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过后尽开颜
川藏、青藏“两路”穿越有感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4日 文章出自:用户投稿 作者: 张忠锋
尽管我去过西藏两次,领略过青藏高原高山峡谷的壮美和高寒缺氧的严峻,但开上自己的爱车自驾走西藏一直是埋藏心中多年的梦想。今年,我从工作了40多年的岗位退休,在心中规划的退休生活的大幕就从自驾去西藏拉开。七月中旬,退休的通知一宣布,一周后,便和兄弟姐妹们一道,踏上了去西藏的征程。
我们一行四辆车15人,从成都出发,沿318国道向西驰行,一路翻高山、穿峡谷、越急流、过草原,8月5号到达拉萨,休整两天后,去日喀则,然后从日喀则直插青藏公路北上。8月12日到达西宁,完成了此生首次川藏、青藏“两路”的历史性穿越。当车到达西宁,行进在灯红酒绿的大街上时,我的思绪仍沉静在青藏高原巍巍雪山和茫茫草原之间,不觉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我们一行15人平均年龄54•6岁,行程近六千公里,此行是对我们血肉筋骨和人生态度的一次检验,是我们年过半百交出的一份用激情和浪漫书写的成功的答卷。
回家后,在休整调理中,沉下心来,梳理一件件往事,翻看一幅幅照片,归纳整理出以下五个方面不可磨灭的感悟,以飨朋友们。
一、坦途通天路
由印度洋板块冲击亚欧板块形成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这个世界“屋脊”上的路被称为“天路”。出发前,我们收集的资料在脑子里的概念,只知道这条“天路”以崎岖和险峻著称,许多路段还是石子路或者“搓衣板”路,特别是我们去的七、八月份正是西藏雨季,滑坡、塌方、泥石流成为常态。为了防止危险、确保安全,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加固了车辆,带上了军用铁锹和各种备用工具,拖车绳都带了两根。就这样,在亲人、朋友的担心和嘱咐中上路了。
然而,整个“两路”穿越下来,总体说来,柏油路已成为“两路”的基本骨架,道路的宽阔与平整,完全在我们的预料之外,我们做的应对危险的许多准备根本用不上,尤其是318国道,已不是危险和恐惧的代名词,已经成为一条真正的舒适优美的通天大道。而这一切,是国家的富强和军人的臂膀所造就。在怒江天险,在七十二道拐、在贡嘎机场高速,我一遍又一遍放起中国武警男声合唱团所演唱的“天路”,每每看到道路两旁武警交通二支队书写的标语时,内心的崇敬油然而生,艺术的感染和道路的震撼交织于巨大的感动之中,无以言表。
回家以后,从报上才得知今年是川藏、青藏公路通车六十周年。六十多年前,11万筑路大军,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以3000名英烈捐躯高原为代价,在1954年12月25日建成了总长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六十年来,川藏、青藏公路象两条飘落人间的洁白哈达,把西藏和祖国大家庭紧紧连在一起,任凭风吹雨打,他昂头挺胸屹立于高原,他可歌可泣的事迹和特有的精神直到今天,仍然让走过他的人们感动和自豪。
当然路况好也不是没有任何问题,个别路段仍在维修和完善,这在高原这种特殊地理环境中是很正常的,不影响通行的顺畅,我们车队中的两辆轿车在一些复杂地段都能顺利通过并没有任何损伤就是例证。
二、朝圣人如织
车出雅安,驶上318国道,车外景象扑面而来。一路西行,渐渐发觉我们并不孤单,相伴随的队伍像洪流滚滚向前。其中有各式大小汽车、有摩托车、有自行车,还有身背大包的步行者。先说汽车,从24个轮子的大卡车到小排量的轿车应有尽有。从牌照上看,全国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车都有,他们浩浩荡荡、鱼贯前行。接下来是摩托车,数量不多,但也引人注目,其中一个三轮摩托车队,插着红旗,摇摇晃晃,奋勇前进。最让人感叹的是众多的骑行者和步行者(其中还有不少女性),在两千多公里的318国道上,他们首尾相至、绵延不绝,自行车尾部和背包上黄绿色的标志物格外耀眼,成为318国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肩摩踵接的队伍告诉我们,318已成为朝圣西藏的大走廊。
在各类人群中,朝圣的理由各不相同,我觉得,无非有三,其一是西藏独特的让人沉醉的自然风光,他是上苍给人类留下的精美绝伦的神奇画卷,人们要去欣赏;其二是西藏神密的藏传佛教和古朴的民族风情,保留着古老宗教的神圣和原始生存的奥秘,人们要去膜拜;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西藏高原高山的险峻、河流的汹涌、稀薄的空气决定了无论采取什么方式进藏,都是一种对体能甚至生命的挑战,人们要去接受这个挑战。在千里进藏路上,有许多场景令我至今感动感悟。在觉巴山哑口,我们看见一个只有11岁的孩子跟着父亲在骑行,惊叹中我们和他合影并给他巧克力,他怔怔着双眼望着爸爸,爸爸说:拿着吧。我感动的鼻子发酸。在翻越色季拉山上坡途中,一位步行者硕大的背包后挂着一个纸牌,上面赫然写着四个大字:决不搭车,躬身埋头的走着。在大昭寺门前,磕长头的藏民中,有两位眉清目秀,衣着现代的汉族年轻男子,用标准的姿式,虔诚的磕着长头,每磕一个,就把摆在地上的佛珠拨动一个。好奇中上前一问,原来是两个台湾人。在人说,走一趟西藏,信仰会发生改变。我们这一趟走下来后,对这句话有了深切的体会。
我感到自豪的是,年过半百的我们对生活乃至生命有了新的认识,更感到欣慰的是,在当下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世风里,还有那么多人,或者是为了追求自己的信仰,或者是为改变自己的信仰正跋涉在路上,他们不畏艰险、风雨兼程,奋勇向前,用如雨的汗水、黑黝的脸庞、顽强的意志回击“中国人没有信仰”的歪论。我敢肯定的说,那些骑行者和步行者进藏的经历一定会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他们从中所获得的感悟和力量,一定会使他们无论在哪里、干什么,都会成为中坚和脊梁!
三、高反无所惧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那里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绝大部分内地人初上高原,都不可避免出现高原反应,甚至患上高原病,我们的一个朋友今年上半年去西藏就因严重高原反应引发肺水肿,在西藏军区总医院抢救。因此,许多人惧怕高原,不敢冒然前往。我们的队伍中,除了我和爱人去过西藏外,其他的都是第一次进藏,而我做过两次心脏手术,担心甚至恐惧高原反应的心理不同程度的存在。为此,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提前一个月锻炼身体,喝红景天、含西洋参,出发前,各种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的药开了一大堆。然而,整个川藏青藏线走下来,我们这一群可以说是上了点年纪的人,由最初的反应到初步的适应,再到完全的适应,最后个个生龙活虎、神采奕奕地回来了,开的药根本就没用。
我们的体会是,除了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和防护外,保持一种平和开朗的心态非常重要。我们在藏区的第一个住宿点新都桥,海拔3600米,所有的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反,甚至有人差点虚脱,就这样,仍然以稳重的步履和昂然的心态爬上了后山,遥看了贡嘎山金顶落日美景。到达林芝时,基本上已经适应了。后来,在4000米以上甚至5000米的垭口,跳起来照相也不觉得难受了。
当然,我们只是匆匆的过客而已,短暂的适应并不能抵销高原环境的严酷。在海拔4600米的青藏线沱沱河兵站,接待我们的汪教导员在高原已经战斗了18个年头,他藏红的脸庞和稀疏的头发,是高原恶劣环境的印记,让我对高原军人肃然起敬,他却憨厚地说:没什么,我们已经习惯了。汪教导员的妻子和孩子都在内地,他每年有一次探亲假,长期的隔离需要多么大的意志来忍耐,需要作出多么大的牺牲和奉献啊!我们向他们致敬!
四、好运连连至
我们这次“两路”之行,如前所述,非常顺利、非常成功,整个行程下来,车没掉一块漆,人没掉一块皮,这首先得益于充分的准备,然而让我们没有料到的是,在半个多月的穿越中,处处正当时,好运连连至。
七、八月份本来是西藏的雨季,但我们在整个行程中,很少碰到下雨,多半是蓝天白云、阳光灿烂,高原以他最亲切的面容迎接我们。过通麦天险,我们准备了充足的水和干粮,做好了应对长时间堵车的安排,然而我们赶到通麦大桥不到10分钟,就开始放行,走完通麦14公里天险路段仅用了1小时45分钟,过了排龙以后,我们找了一个有水避风的路边,架起锅灶,开始用山上的水煮在波密买的新鲜松茸汤时,看见一辆辆后上来的车,真是感叹我们的运气太好了!
在米堆冰川,冰川前后左右都是云层,唯有冰川上方是蓝天白云,让我们和冰川合够了身影。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直白村 ,我们抓住了南迦巴瓦峰露出峰顶的瞬间。在唐古拉山口,据说这个海拔5230米的山口长年气候瞬息万变,很难看到晴朗的天空,而我们到达时,风雨骤停,祥云飞现,等我们和西部军人雕像合完影准备离开时,又狂风大作,风雪交加。还有许多不知是命中注定还是偶然巧合的机缘就不再一一列举。
这一切,让我们既感动又感叹。要问为什么?我想应该是与人为善,天以报之吧!
五、风光无限好
对于西藏独特的自然风光,不知有多少人用文字和图片作过描述和展示,但无论写的多么精彩,拍摄得多么绚丽,都不如亲眼所见。一路下来,我们为地球之巅奇珍异彩的景观所震憾,为我们祖国有这样的大好河山感到无比自豪!西藏的绝美是一个总体的概念,要问美在哪里,我认为主要在四个方面。
一是雄伟壮丽。源于2•4亿年前的地球板块运动而形成的青藏高原,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山峦巍峨、高耸云霄,以珠穆朗玛峰为代表的万山群峰,从西北向东南依次矗立,以排山倒海之势俯瞰着地球。人们在他面前,永远都只能仰视。当我站在海拔五千米以上的云雾缭绕中,不止一次的感叹世界之渺小,人类之脆弱,各种自诩为绝对真理的喧嚣显得那么浅薄和苍白。
二是纯净空灵。西藏绝对是一个纯净的世界,这里的天空深邃湛蓝,令人心醉,这里的空气,轻吸一口即沁人心肺,这里的雪山和冰川洁白无暇,一尘不染,这里的水源清澈透明,清洌甘甜。西藏也是一个空灵的世界,在高山上、在湖岸边、在森林里,万籁寂静,仿佛能听见雄鹰搏击长空,雪山冰缝崩裂的音符。这纯净和空灵使西藏成为一个世外仙境,与藏传佛教的主旨以及超度的境界高度契合,使西藏成为一个顶礼膜拜的宗教圣地,使众多的信徒找到心灵的家园。
三是生机勃勃。青藏高原的隆起已有数亿年的历史,但他仍然是地球上最年青的高原,依然活力四射、充满生机。据科学家测定,印度洋板块的挤压还在继续,青藏高原还处在缓慢上升之中。以雪山冰川为源头形成的大江大河飞溅着浪花,一路歌唱着奔向远方。翠绿的大草原开满了各色的野花,数不清的蜜蜂酿着纯正的蜜。可可西里的藏羚羊若隐若现,自由地闲庭信步。藏南谷地广袤的云杉林涛声阵阵,树下珍贵的松茸给人们带来了口福。在这样的自然境地里,无论什么人都是要被打动和感染的。
四是天工画卷。要说西藏的美,美得就象一幅伟大的画,而这幅画不是画家构思创作的,而是大自然巨大的能量用鬼斧神工天然造就的。这幅画中,雄伟的高山、壮丽的冰川、湛蓝的天空、奔腾的江河、静谧的湖泊、翠绿的草原,广袤的森林都居于最佳位置,非常合谐地融于一个整体。到西藏拍照,不需要刻意去找角度,业余摄影者也可以拍出十分美丽的像片。我想,这些应该是西藏最大的魅力所在。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