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悖论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4日 文章出自:手机报

标签: 环境   能源   

德国是可再生能源的先驱者,曾经在普洛斯科姆实施著名的能源转型(Energiewende)项目。但最近,德国政府却决定将这里开发成一块2000公顷的露天煤矿,着实令人大跌眼镜。

长久以来,环保人士曾对德国的“能源转型”计划称赞不已,认为它能帮助世界各国阻止全球变暖。“能源转型”的目标是在2050年前基本实现零排放,可再生能源占全国能源总量的60%。很多国家都接受了这个理念,比如中国,其绿色能源产能和可再生能源投资均排在世界前列。但如今这个理念的根基却出现了问题,表明只侧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或许是不够的。

长期关注“能源转型”项目的一些德国专家认为,近期德国无烟煤的增长并不是持续性的。推动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欧洲碳价相对于经济危机前有所降低,二是企业竞相在碳排放升高前取得项目审批。但是如果政策不变,未来10年煤炭开发可能会不断发展。

德国遇到的问题是,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供应不稳定,而存储技术补贴又未能达到绿色能源发电技术补贴的水平。赶上多云、无风的天气,人们还是需要煤炭或天然气发电来满足电力需求,保障居民生活和工厂用电。但是,如果发电量超过所需,这些电又得不到充分利用,比如把水运到山上以供水电站日后使用,或是转化为氢。所以,在晴朗、多风的日子里,风轮机或燃煤驱动的涡轮机又必须与电网断开,防止电量剧增损坏电网。

德国遇到的问题并不是孤立的。一项能源调查显示,中国的无烟煤消费量几乎相当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由于经济增长迅速,这个世界工厂的发电总量将在2030年前翻一番,电网容量以每年相当于英国电网总量的速度增长,燃煤发电占比将达到58%。2013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超过欧洲各国的总和,同时也首次超过了对传统能源领域的投资。因此德国遇到的问题,未来的中国也极有可能面对。

因此中国需警觉德国的可再生能源悖论,在应对全球变暖的过程中,人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像过去那样对绿色能源的上网电价进行补贴或增加发电量,还需另想对策。

            赶上多云、无风的天气,国家还是需要煤炭或天然气发电来满足电力需求,保障居民生活和工厂用电

责任编辑 / 实习编辑/赵慧慧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