时候,老婆想买一台单反相机给儿子生日拍照,记录儿子的童年精彩瞬间。我当时不知为什么强烈反对,因为购买单反相机这事,跟老婆争吵了一番,最终还是买了——一套入门级单反套机。应该感谢老婆,是她让我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重新拾取了摄影,也圆了我久违的梦想,也重新拾取了信心,《中国国家地理》我一定会回来的……

2015年6月,我抱着试试的态度着给“中国国家地理网”投稿,第一次投稿拍摄的是《重庆渝北铜锣山国家矿山遗址公园》,没想到被收录了,有了个人专栏,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第一时间告诉老婆和儿子,和自己曾经收缴我相机的父亲,家人都替我高兴。接下来《俯瞰重庆渝中半岛》、《一座重庆城》、《重庆夜色》等作品陆续被收录,后来又收录了《稻城蚌普寺》、《塔公草原风景如画》、《探寻中国最美雪山央迈勇》等摄影作品。

重庆渝北铜锣山国家矿山遗址公园
俯瞰重庆渝中半岛
我的专栏

8月的一天,我的QQ头像突然跳动,有一个陌生人加我为好友,一看消息是《中国国家地理》的编辑,就毫不犹豫的加了。编辑邀请我参加“最美观景点-重庆”活动,我还没有向她仔细了解情况,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当时还有10几个地方缺图,看着表中的景点,暗自下决心,一定要争取为重庆人民争光添彩!

看着表内的重庆景点,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居然有很多地方没有听说过,也没有去过,根本不了解当地的地理位置、天气情况和人文情况,如何拍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景点的招牌呢?上网查询,恶补知识,虽然网上有详细的旅游攻略,但没有天时地利人和,就不能拍出好的作品。没办法,只好自己先去打头阵,先到达景点,多问多踩点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的拍摄地势,下一步就是看天气了,提前看天气预报,等待最佳时机出发。

在拍摄重庆最美丽景点的过程中,编辑也给我了莫大的支持和鼓励,这些地方景点可以说,根本算不上漂亮,但必须要拍好,拍出特点也是相当的不容易,很多景点我都去过不下三次拍摄。

本来心里一直存着感激,无法表达,看到这次《中国国家地理》65周年的征稿,真心想写写自己与《中国国家地理》的故事。真心感谢编辑们,谢谢你们的知遇之恩,军功章有你们的一半,谢谢你们让我重新拾起摄影并再续了我和《中国家地理》的缘分。

父亲曾经告诉我,世界上搞摄影的人比牛毛还多,想出成绩非常的困难,没有时间,没有金钱,没有通过专业系统的学习,光凭兴趣爱好是很难取得成绩的。就是因这句话,让我放下了相机十几年。而我觉得摄影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不管你有没有时间,有没有金钱,有没有人认可你,都可以尽情的享受这份心中的快乐,所以放手去做吧,做你认为对的、喜欢的事!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