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 ——进则天下 退则天府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8日 文章出自:地理社区 作者: 李小波
标签: 纪实照片
中国城市史上,成都最引以为豪的是两千年来城名未改,城址未迁。正如天府平原稳定的优游生活,无论世事变迁,山雨欲来,都以一种从容的姿态,闲庭信步。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古蜀都城也经历过远古洪荒,荆棘川泽。李白在《蜀道难》中感叹,“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乃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显然,再狂放的诗人也想象不出古蜀的秘远,生活在今天的我,只想通过车轮和脚步的丈量,去寻找一座城市的原点。
当千里岷江从川西高原倾泻而来,冲积出河道纵横的三角洲,此时古蜀先民的状态,如《华阳国志》所说:“蜀人几为鱼”,于是,在岷江三角洲的两侧高地,率先孕育出文明的先声,古蜀城址开始显现。西侧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宝墩文化城址群,东侧则建立了神秘的三星堆王国,从第一代蜀王蚕丛到第三代蜀王鱼凫,从名称即可看出,山林中的养殖采集,开始适应水泽的渔猎生活。
当洪水慢慢退却,成都平原显现出浮岛般的生机,古蜀历史的烟云更加生动地淡出轮廓。第四代蜀王杜宇开始教人务农,成为四川的农神,然而,并不稳定的岷江水系时常汹涌泛滥,杜宇只得求助来自湖北荆楚的鳖灵一起治水,并重用为相。治水成功之日,杜宇让位,鳖灵即位,是为第五代蜀王—开明。
杜宇与鳖灵被蜀人尊为望帝和丛帝,一起开创了都城郫邑(今郫县),至今郫县望从祠仍然是蜀人寻根问祖的地方。“郫”的含义是地势低洼之地,于是,鳖灵建立的开明王朝决定把都城迁移到地势更高的地方,为了体现与郫邑的区别,鳖灵将此命名为新都,于是,公元前7世纪左右,与春秋战国一起拉开历史大幕的古蜀新都,卓然而生。
自此,古蜀文明的脉络清晰可辨,从岷江流淌出的古蜀水印,从都江堰—郫县—新都,构成了古蜀文明的中脊,五代蜀王历经了蚕丛(山林采植)—柏濩(移居平川)—鱼凫(渔猎经济)—杜宇(田野耕作)—开明(治水安邦)。新都,宛如时间之河在天府平原上挽髻出的大地华冠,当仁不让地成为古蜀文明的高地和继往开来的地标。
新都的建立不仅具有成都意义,而且代表着华夏文明的缩影,杜宇让位鳖灵,与尧舜禅让同制,鳖灵治水安邦,与大禹奠定九州同工,成都的得名也借用了周太王迁移至岐山,开创西周大业的典故,“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和周公在岐山“观其流泉,度其濕原,即景乃岗,相其阴阳”的精心选址建设一样,开明王朝首先在军屯营建都邑,北部的青白江和南部的毗河组成顺山理水的格局,逐步让荒野充盈着“沟洫脉散,疆里绮错,黍稷油油,梗稻莫莫”。毗有肚脐的含义,穿过新都的毗河恰如大地上的血脉,吐纳着古蜀往复的万象更新,没有新都的聚和邑,哪有成都的城与郭!
新都为成都开启的不仅是形态,而且唱和出礼乐文明。被孔子感叹“礼崩乐坏”的春秋,在西南一隅的新都竟然藏匿着一席盛世乐府。1980年出土的战国新都大墓,器物的组合以“五件成组”居多,反映出蜀王开明氏“尚五”的传统,《华阳国志•蜀志》说:“以五色为主,故其庙称青赤黑黄白帝”,从空间结构看,东西南北中的鼎立,体现出区域王朝的雄踞四面八方的气概,如同五岳五方的地理标志。
更为重要的是,墓中的一件礼器刻有“邵之食人鼎”,是“韶祭”之后的燕享之器,“韶乐”是歌颂至德之乐,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赞颂为“尽善尽美”。据考古学家考证,墓主人可能是开明九世至十一世之间的一位,而这一时期,正是古蜀都城迁移至成都并发展的关键时期,“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从新都到成都,就在中原与边疆交响乐章中赫然开城。
新都是成都的经络,向西北联系着古蜀历史,源于蜀归于蜀;向东北仿佛成都的天线,应和着中原的华章;一路向南,颂咏着南来梵音,开启了南方丝绸之路,融于世界文明之河。
先秦古蜀之都完全顺着岷江和蜀山,顺山理水,从川西高原向成都延伸,新都正好处于蜀都的制高点。秦汉之后,城市向着关中轴向连接,成都的北门对着帝都,称为“咸阳门”,出门向东北,沿金牛古道一直通往咸阳,从古至今,新都固守着这条联系着蜀中与关中的大道。新都旧志描述为:“前望龙门,后崇石镜,左拥阵图,右环锦水,列蓉城之保障,达京畿之通衢”,更大的山川格局,则是“遥负雪山,银屏北拱,近瞻赤岸,紫气南来,清江共锦水夹流,毗河与督桥环绕,北门锁钥,当附省之卫途,西图咽喉,扼全川之形势”,所以,“地壤膏腴,江流清白,险不在乎山谷,人竞称都会”。如今的新都,宝成、成渝、成达、成灌铁路横贯其间,成都7条高速公路,4条经过新都,绕城高速6座互通立交与成都中心无缝连接,商贾云集,古今一体。
新都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三星堆大量出土的象牙和贝币,来自印度洋北部地区,表明早在商代,古蜀文明就与南海地区发生了文化联系和交流。所以,当张骞向汉武帝描述在西域看到的邛竹、蜀布等用品时,更加坚定了汉武帝经略西南的雄心,从此,古蜀文明三千年的民间商道变成了大汉帝国的官道,站在古蜀文明高地上的新都,成为了中原与南亚的枢纽,长安北望,商贾南延,蜀布、丝绸、食言、铜铁等蜀滇物资,换回了缯布、珍珠、海贝、琥珀、琉璃等异域珍宝。新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有古桥上的马车,有繁荣的集市,还有南亚人异相的面孔,新都区三河场,号称“北城金锁”,就是南方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贸易场所。古蜀人耕作的川泽桑农,延续成今天的川桑园,桑蚕吐绣的丝绸,又成为川商连通世界的商业信物,饶有趣味的是,新都的朗瑞丝绸公司,始终保持蚕种、蚕茧、蚕丝生产能力全省第一,蚕丝出口规模全省第一,一片桑叶,连通古今,一座锦门,川流不息。
当马道铃声替代为汽车飞机的轰鸣,当千里客栈已经变成一个键盘的距离,古老交通大道焕发出别样的魅力。驱动的功率仍然叫马力,出发的祝福还是马到成功,新都北部商城的建设已经跃然上马。“南丝复兴路,新都再出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都又被四川省和成都市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以成都市规划的唯一现代商贸产业功能区北部商城为核心,以展贸经济、总部经济、电子商务、旅游经济为支撑,形成“一带、两轴、四区、多组团”的产业空间布局和“四个商圈,一个核心”的产业规划布局,带动整个新都片区商贸业加快发展,形成成都市、四川省商贸产业的新格局,共同构成了产城一体的国际新城和新都对外开放的新平台。
成始蜀都,成就蜀都,新都的地理方位具有“成始成终”的吉祥蕴含,新都位于成都的东北方,属艮卦,《易•系辞传》说:“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天地万物的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城市同样是一个生命的活体,新的生命不断往复,新陈代谢终始相因,生生不息,无有穷尽。从古蜀之脊到蜀都之门,从丝绸之路到新都大路,进则天下,退则天府,古也新都,未也新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