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哈萨克族失落的驯鹰人
——铭记翱翔在天际间的踪影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0日 文章出自:用户投稿 作者: 黄恒日 

标签: 专题摄影   世事杂谈   风土人情   伊宁县   

新疆哈萨克族是捕捉猎物的能手。他们捕捉不用现代化的武器,而是用传统的武器——鹰和猎狗。鹰作为猎手的“空军”,狗则作为“陆军”,只要“空陆军”齐出动,猎手准会满载而归。

拍摄地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阿乌利亚乡

鹰是一种凶猛而灵敏的动物,而它听从人的指挥,使其驯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哈萨克族猎手都有一套独特而有趣的训练方法,使鹰成为猎人的最好帮手。

哈萨克族牧民用网、夹子、套子等工具捉住大鹰,或是在高山中掏来小鹰之后,首先给其戴上皮制的面罩,使它什么也看不见。若是雏鹰则要关在笼里喂养一段时间。

驯鹰的第一布首先是打掉它的威风,方法是让鹰站在一根木棍上,木棍的两头系上绳子,来回摇晃,使鹰站不稳。经过昼夜不停的摇晃之后,鹰被弄得神魂颠倒,头晕目眩,久而久之,鹰便会晕倒在地。这时,往鹰头上浇凉水,使其苏醒过来。然后给饮盐水或是茶水,而不给食物。原来威风凛凛的鹰,一下之像泻了气的皮球,变得有气无力。经过半个月左右的“折磨”之后,鹰渐渐被驯化。

下一步开始喂食,喂食时不是将肉送到嘴边,而是驯鹰人员把肉放在手臂的皮套子上,让鹰过来叼着吃。这个时候鹰已被饿的快发疯了,见了肉就会不顾一切去叼,驯鹰员慢慢地将离鹰的距离越拉越远,使鹰跑过来叼着吃,到飞过来叼着吃,每次都不能给吃饱。用这种方法直到鹰飞起来,又飞到驯鹰员的手臂上叼肉吃,说明已驯化得差不多了,不过这些驯化活动都是在室内。

更重要的是在室外的训练,在室外训鹰时,先要把鹰尾部掌握平衡和升降的16根羽毛用线缝起来,使鹰飞不高,也飞不远,只在小范围内活动。训练它捕捉猎物时,不再用肉,而是把活兔子捉来拴在草地上或在狐狸皮上捆上肉,让鹰去叼着吃,这种训练差不多时,则要把尾部的缝线拆掉,但要在腿上拴一根长长的绳子,像放风筝似的让它去捕捉“猎物”,等熟练之后,可以将手中的绳子松开,但还不能将腿上的绳子取掉,即使是它飞跑了,绳子还会吊在空中,骑马很容易追回来。

哈萨克族的驯鹰方法十分严格,而又符合科学道理,所以他们的成功率很高。在正式放鹰捕猎时,给鹰即不能喂得过饱,也不能喂得过少,否则会影响鹰捕捉猎物的积极性。喂食适量才能使鹰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哈萨克族牧民多在冬季用鹰捕捉黄羊、野兔、狐狸等猎物,每次出征总是满载而归。

编辑的话:对于驯鹰,各有见解观点,作为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产物,我们需要的更多是了解和尊重。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