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道沧桑—布伦托海大迁徙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1日 文章出自:用户投稿 作者: 王世隽 

标签: 且行且歌   纪实照片   风土人情   

在新疆阿尔泰的山脉之中,这里的哈萨克人为了生存,千百年来,严格的遵循自然法则,逐水而居,用一种浪漫却又近乎残酷的方式,追求着生命的延续。这条道路上充满了未知,随时都可能面临无法预料的危险,这条道路却又充满了希望,无数的生命在迁徙途中孕育和诞生,也包括迁徙的牧人。环境让这里的牧人明白最简单的生存之道——“适者生存”。于是乎,这四个字造就了这深山中史诗般的传奇故事——布伦托海大迁徙。

以家为单位,各自有序的进行着他们的大迁徙

据说今年有近60万头的牲畜,将从自己的冬窝子开始出发,由南向北完成每年一次的迁徙转场,这些古老的牧道全长约500余公里,一个季节下来,往返要超过1000公里。或许在我们的想象之中迁徙就是那广袤的草原上,牧人们赶着自家的牛羊在行走。但是当我们亲临这些地方之后,才知道环境是怎样的险恶,才明白这场令人震撼的大迁徙如此的荡气回肠。

那千年的牧道,从山顶蜿蜒而下,两边的山体让这条古老的牧道更显沧桑。

我并没有走完这些牧道,且只到了这牧道的一小段。以前或多或少曾经看过一些资料,有些资料说如今环境被破坏,这千年的人文历史即将消失或者被消失。我觉得这种说法或许有失偏颇,我承认这几百公里的牧道其中有些地方被社会的发展而破坏了一些,环境受到了一些破坏,对迁徙的牲口有一定影响。但是我们再仔细看看这几百公里道路的真实环境,这千年遗存的迁徙文化,哈萨克人为什么会迁徙?为什么会有这么长的道路,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当地、当时已经满足不了牛羊的生存,他们就只能不断的寻找新的放牧点,而给这些哈萨克人的生存空间,就只有现在我们知道的这些牧道。因此,我们能说个别地方的小破坏就能让这千年的遗存消失掉吗?保护环境固然是最重要的,但还不至于用“即将消失”来表达。然而真正需要我们担心的则是社会的发展,文明的推进,当到了一定程度的发达之后,这种延续千年的生存方式,是否还能保留下来。

迁徙途中,牧民们的吆喝声,在寂静的山谷里如同天籁之音
牛羊经过的地方,轻烟升腾,在漫漫的迁徙道路上形成别样的风景。
羊群,诗意般的倾泻而下。
李老师的诗用在这里一点也不为过吧:飞流直下三千尺……
这是一个近乎60度的坡,右边的山体,经过牛羊千年的踩踏,已经形成了一幅漂亮的抽象画。就在这个坡道,牛羊争先恐后的倾泻而下的时候,这里的场景并不亚于非洲草原上的那些场景。

如今的迁徙,依旧按照旧制在运行,好多职能性的功能由以前的类似“族长”、“头人”来执行,据说,当时依靠这些牧道生存的哈萨克人,各个部落相互之间都会在这个时间段相互协商,共同管理,各种职能分工明确,就连类似如今的安保一类都有。而如今这些职能已经被现在的政府部门所取代,更好的在管理维护着这千年的传奇。

这样的大迁徙,实际真的很残酷的,有体力弱点的,有患病的,还有被其他野生动物伤害的,那么它们就长久的停留在了迁徙途中的某个地方了。
这场史诗般的大迁徙,有着无数的荡气回肠的场景,千百年来,牧民们和他们的牛羊,坚韧的重复着他们的生活,当他们成功翻越一个垭口之后,就意味着他们又找到了下一个能够满足它们生存的草场,希望总在前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