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桂峰祭祀
——“民俗存在于关系之中”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9日 文章出自:用户投稿 作者: 李彬 

标签: 尤溪县   古村   专题摄影   纪实照片   乡村印象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桂峰祭祖》这组照片,记录了福建省尤溪县桂峰村农历七月半一年一度的蔡氏族人祭祖、供奉先人的民俗活动。同时桂峰村也是福建省的“历史文化名村”,四周群山环抱,云雾萦绕,山清水秀,气候宜人。

鸣炮奏乐

祭祖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这种祭祖文化存在于现实的各种关系之中。

村内巡游

首先是人物与时间的关系。桂峰村历史悠久,宋淳祐七年(1247),北宋名臣蔡襄之九世孙蔡长在此肇基,承祖训避世筑居、耕读传家,历代儒风不衰,仅明清两代就中进士3名、中举人12名、中秀才412名。曾被誉为“山中理窟,云霞仙境”,是人文积淀深厚的文明古村。一日早午晚,一年春夏秋冬,岁岁年年,世世代代,人的生命随时间走过。然而,人的情感、善良的表达多因时间而不同,在特定的环境抓取人物的特定情绪,会成为某个时代某个社会某个情绪的典型定格,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是某种民俗风情的生动景象。

全村的欢庆
祭品上供

其次是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桂峰现存39幢古建筑群中,最早的建于明代后期,多数是清初建筑。整个村落依山就势,分布在村中的三面山坡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祭祖游行的队伍,就是行走在这四通八达的石阶上,古色古香,很有特色,“厝厝均有文化,满街都是历史”。人的居住从洞穴到楼房,从独居到村落,人的节庆从祭坛到场院,从崇拜到纪念。不同时代、不同人文多有不同的选择与装饰,环境是人物流动的背景与舞台。

孩子的节日
主祭、副主祭就坐

还有就是人物与文化的关系。桂峰村头古老的石桥“印桥皓月”、溪水、四棵高大的百年桂花树、古巷、古碑刻、古祠堂、古民居、百年“豆腐坊”“切面店”……等等,处处都弥漫着明清文化气息的耕读传家之所在。人活在世上,首先要生存,在“衣食住行”的物质世界中存在。然而,人更要生活,要在理想观照下的美好生活,艺术恰恰是对不理想现实的补充,于是有了祈福祝愿,张灯结彩。

礼生就位
行上香礼

民俗庆典实质是人们的精神大联欢,视觉的、听觉的、味觉的……种种能唤起人们审美感觉的内容与形式全都和人发生了种种关系,成为一个个动人的影像。

祭拜祖先
参加祭祖的族人

以前总觉得祭祖是肃穆的,而在桂峰这我却觉得祭祖像个老人、孩子的欢笑的节日。徜徉于此,我顿觉心境渐静,似乎自己离红尘俗世很远很远……

把我的作品拿出来给大家点评,请点这里投稿

选择点评项

  • 读后感言
  • 可圈可点
  • 提升空间
  • 背景知识
  • 有点争议
读后感言
收起
全部评论(0)
热度
时间
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