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船记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0日 文章出自:用户投稿 作者: 姚振海
我出生在辽东半岛一个典型的小渔村,渔民的孩子自然就爱上了那维系一个个亲人、渔民生命和一代代渔民生活与希望来源的木渔船。而更令我深感兴趣和油然而生崇敬之心的,是那些能攀上令我头晕目眩的木排架,用手中普通的锤子斧子锯,就能造出出海打渔的巨大木船。
我觉得,他们个个身怀绝技。
历史是不断地向前走的。在渔村也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我敏感亦不舍地发现,与那些如今越传统就越时尚的民族服装及传统酿造技艺不同,随着铁壳渔船一条条的下海,随着隆隆的机器声代替了桨声帆影,不仅驾驶木渔船出海捕鱼即将成为一道正在逐渐远去的风景;从爷爷的爷爷那辈儿开始传承着的这种古老人工造船技艺,亦将因失去他的作用及造船渔民年事渐高而逐渐消失;那在我心中有着神圣光辉的硬朗、强韧粗砺的木渔船,更将成为渔村海滩上一种历史景观,直至被自然风化。
“我要保留住它!”
木渔船作为渔民智慧的顶尖杰作,作为与陆地不同的特有海洋文化,它失传的危险让我越来越感觉到它的价值。
摄影是一种走入时间的动作。为了保存几千年来传统手工建造木渔船的宝贵工艺,让后人记住祖祖辈辈先人智慧汗水的结晶和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领略到本土文化的特色风采,于是,我拎起像机摄像机,在五年多的春风秋雨夏暑冬雪里,按照木质渔船建造程序,从木渔船的第一根木头,工匠称为“龙骨”铺设开始,一直到渔船建造完成出海捕鱼,系统地拍、摄记录下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手工传统木渔船生产制造技艺及工匠们的真实影像资料。
对于我,虽说从学摄影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在跟踪记录拍摄渔村里发生的一切变化。但唯有这五年的拍摄,让我实在感觉是一次复杂的精神运动。具中国古典味道的理念和传统手艺,在木渔船制造过程中时时让我惊叹,在我心里留下神圣的光辉,从而让我的摄影图片,获得了它的灵魂与呼吸,镜头前的每一次曝光,都成为有着温度的文化传承的载体。
作者手记:
10年跟踪拍摄了三十多条手工木渔船,我已深深的爱上了它,木渔船以它独特的魅力和原生态的自然美时时刻刻打动着我们的心,随着铁壳渔船一条条的下海,让我挂念手工木渔船还能生存多少时间,手工木渔船退出历史舞台只是时间的问题。
我是渔民的后代,我爱海,爱木渔船,爱渔村里的父老乡亲,骨子里渔民的血脉让我从学摄影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在跟踪记录拍摄渔村里发生的一切变化。
几年前, 我发现渔民已经弃木渔船开始建造铁壳渔船了,不再手工建造木渔船。经查证国家不再审批新的木渔船建造和出海捕渔,因为,手工木渔船有很多弊端,手工木渔船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铁质渔船对比还是差了很多。建造手工木渔船的手艺人和工匠大都六十多岁了,年轻一点的也四十多岁了,建造手工木渔船手艺人的身影,驾驶木渔船出海捕鱼都将成为一道正在逐渐远去的风景。我想到:几千年来手工建造木渔船的宝贵工艺是我们祖祖辈辈先人汗水的结晶和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代人不能失传。五年间,我从木渔船的第一根木头,工匠称为“龙骨”铺设开始拍摄到渔船建造完成出海捕鱼,按照木质渔船建造程序,广泛听取匠人的意见一点点的系统记录拍摄下来,形成一套完整的木渔船的生产建造和工匠工友忙碌场面的真实影像资料,留给后人,留给历史永久的记录。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老人河
江心小岛
沫之北-qz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