炕上的温暖——朝鲜族民居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3日 文章出自:地理社区 作者: 沙枣树 

标签: 风土人情   世事杂谈   

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它不但有着色彩亮丽、形式特异的民族服饰,而且有着极具特点的饮食、祭祀、丧葬等等民族风俗。特别是朝鲜族民居建筑,更表现出鲜明的朝鲜族人民的风俗文化。

在乡下常见的一般有草房和瓦房两种形式。建筑一般都面向南或东南、西南,并有院落。屋顶由四个斜面构成,主室上建筑形态为大“人”字形,两翼斜坡较小,用谷草或灰瓦片覆盖。每套房屋正面开一扇或四扇门,同时开窗。后面一般设有门和窗。内分为寝室、厨房等。有的在正房盖厢房,作为住房和仓库。室内用土砖或平埋的片石铺成平炕。进屋脱鞋,席炕而坐。室外屋基离地60至70厘米,外有台阶。

朝鲜族民居的屋内结构主要有单排和双排两种。单排式结构的房间排列如同“月”字,房间之间只有横向间隔而无纵向间壁。双排结构的又叫双筒子,房间排列如同“用”字,房间之间既有横向间壁又有纵向间壁。而无论单排、双排的结构,都会分割出许多房间。原因朝鲜族在历史上深受“男女有别”等观念的影响,孩子们长大了,男女都各有单独的房间。   

无论什么类型的朝鲜族传统民居,只要走进房屋,第一个感觉就是有很大的一个炕。炕是朝鲜族人在室内的主要活动空间,有的炕上亲友们在围桌对饮,有的炕上妇女们在做针线活计,还有的炕上孩子们在玩耍。炕大,散热面积就大,屋内到了冬天就会显得特别暖和。在延边地区朝鲜族房屋内的灶坑更是别具一格,它下陷在地下,底部低于地面,上部还有盖板,而盖板和锅台、炕面形成了一个平面。据说,这种灶坑是既好烧、又卫生。

今天,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田野乡间,仍然可以看到许多黑瓦白墙的朝鲜族传统民居。在那晨曦中,袅袅炊烟笼罩下的小村落,一个个院落,一幢幢小房,黑瓦和白墙相映,其中劳作着朝鲜族男女,一幅蕴味十足的民族风情画。

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志》里就记载了早期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居住方式,书中写道:“居处作草居土室,形如冢,其户在上,举家共在中,无长幼男女别”。约一千多年前,朝鲜族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建筑形式,并且根据屋顶形状、所用建筑材料、屋内结构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就说这屋顶吧,从形式上就有悬山式、庑殿式、歇山式、平顶式;从建筑材料来看,有用泥和草盖的草房,有用木头建的木楞子房,又有砖木结构的瓦房等等。可是不论什么形式的房子都以朝鲜族最喜欢的白色即白灰刷墙,而且瓦房的瓦片都特别大。

传统的朝鲜族民居门多、窗少,而且窗和门的形式相差不多。第一次见到这种结构的房屋时,很难分辨出哪个是窗,哪个是门。其实,朝鲜族民居的门、窗不但有区别,而且有许多特别方便的功能。

东北的朝鲜族民居建筑和居住文化是与生活环境、日常劳作和生活习惯密不可分的,也是在民族文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民族。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