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麻风村”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9日 文章出自:用户投稿 作者: 刘丹 

标签: 德阳市   边城   世事杂谈   人文照片   

这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村落,却被大家称为“麻风‘村’”;这又是一个真实的村子,因为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俨然把这当成了自己唯一的家,再也无法离开。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发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患者的畸残率比较高,面容扭曲变形、肌肉溃疡、手断脚断,是常见的症状。在麻风病还无法得到很好治疗的时候,国家建立了大批麻风村隔绝麻风病人与外界接触以减少发病;现今,随着医学的发展,麻风病已逐渐被控制甚至可以治愈,麻风村不再新建,原有的村庄也在慢慢消失......

2015年1月26日,在又“国际麻风病日”到来之际,我们来到德阳最后的麻风村。在这里倾听他们的故事,见证了他们的淳朴和善良:这些老人,被病痛折磨了大半辈子,他们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寂寞,是常人难以理解的,这每一张脸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不愿提及的岁月;然而,在最艰难的日子,他们不曾放弃希望,却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选择坚强。

看到我们的到来,老人们从屋里走出来,多数人都拄着拐杖。看得出来,他们欢迎客人的到来,但是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住在这里的人,因为受麻风病的长期影响,有着不同程度的身体残疾。照片上的老大爷很善谈,但是他的眼睛由于麻风病的原因进行了多次手术。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在偏僻的山村,将病患进行封闭式的隔离治疗。1957年全国第一次麻风病防治会议后,各地陆续成立了麻风康复村收治病人,医药费由国家承担,并将他们养老送终。在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帮助下,麻风村村民的生活已经安定有序;而他们内心渴望的,是得到旁人的理解和包容。因为,比疾病更难医治的,是对疾病本身的误解与歧视。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患有麻风病,他们被隔离,病痛的折磨不仅给他们留下肢体的残缺,外界的歧视也让他们遭受精神上的苦难。住在这里的麻风病人,病情早已得到控制,但他们也从青年迈向了老年。
住在这里的麻风病员,平均年龄都在70岁以上。时间最长的,在麻风村生活了半个多世纪。
他们大部分人已经没有亲人,将在这里走完漫长的一生。他们接受了残酷的现实,也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并且延续着对生活的渴望。

麻风病因其具有传染性,曾令人“谈麻色变”,他们被视作“被风吹来的魔鬼”。现在麻风病可防可治,这种古老的疾病已将在这里成为历史。在罗江福利院里生活的8名治愈患者,最大年龄的已经90多岁了,他们中有的已没有亲人,也有的不被家庭所接受,在这时间长了,大家相互照顾,也如同亲人一般。

虽然,他们人生中最美丽的日子被病魔偷走,但是有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有病友间的互相扶持,他们没有被遗忘,更没有被社会抛弃。
这个爷爷多次走入我们的镜头,他没有其他亲人,麻风村是他唯一的家。虽然麻风病使他失去了右下肢。但却没有让他失去对生活的热情。他招呼我们进他屋子“参观”,房间里有独立的厨房,卧室,设施齐全,一厅一室。
虽然一个人住一个房间,但为了热闹,大家也会聚在一起看看电视,打打牌。因为年纪大了,这里人们过的更像是养老院的生活。还有几个性格外向,身体硬朗的老人,闲时会到附近村子里串串门,赶赶场。
虽然,他们人生中最美丽的日子被病魔偷走,但是有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有病友间的互相扶持,他们没有被遗忘,更没有被社会抛弃。

如果不是有“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我们似乎早已遗忘麻风病,也很少有人想要去接触麻风病人。

最后,仅以此片向工作在第一线的医疗人员致敬!

编辑的话:"这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村落,却被大家称为“麻风‘村’”;这又是一个真实的村子,因为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俨然把这当成了自己唯一的家。作者在“国际麻风病日”来到最后一批麻风村,以真实的记录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批人需要全社会的关怀。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