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游成都锦里 感受蜀风古韵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8日 文章出自:地理社区 作者: 红海棠 

标签: 武侯区   背包旅行   且行且歌   

10月2日,国庆节的第二天下午,我到了成都。入驻酒店后,简单洗漱立即出了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寻找“西蜀第一街”,即“成都版清明上河图”的锦里古街。途径武侯祠大门时,看见三三两两的游客径直入内。心中一喜:武侯祠不用买门票了?(网上查询,武侯祠门票60元)索性先游览免费的武侯祠,稍后再去寻找锦里。此时虽近傍晚,武侯祠内游人却不少。据观察,主要的人群都朝着大门右侧流动。我自然随波逐流。前行不久,眼前现出一条热闹的仿古小街。问问路人,禁不住乐了:我正行走在锦里古街上。


古街上最抢眼的,是这个挂满华美锦囊的祈福许愿树。树的左下方,一块刻有红色“缘定三生”字样的石碑,提示了在这里祈福许愿的主题。传说,善男信女们只要将写有自己心愿的纸条装入锦囊,再将锦囊挂上神奇的许愿树,就会心想事成,事事如意。细观这棵古朴苍劲的许愿树,虽饱经时代风霜雨雪,阅尽人间悲欢故事。却依旧昂首挺立、枝繁叶茂。不惧万千锦囊缠绕,承迎众生殷切重托。令人顿生敬意。放眼望去,千千万万的红丝锦囊聚在一起,随这许愿树的枝干不断延长,形成了一条绚丽的锦绣长龙。


游走在锦里的青石街道上,两旁的房屋是清一色的仿古建筑风格,就连时尚简洁的德克士连锁快餐店,也随乡入俗,换上了清末民初的川西建筑时装:碧瓦飞甍、雕花绮窗、彩漆梁柱、宫灯高悬。如果没有德克士那三个醒目的店名。我无论如何都不会将这个楼台亭阁式的建筑同现代快餐店联系起来。后来才知道,这是德克士仅有的一家仿古餐厅。


天色将晚,游人未见减少,街道上仍然显得拥挤。大概因国庆长假的缘故吧,古街上大多是外地口音的人。人群挤过来游过去,却没有多少人进入街边各色店铺。人们似乎在观看,又似乎在寻找。我开始隐隐担忧,如果游人们转身进了餐馆……万事食为先。我随即进入一个路边餐馆,占据了二楼靠窗仅剩的一张餐桌。


洗刷得发白的原木方桌、长凳;土瓷饭碗、竹筷;鱼香肉丝、焦香茄子、白菜豆腐汤、白米饭。热饭腾起的蒸汽,夹带着川菜的麻辣香味,缓缓随风飘散。店堂老板娘迎送餐客的热话甜语中,窗外的灯光渐次绽放。一盏又一盏扁圆形的灯笼,柔柔散发出橘红的光与彩,映照着微微泛蓝的天,温馨惬意。


吃饱喝足懒懒下楼,缓步走出小餐馆。突然发现门外古街上,逛街人流如汹涌之潮。赶快卷进熙熙攘攘的人潮中。此时的锦里已是一片琉璃炫光,沿街红纱灯笼漫挂。游人兴奋的脸全被映照得红红的,像喝醉了酒。许多手拿相机的拍客,忙乱的躲避着镜前晃动的人影,艰难的拍摄这妙曼夜景。我的拍摄经验是:贴壁慢行、眼明手快、偷隙疾行……


离开我吃饭的小店铺后,被人群推推搡搡的挤着走了不远,茶坊、客栈、酒楼、酒吧、小吃摊点、工艺品、土特产门市等纷纷出现在眼前。串串高挂的红灯下,家家酒楼食店都坐满了人。尤其是特色小吃店前,里三层外三层的挤满了人。从人群的后方挤过,只能隐约见到腾腾上升的白色蒸汽,或是袅袅飘溢的青色熏烟。随风飘来煎炸烧烤食物的诱人香味。好在我已经吃得很饱了。


假日里的锦里,简直就是游人组成的河流,欢声笑语淌满青石街道。相机里塞满大红的灯笼、闹腾的人。不曾想,这喧闹的古街上居然还有幽静处。沿街木窗木墙的一家茶舍里,就有人安安静静的品茶、阅读。两耳不闻窗外声,潜心自我宇宙中。


这是另一家茶舍。一窗之隔,两个天地。木窗内充满柔柔晕晕,浅浅的色。木窗外闪烁红红火火,艳艳的光。木窗下是一条小沟渠,渠里流水潺潺。一个小木桥跨在彩波盈盈的沟渠上。窗内的人在干嘛,窗外可没人关注。一茬又一茬的人,排队挤上小桥,摆出各种POS ,欢喜的组成一幅幅风景人像。


我随在游人中,迷迷糊糊的前行。看见了路边的一个小巷子。细长狭窄的巷子里挂满了红红的灯笼。仿古的石砖墙壁被映得红彤彤的。挤在人群中继续迷迷糊糊的前行。又看见一个小巷子,细长狭窄的巷子里,依然挂满了红红的灯笼。仿古的石砖墙壁被映得红彤彤的。这巷子口有一个大大的寿字,刚才路过的巷子口有一个大大的福字。我是到了另一个巷子?还是巷口一头为福,另一头为寿的同一巷子?迷糊了。真的迷糊了。


准备离开锦里了,却不知古街的出口在哪里。放眼观望,到处都是红灯,到处都是人。不愿意满街询问探路,只好走回头路了。慢慢找寻留有印象的店铺,找寻停留拍照过的地方。终于看见了吃晚饭的小餐馆,看见了挂满锦囊的许愿树,终于回到了进古街的街口。经打听弄明白了,我进出的是锦里古街的后街口。


再见了,锦里古街。这次停留的时间太短,下次再来。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