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鹰之乡”和驯鹰人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8日 文章出自:地理社区 作者: 阿威0007 阿威0007 

标签: 阿合奇县   世事杂谈   纪实照片   

蓝天下,最机警、勇猛、强悍、聪慧的是雄鹰。这种品德就是柯尔克孜人的内在精神。所以,生活在高原上的英雄民族,以鹰为伴,猎鹰称为柯尔克孜族牧民的家庭一员。新疆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被称为中国“猎鹰之乡”。全乡400多户牧民,几乎都会训鹰捕猎。自从鹰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后他们便为家里的猎鹰登记了“户口”,政府还发放了100个驯养证,又专门挑选了10位至少是延续6代的训鹰传人,每月发放适当的津贴,由他们负责定期检查训鹰情况和猎鹰的生存环境。

生活在高原上的英雄民族,以鹰为伴,猎鹰称为柯尔克孜族牧民的家庭一员。
蓝天下,机警、勇猛、强悍、聪慧的雄鹰。

利用这一独特的资源,驯鹰人向人们展示从远处召唤猎鹰,从高处放鹰捕食等狩猎技能,让外界了解驯鹰人的装备、文化和柯尔克孜族的民俗民情。而今,农牧区经济得以发展,农牧民生活逐渐走向富裕,随之而来的是农牧民对文化艺术的需求的增长。阿合奇县因势利导,在苏木塔什乡举办猎鹰文化节旅游推介会,这时弘扬民族文化,创建柯尔克孜族文化品牌的一个举措。

通过猎鹰文化节的举办,将进一步调动各族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这对提升阿合奇县的文化的软实力,扩大阿合奇县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起到积极的拖动作用。

猎鹰文化节上,人们对神奇而神秘的驯鹰人有了一个生动而直观的体验。


柯尔克孜族牧民素有养鹰的传统,从野外抓来的幼鹰进行驯养,他们通常只诱捕幼鹰,2到3岁最佳,否则驯化难度大,到鹰7到8岁时放归。

驯鹰人必须与鹰有着默契的感情交流,要不断地对鹰说话,让主人的声音印在它的脑子里。驯鹰人每日通过几十遍地对鹰的抚摸,使鹰熟悉主人的气味,等它长大后,鹰就能识别出主人并只听主人的号令了。

驯鹰人必须与鹰有着默契的感情交流,要不断地对鹰说话,让主人的声音印在它的脑子里。

训鹰的第一步,是先用芦苇管往鹰的嘴里灌水,灌饱后,再把芦苇花打碎,用水和成团,塞进鹰的嘴里,给它洗胃,这样重复多次,彻底把鹰胃里的野味洗干净。

训鹰的一个关键步骤,是“熬鹰”,以消除鹰的野性。方法是蒙上鹰眼,把它放在一根横吊在空中的木棍上,来回晃动木棍,使鹰无法稳定站立,如此连续5个昼夜至7个昼夜不睡觉,消损鹰的凶狂,根除它的野性。同时增进鹰与人之间的亲近感,让鹰逐渐适应驯鹰人,驯服于主人。

“熬鹰”过后还要“养鹰”。养鹰也有一套办法,驯鹰人把鲜肉放在手臂的皮套上,让鹰前来啄食。饥饿许久的鹰见到肉便不顾一切地扑过来,驯鹰人则一次次地把距离拉远,而且每次都不给它吃饱,如此反复,逐渐恢复它的飞行能力。

与此同时,驯鹰人还要对鹰作“勒腰”即“瘦身”训练,让疲惫至极的鹰囫囵吞下用皮革裹着的肉。尽管鹰的消化功能极强,但也不能将皮革消化,转天便会将食物吐出,同时带出体内多余的脂肪,经过3至5次吞吐后,鹰的体重减少0.1千克至0.2千克时,室内训鹰宣告结束。

接着室外调训,先是在小范围内活动,用栓在草地上的活兔或捆着肉的狐狸皮作猎物,让它由空中俯冲叼食。之后,循序渐进,直到把这只鹰训成真正的猎鹰。

训练有素的猎鹰,象狐狸、兔子这些动物,可以轻松以猎捕。
训练有素的猎鹰,象狐狸、兔子这些动物,可以轻松以猎捕。

众所周知,鹰的本领除了它那一双让几乎所有的飞鸟望成莫及的翅膀外,它的进攻性武器就是那张如利刃般的喙和一双钢筋铁骨般的爪子。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雄鹰的喙和爪子长到一定程度就要老化,失去往日的风采。届时,老鹰要飞到人迹罕至处,将自己的喙和爪子在坚硬的岩石上猛烈的磕击,直到砸的血肉模糊,在褪去老喙和鹰爪的旧盔甲后,老鹰宛如凤凰涅槃重新获得新生,钢牙铁嘴和抓捕力极强的爪子重展雄风。

这就是鹰所以为空中王者的风范。

这也是柯尔克孜族不断超越自我的精气神。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