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19日 文章出自:用户投稿 作者: 王潇婧 

标签: 纪实照片   风土人情   青海   

编辑的话:作者深入的讲述了青海社火这一民俗活动所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介绍了社火中的各种角色与艺术形态。百姓用这一独特的表达方式,来歌颂生活,传达祝福,寓意美好。

社火是汉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起源于中国上古祭祀活动。是汉族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

“社火”来历源远流长,史料称:追溯到远古时代。那时候人们为了祈福消灾、驱恶避邪。

社火这一活动千秋万代地流传下来,但随着人类的进步,时代的演变,其形式、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新的时代赋予社火以新的内容。现时,社火从根本上不再是表达人们对“神”的崇拜,而是演变成了一种内容健康、形式活泼、名目繁多、生动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同时,也成为一种新的民俗。

社火也带有浓厚的宗教内容和其他民族的风俗在其中,一般演出时间是在农历正月初四到十六结束。每年春节,各乡村群众自发组织各种社火活动。社火规模从几十人到上千人,包括锣鼓手,舞狮等等。群众燃放爆竹迎接社火队伍,并赠予烟酒等礼物。社火经过之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气氛热烈。

社火崇尚民风民情,舞 、扭、唱、说、做,一切顺从自然,不刻意编排,不强求文雅。通俗地表情达意,自由地唱念做打。表演追求大众化、平民化,老少皆宜,雅俗共赏。内涵丰富而意趣简洁。由“灯官老爷”、“马报子”、“哑巴”、“胖婆娘”、“卖膏药”、“货郎”、“傻公子”等组成的“社火身子”负责社火中的串场,更增加了社火表演欢快气氛。青海社火“身子”的扮相、服饰、举止、道具,崇尚原始古朴,不求精巧细腻,只求强劲粗犷。大红大绿地搭配颜色,大黑大白地制造反差,大唱大扭地产生效果。锅灰抹面,朱砂涂唇,厚施粉黛,大涂胭脂,翻穿皮袄,倒戴纱帽,体现出发自远古的文化意趣,传达着古拙而旷达的精神风貌。青海社火的说词唱词演词祝词祷词,清一色百姓语气。俚语连珠,妙趣横生。

社火的出行讲求雄浑、壮美。阵容庞大,浩浩荡荡。走乡串村表演,前有报子通讯,后有马队(类旌旗仪仗队)排阵。灯官老爷坐镇指挥,火炮轰鸣,鼓乐喧天,双龙开道,群狮压阵,各类身子各司其职,扭的可劲的扭,跳的拼命的跳。加上他们的插科打诨,嬉笑怒骂,撩拨得群情激奋,新岁气氛,由此沸腾。

表演者代表天上的火神下凡降吉祥,每年的社火有当地的火神会组织,社火中的演员在表演社火的时候,出社火的当天早上会在火神庙请身子,所谓的“身子”实为“神祗”的音转,请完身子后,他们就是火神的代表,已经不是你我眼中的普通人了,舞龙的在早上要去河里饮龙,即为请龙神,社火中的这些仪式都是很庄重的。青海社火中有灯官老爷,还有衙役在身边护卫,各具回避、肃静等字样的牌文,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来充当,还要很能会喝酒的,因为到各村演社火都会给灯官老爷敬酒的。

它的角色由“灯官”、“马报子”、“哑巴”、“胖婆娘”、“卖膏药”、“货郎”、“王辩”、“傻公子”等组成。

【高跷】

“高跷”在本地叫“踩高跷”。艺人们身着古装,踩木跷列队行进,他们,动作潇洒飘逸,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舞姿以雄健、惊险为主,一般在春节,元宵节等节日表演。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村里的女孩也可以踩高跷。

【胖婆娘】

在“社火”中的女性丑角人物形象,她怀抱一个布娃娃,有求生育者,向她敬以钱物,许以心愿,她就风趣地道出一串有求必应的口彩。他身着红袍,头梳发髻,脸颊涂胭脂红坨,穿大红长袍,身胖腹大,涂脂抹粉,被民间视为喜神娘娘、子孙娘娘。“胖婆娘”在社火表演中最为活跃,如果将怀中布孩儿送到群众身边,群众就会争相抚摩,有求生育者,向其敬以钱物,就会得到一串有求必应的口彩。在表演中时而快步,时而忸怩,语言风趣,惹人哄笑。社火中的胖婆娘一般由男子装扮。民间传说认为是天宫送子娘娘的侍女,专为缺儿少女之人家送子。

【太平鼓】

太平鼓的表演由数十人组成,在行进中、广场上都可表演,节奏分明,声震四方,寓意“太平”。

【膏药匠】

以祈医药之神的灵验。

【货郎子】

以祈商贸财路之神的通达……

【哑吧】

神格很高的“神祇”。他脸用锅灰大油抹得油黑,赤着脚,腰间系着铃铛,反穿皮袄,手执火棍,一语不发随意作舞,其民俗的象征含义似乎有三:代表天的意志——“天不言语四时行焉,万物育焉”;尊为人祖——因人类之初不会讲话,亦无人伦可言,因而涂脸作哑,以遮后世之羞。据民间传说他是楚庄公化身,因衣服槛褛,垢面装哑,才逃过了追兵的捉拿。

【灯官】

灯官也称春官,报春之官也。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春官至上,人官也要迎接春官。春官骑高头大马,头戴乌纱帽,乌纱帽前额贴“槽头兴旺”红纸字条,后贴“一品当朝”字样,身着大红官服,手持笤帚为笏板。灯官是社火中仅次于哑巴的“大身子”,所到之处前呼后拥,人们摆香案,设供品,放鞭炮迎接,顶礼膜拜。官轿前,排列着全套仪仗执事,左右护卫手执写有回避、肃静或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字样的虎头牌。另外还有道锣、探马、报子、门子、衙役等一班人前拥后卫,俨然一派官员出巡的威仪。老百姓口头上称“灯官老爷”,有的地方也叫“火神官”,与传说中的火神祝融联系起来。灯官的扮相一般是戴两翅官帽,身着红袍,手持笏板或小笤帚,骑一匹高头大马。手中摇动笏板,口说“灯官词”,吉祥语词妙语连珠,是一神化了的人。

【傻公子】

社火中的丑角人物,扮相帽歪衣斜,傻乎乎。寓意是讽刺那些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

【鞑子绊跤】

社火中的舞蹈。鞑子即鞑靼明代以来对蒙古族的泛称。鞑子绊跤以双簧形式,表演蒙民善于摔跤,以及在摔跤中的各种动作,动作夸张,幽默风趣,一人表演,附一假人。

【耍狮子】

也由锣鼓伴奏,由两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顶狮皮,由一人持绣球逗引狮子舞蹈,做出各种动作。 狮舞进入社火,除与佛教中与文殊菩萨的坐骑有关外,还取意狮子是兽中之王,能驱妖镇邪,保四季平安。大的叫“太狮”,小的称“少狮”。其表演有文、武之区别,“文狮”有搔痒、舔毛、打滚、抖毛等动作,“武狮”有滚球、踩球、跳跃、攀高等动作。高超的表演者可在叠起4~5层高的桌子腿上表演自如。

【舞龙】

民间对龙舞有非常神圣的尊崇。青龙(蓝色龙)象征治水,是风调雨顺的掌管者,黄龙象征国泰民安,祝愿国运昌盛。扎制12节,表示一年12个月(为便于舞动,多为9~11节)。表演程式有双龙挽花、二龙戏珠、游龙治水、伏地盘卧、云中漫游(配以烟雾)等。除锣、鼓、钹外,用唢呐吹奏民乐《过江》为主。

【马报子】

社火中不可缺少的人物,起社火队伍与接待社火的村庄、单位、个人之间的联络作用。同时对社火中的人物、表演内容向观众预报。报子由善于表演,有一定口才的人担当。

【高台】

社火中最具表现力的是高台。每个高台均有一主题。常见的故事情节有三打白骨精,二郎救母等。多取材于秦腔故事。高台往往由经验丰富的民间艺人指挥建造。即在一个专用的桌子(也有汽车或拖拉机)上,使用钢筋,布料,彩纸等材料做出各种造型,如假山,树木,动物等,然后按其内容把男女儿童(年龄一般4—6岁)装扮成故事中的人物,固定在高台上,少则1人,多者10余人,高可6米左右。村民站在路边把手拿的花插在高台上,以此祈福。

每年春节期间初十前后在本村、邻村表演,从十五起到县城或地区演出。传说,高台最早也是来源于祭祀,由人装扮成神,先在庙内表演,然后相继走出,串街表演,群众都跟随围观,有时水泄不通,后面的人无法看到。后来,有人提出把神的扮演者设法固定在木板上抬起,既增加了表演的立体性,又方便观众欣赏,由此产生了高台。高台的表演先是锣鼓队在前面开道,接着是许多装饰艳丽的旗伞,后面才是精彩的高台。高台一般有八人抬着,铁拐根据表演内容设计,自然巧妙,出人意料之外。例如,有的是一个演员伸出手臂,上面站立着另一个演员;有的是荷花高空盛开,一个小孩站在荷花上面左右旋转;有的是一个演员两臂伸开,一手抓着一个小孩的辫子,小孩悬在空中一动不动,还有的是一个演员用手倒托一把椅子,椅子的一条腿上又站着另一个演员。高处的演员漫舒广袖,轻轻摆动身体,卜面抬的人稳步向前,密切配合,这些民间艺人根据一定的物理原理,利用人们形成错觉的心理特点,虚实相生,真假混同,把结构奇巧的铁棍绑扎成“空中舞蹈”,令观者提心吊胆,而表演者则神态自如。表演的内容以传统戏曲为主,同时也反映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年年有高台,岁岁翻花样。

社火还有“黑白社火”之分。顾名思义,“黑社火”则在傍晚举行,主要突出烟火效果,表演内容相对简洁。通常由“灯官老爷”、“马报子”、“哑巴”、“胖婆娘”、“卖膏药”、“货郎”、“忘辨”、“傻公子”手持灯笼进行表演,民间又称“丑社火”。以“丑”为前提,自然古朴诙谐粗犷便成为社火的质地与品格,以排斥浮华虚假矫饰做作而自立一格,形成大美。

黑社火

在整个社火的表演程序中,化妆是神圣而关键的一步,而脸谱更是社火灵在的标志和内容的陈述。因此社火脸谱亦是这一古老行为在千百年传承中秘而不宣的玄妙所在,老的社火队都有各自历代相传的图谱,可惜大多数毁于文化大革命中了,留存自今的已属罕见之物。 社火脸谱是从古代"假面"、"涂面"发展而来的,因而堪称中国最古老的脸谱。

社火脸谱人物众多,古朴无华,开脸严谨,用色讲究,艺人们编了一整套用色的口诀:有口诀曰:“红为忠勇白为奸,黑为刚直灰勇敢;黄为猛烈草莽绿,蓝为侠野粉老年;金银二色色泽亮,专画妖魔鬼神判。”此外,还有画眼、眉、口的口诀,画眼诀里又分顺眼、吊眼、环眼、三角眼、雌雄眼。画眉诀里有卧蚕眉、梳子眉、吊勾眉、瓦眉、疙瘩眉、兽角眉。细致全面,形成了一系列的纹饰、眼神、色块等程式化的要求。民间艺人根据不同人物进行不同的脸谱设计,以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加进象征性、寓意性的纹样,以表现人物不同的身份和性格。

请春官身子化妆

脸谱的谱式虽然有一些不能改动的规程,但也有许多随意性。人们有时可以按照个人的经验和对角色的理解去发挥与创造. 

社火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社火也在不断的创新,仅此希望社火越走越红。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