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刻花瓷 黑白雅韵中国梦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2日 文章出自:用户投稿 作者: 白英 

标签: 平定县   风土人情   纪实照片   

中国陶瓷珍品――平定刻花瓷古风朴面,精美绝伦,梅瓶的丰韵含蓄、天球瓶的有容乃大、玉壶春的冰心可鉴……一件件线条流畅、图案简约、朴实无华、亲切自然的艺术品,充分展示着北方陶瓷的粗犷与浑厚;图案装饰的简洁与韵律;可谓拙朴厚重,温润饱满。这风格独特、赏心悦目的陶瓷精品是经过怎样的打磨和砺炼而浴火新生的呢?叹为观止的同时不由得让人充满强烈的好奇。
平定刻花瓷

灵心酿精物,妙手成万端。

浴火浑不怕,出炉似涅槃。

历史源远   陶瓷珍品流古韵

声名远播的平定刻花瓷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非遗展演项目”、“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我早有耳闻却无缘眼见,在朋友的介绍下,终于有机会结实到了平定刻花瓷的代表性传承人张文亮。

平定刻花瓷代表性传承人张文亮

一到平定冠庄村口,身型敦实、满脸笑意的张文亮就向我们摆手,我跟随张文亮来到了他的“平定文亮刻花瓷砂器研究所”,让我吃惊的是和一般的研究所、生产基地的高门大院、现代时尚、富丽堂皇不同,这是一处平常甚至有些古老破旧的院落,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敞亮的厂房,院子正中央是一处青石垒就、古朴苍凉的老窑,还有一间原生态的手工作坊,让人感觉像是瞬间穿越回了古代。文亮说,这是他们家的老院,也是惟一传承平定刻花陶瓷手工技艺的原产地,看着一座座土陶窑、马蹄窑、倒焰窑、梭式窑,敞着的窑口像是在诉说着平定刻花瓷传承的艰辛,又像是在书写着平定刻花瓷的发展和传奇。置身在这平定乃至山西因刻花瓷而闻名的小院,古老陶瓷艺术的氛围可触可感,阵阵古风扑面而来。

作坊

我们的话题自然离不开刻花瓷,说起平定刻花瓷的历史与现状,张文亮滔滔不绝,感慨颇多:历史上的平定县崇尚文化,素以“文献名邦”享誉三晋。在《天工开物》里就有记载,平定县境内蕴藏着大量的黏土,是古代全国五处优质黏土产地之一,平定瓷器、砂器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秦代就已有生产,唐代始有记载,明清盛名于世。平定黑釉刻花瓷,以其黑亮的釉面、古朴的的装饰、精炼的造型,为古今中外众多陶瓷爱好者和收藏家所喜爱。

据《中国陶瓷史》,《大明一统志》等文献记载,平定窑始于唐,兴于宋,旧有“西窑”之称,是山西四大“土贡窑”之一,可与河北“定窑”相媲美,在平定城东出土的唐代柏井窑陶瓷残片中记录了平定陶瓷昔日的辉煌,白陶、灰陶、印纹陶,白釉、黑釉、青黄釉等反映陶瓷工艺的元素深深地镶嵌在这些出土的残陶碎瓦文物之中。

技艺传承  民间瑰宝谱新韵

时光飞转,上世纪60年代,山西古陶瓷研究所专家水既生先生以平定冠庄瓷厂为试点,进行手工业陶瓷出口的实验,在短时间内就制作了近200余个品种,并在广交会上大放异彩,开创了山西手工业陶瓷出口的先河,使平定陶瓷步入了新的开端!刻花瓷、绞釉、黄釉铁锈装饰等工艺在平定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应运而生。当时的技术能手、张文亮的父亲张聪以其朴实忠厚、好学上进的精神赢得了水既生先生的刮目相看并倾囊授艺,通过大量的实践和刻苦钻研,全面掌握了这项技术并进行了深入挖掘, 1986年,由张聪及其同事设计制作的黑釉刻花缠枝牡丹纹梅瓶,荣获国家轻工部主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创作设计制作一等奖,由此平定黑釉刻花陶瓷享誉全国,这一古老的民间瑰宝在平定大地上又一次焕发了生机。

生于1968年的张文亮17岁初中毕业后到冠庄陶瓷厂随父学艺,做了个专职“玩泥人”,他跟着父亲学会了陶瓷工艺的配料,跟大爷学会了烧窑,跟舅父学会了手工拉坯,跟厂里聘请的东北师傅学会了雕塑,跟省工艺旅游纪念品设计班的老师学会了设计,后来还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艺系周淑兰教授为师,系统学习了传统陶艺的装饰技巧。每天,同事们下班后都去玩耍了,只有张文亮独自在厂石头轮子上练拉坯。轮子旋啊旋,泥巴转啊转,飞溅的泥巴像雨点般落到脸上、衣上、裤上,他却觉得那是一件最为幸福的事,乐在其中。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市场和企业改制等原因,不少陶瓷企业相继停产,平定陶瓷厂不再进行刻花陶瓷的生产。“不能把老祖宗传下的宝贝再遗失!”面对此情此景,张聪、张文亮父子心有不甘, 1997年,28岁的张文亮在父亲的带领下,在冠庄村自家破旧的老院里重新开始了创业,决心把这一民间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拉坯造型  行云流水舞逸韵

在张文亮的手工作坊里,我观摩了刻花瓷的制作过程。在一个看似破旧的木板操作台前,一堆黑油油的泥堆放在上面,文亮先是挥舞铁铲子在泥上摔打,然后又像在和面一样,仔细的揉搓,汗流满面的文亮偷空给我讲起了刻花瓷的工序,“大体上讲分为取土、配料、研磨;出浆、沉淀、陈腐;揉泥、拉坯、修坯、上釉、晾干;分线、钩花;烘干、毛坯检验、装窑烧制、出窑等。要是细分,每个步骤还有若干小环节,总共有五十多个工序。”文亮拿着揉好的泥,边抟着,边告诉我,在平定制作刻花瓷最大的好处是原料可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经过摔打,泥料就会软硬一致,抟揉后,不仅能增加韧性,而且能排出气泡,下面就该造型了,也就是最关键的环节――拉坯。

抟泥
拉坯
拉坯
修坯
修坯
检查

为了让我感受到拉坯的魅力,文亮现场展示了拉坯的过程,只见他低着头,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眼前的泥料上,当拉坯机开始运转,文亮将双手放在旋转的泥土上,舞动的双手像两条轨迹,两根线条相互缠绕,他的表情时而蹙眉,时而微笑,如同对待心爱女子般的温柔细心,泥土在他手中慢慢神变成一个有着婀娜身姿的瓷坯。机器停下来的间隙,看着我惊奇的目光,文亮给我说起了感受,拉坯需要巧力,力道的控制十分重要,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拉坯是陶瓷制品成型的第一步,决定着整件作品的成败,创作各式各样的器型,功夫全在手上,陶瓷作品的美离不开器型的美。是啊,“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就曾这样写道。再看文亮完成的瓷坯,细微的弧线、曲线、圈线和圈足都带着惊世的绝美,力道拿捏得恰到好处,既有中国古典的传统韵味,又包含有西方艺术之美,给人以行云流水之感。不得不让人感叹文亮所展现的手上功夫拿捏的妙到微毫,以及拉坯一气呵成的艺术魅力。

浇釉刻花  拙中见巧呈灵韵

瓶子的雏形已现,对于如何成为精美的刻花瓷我是更加期待,“平定刻花瓷不同于其他陶瓷工艺,采用的是‘湿作法’,在坯体未干之前就要施釉,当坯体达到七八成干时进行刻花装饰。”张文亮说着,开始浇釉。只见他一手提壶、一手转坯,快慢薄厚,配合巧妙。釉稍干后,文亮捧起上好釉的瓶子,坐在灯下,开始画花。首先用铅笔在瓶体上钩出图案的轮廓,在他的笔下,花样、图案在看似随意的勾勒间已然显现,接着他拿出自制的竹刀进行刻划,刀刀犀利,果断精准,线条流畅,形象生动,直看得我眼花缭乱。

画花
浇釉
刻花
刻花
刻花

在众多的陶瓷制品中平定刻花瓷到底独特在哪?刻花的刀法花样繁多,而竹刀所刻出的线条与坯体却始终成斜角,这又是为什么?我的心中充满了一个个的疑问,文亮笑着给我解释说,刻花瓷大致可为三大类,即刻坯、刻化妆土和刻釉,每一类的制作技法各不相同。刻坯是在已成形的坯体胎骨上进行装饰,刻化妆土是基于坯体和釉面之间的中间层进行装饰,待装饰完成后表面施釉煅烧而成。而平定刻花瓷采用的则是刻釉的技法,是在上了釉的坯体上进行刻花,主要采用刻底留花或刻花留底的方式。前两项高温烧成时釉不会流动,而刻釉工艺在高温烧成时釉要融化,并发生变化,这就增加了工艺上的操作难度。正因如此,平定刻花瓷的刻釉装饰,釉料讲究“施釉肥厚、釉如堆脂”,图案讲究“肥花大叶、布局匀称、见空说话、计白当黑”,纹饰讲究简洁概括,冗繁留精而不做作,通过点、线、面的对比来体现单纯而丰富的单色艺术。技法上,划花、开线、剔刻、吹扫等,力度不一,角度不同,只有准确把握刀法的运用和线条的宽窄,才能有效阻止高温时釉面的流动,烧出的成品图案才会清晰,线条才会流畅,才能充分体现出 “拙朴厚重、拙中见巧”的艺术特色。

待烧
装窑
烧窑

听了文亮的解释,我似有所悟,但看着这黑乎乎的瓶坯,怎么也和黑白分明、色彩鲜亮的刻花瓷联系不在一起。文亮说,“千里打柴一火烧”,烧制是化学反应,陶瓷是火的艺术,因此最后一步烧成也极为关键,先要小火排水,再进行中火氧化分解,大火融釉玻化,同时还要根据釉色的不同控制相应的温度,欠火,烧出的釉色不鲜活,不生动,过火则容易产生流釉现象而影响图案的整体效果,使纹饰一塌糊涂,模糊不清。听了他的介绍,我不由地感叹平定黑釉刻花瓷能在众多陶艺中独树一帜,被称为穿着晚礼服的“蒙娜丽莎”真是名不虚传!

烧出成品

器型装饰  黑白分明飘清韵

忙活了一上午,我们跟随文亮来到他的家,同一个村里的新院子,这是一个收拾得干净整洁的四合小院,一进屋子,墙柜琳瑯满目的刻花瓷工艺品立刻吸引了我,想想刚才在小作坊看到的黑油成团的泥巴、灰头土脸的坯子,经过文亮的巧手,转瞬就变成了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让我眼前一亮的同时更加惊奇无比。

天球

我仔细端详文亮的作品,《千秋富贵天球瓶》,长颈,大肚,庄重典雅。圆腹硕大,像是从天而降。器型图案线条流畅,黑白相映,朴实自然的本色呼之欲出。《缠枝牡丹纹梅瓶》器型颈短肩丰,体态修长,如彬彬君子,傲然挺拔。通体釉面黑亮光洁,牡丹花装饰以藤蔓卷草般的枝叶串联,寓意着 “生生不息、富贵绵长”。文亮说,平定刻花瓷传统造型有天球瓶、梅瓶、观音瓶等,装饰图案出现最多的是牡丹、荷花、几何纹、吉祥图案等纹饰,还有就是龙凤、花鸟鱼虫等一些民间图案,大多围绕着“福、禄、寿、喜、合”等内容展开,器型和题材为人们喜闻乐见,有着深厚的民间生活气息。我细细品味,果真如此,吉祥寓意的装饰亲切自然、神韵流溢,赋予平定刻花瓷灵魂和生命力,表达了人们热爱生活,追求幸福、和谐、吉祥的美好愿望。器型与装饰和谐统一,无处不体现着“饰必应型、饰必应材”的自然理念,瓶中有情,罐中有景,瓶瓶罐罐中体现着制陶人的思想情感!

白釉
梅瓶

平定刻花瓷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不同于其它瓷器工艺品的“白地黑花”呈现色彩,精美的瓶体上,黑色花纹凸起于白底之上,有着极强、极美的浮雕效果。单纯中寻求丰富,对比中寻找变化,自然的黑白关系洋溢着音乐的韵律美。黑白本是色彩中的极色,也是视觉感受的极限,而平定刻花瓷却能巧妙处理黑与白两个极端,把一切浓缩在黑、白巧妙组合的画面中,强调动感、和谐的形式美,同时蕴涵着变化统一,收放自如的朴素理念。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在需求、欣赏丰富色彩的同时,又向往宁静、朴素、单纯的色调--黑白,平定刻花瓷“黑白分明”的艺术特征此时给人的是最单纯的视觉享受和纯净的心灵体验。

创新发展  中国之梦悠远韵

在黑白相间的众多刻花瓷作品中,有一件通体雪白的刻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引起了我的注意,文亮说,这只瓶他命名为《盛世和瓶》,我轻轻地拿起来,近距离观赏,瓶体体态优雅文静,闲适安逸。花枝舒卷自如,轻盈曼妙。凸起的花枝,给人以饱满丰茂之感;而阴刻的线条,在丰腴之中,见出风骨,更显精神。其空间以篦纹衬做背景,呈水波纹抖动的排排细纹,使花卉更富生机。其釉色纯正清亮,明镜光润,因图案的起伏而呈现浓淡的变化。釉光莹然,如波光粼粼,如水中涟漪,通体如玉,美不胜收。

好一个《盛世和瓶》,和传统平定刻花瓷相比,不仅工艺上独特,而且主题也十分鲜明。说起平定刻花瓷的长远发展,文亮并不满足于现实,为此他多次参加中国工艺美术高级研究班、赴景德镇、宜兴、德化等瓷区考察交流与学习活动,留心景德镇师傅和中央工艺美院老师的一招一式,反思自己的工艺,同时自学工艺美术的相关知识,增加自身的艺术素养,力求有新的突破。经过文亮努力,平定刻花瓷在装饰技巧上有了重大创新,开发出了全新的产品,如剪纸漏花工艺,木叶窑变工艺等;在釉色方面创造了许多新品种,不同釉色的同一产品更增加了艺术趣味;在装饰图案中,自然纹样基础上加入了动物的图案、抽象的纹理、民间典故等,多元而丰富;在创作理念上,融入了现代思维,使之更具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功夫不负有心人。”执着追求,大胆创新,远离繁华,扎根本土,在潜心创作的张文亮手中,平定刻花瓷收获了一系列的殊荣,《盛世和瓶》、《富贵平安》等作品在各类评比中获国家、省级奖项十多次,《缠枝牡丹天球瓶》、《风——因你而动(绞胎瓷)》、《千秋富贵天球瓶》等作品被国家级博物馆、民俗博物馆收藏。更让张文亮欣喜不已、倍感振奋的是,2006年平定县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刻花瓷之乡”和“中国刻花瓷研究基地”。2007年6月,刻花瓷的传承地、平定冠庄村张家老院――平定文亮刻花瓷砂器研究所被山西省文化厅确定为“非遗保护单位”。同时, 2008年12月张文亮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山西省工艺美术民间艺术大师”“山西省民间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的称号。

张文亮和女儿

面对荣誉,文亮更感任重道远,为了有力地保护传统文化,2010年10月,“张文亮”注册商标获得了国家商标局批准,同时成立了“阳泉市张文亮刻花瓷文化有限公司” ; 2011年1月,张聪、张文亮父子及作品入选"和谐中华——中华文化名家艺术成就"邮票系列;2012年6月,山西省文化厅授予文亮的刻花瓷砂器研究所“首批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文亮说:“生逢盛世,国家正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平定刻花瓷,把集平定刻花瓷及相关的博览、展示、体验、培训等为一体的‘平定刻花瓷传习文化园’建设好,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培养新一代优秀的非遗保护技艺生力军,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就是我的中国梦。”

编辑的话:作者通过记录平定刻花瓷传承人张文亮的技艺传承之路,以及瓷器的制作流程,为我们讲述了文化遗产“陶瓷珍品”的发展历史和背后的故事,深刻展现了瓷器技艺的精华魅力,以及文化传承的任重道远。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