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重庆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11日 文章出自:地理社区 作者: taoqing 

标签: 九龙坡区   城市中国   

“重庆是一个最时尚与最市井、最新潮与最江湖和谐共存的大都市”。

文章的标题,并非来源于重庆的火锅或林林总总的小吃,而是来源于贡嘎子老师的一句话“重庆是一个最时尚与最市井、最新潮与最江湖和谐共存的大都市”。重庆,很有味道。我在重庆,游走在时尚与市井之问。

山水桃源,光风霁月,重庆的自然有其独特的美;但最最独特的地方,我却认为在于重庆西南黄桷坪的艺术与人文。

(一)涂鸦街

初听“涂鸦街”一词时,我以为只不过是如柏林墙一般的街头艺术。当在夜幕低垂时分初次踏上涂鸦街,却不由得心生赞叹,何止几堵墙啊!以至于我第二天一早又再次踏上这条艺术的大道......

欲说“涂鸦街”,当先提黄桷坪。

黄桷坪,因四川美术学院、九龙坡港和九龙电厂而坐拥繁华多年。然而,该地区密布上世纪70年代的建筑,道路破烂逼仄,整条街脏乱差突出。“每当夕阳西下,站在黄桷坪街上,顿时有一种苍茫而悲凉的感觉!”周宗凯(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副院长)这样描述当年的老街。然而,拆迁改造并非易事。面对尴尬,有一次有关打造黄桷坪文化艺术街的座谈会上,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把它画了”的创意得到一致赞同。由周宗凯亲手设计的、让艺术之花绽放在百姓生活中的创意工程——“涂鸦街”,应运而生。

涂鸦街总长1.25公里,涂鸦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这些涂鸦作品先由四川美术学院的艺术家设计好图样,再按比例放大绘制在楼体上。昔日的陈旧建筑披上了梦幻斑斓的外衣,古老的街区焕发着时尚青春活力,这里,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涂鸦艺术作品......

徜徉在涂鸦街,满目皆是视觉的冲击。

车站、楼梯、人行通道、广告牌、电线杆,弹丸的空间都是涂鸦的目标:

沿街每家店铺都换上了用古代书法名家的字拼成的一个新的木板招牌;

公共座位由报废的输水管道焊接漆红而成;

那一尊尊记录老工业基地历史的雕塑,也取材于当地的废旧钢材;

道路则修葺一新。

时尚艺术墙头开花。

涂鸦作为草根文化,率先在美国兴起,它表达的是个体潜意识中无拘无束甚至不负责任的反叛精神。而重庆涂鸦街将这成千上万的个体宣泄以群体呼应的方式形成整体的规模,产生了极具独特的审美价值与影响力。

(二)胡记蹄花汤

重庆人将自己独创的极其接地气的菜称作江湖菜。江湖菜一般都是所谓大菜,即一大盆端上来,就以吃这一个菜为主,最多辅以其它一点小菜。许多江湖菜都来自于码头文化,最开始是码头工人所吃,后来慢慢兴盛起来。蹄花汤,尤其是黄桷坪的胡记蹄花汤,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胡记蹄花汤”,美食老店,环境超级一般,生意却超级火爆,吃饭的时间,无论本地的外地的,都从四面八方赶过来解馋。

这家小饭馆,主营猪蹄,包括红烧蹄花和蹄花汤等,还可搭配众多的地道凉拌美食。看这一桌的菜,主角蹄花汤,汤浓稠,那黏黏的感觉就像吃了超多的胶原蛋白,肉多,蹄花入口即化,肥而不腻,滋味鲜美;扎实有咬劲的豆花,再沾点麻辣鲜香的辣椒油;入味的红烧肥肠、烧白、青椒皮蛋;再来瓶地道重庆啤酒,美味尽在不言中......让在川西吃了几天丰富蔬菜、好几天没喝老火靓汤的我极大地满足了口腹之欲。

(三)交通茶馆

交通茶馆,重庆保留最完好的老茶馆,是寻觅灵感的中外艺术工作者、文艺青年、街坊邻里,农民工兄弟的追捧地,学生们的艺术修炼地,和电影电视青睐的拍摄取景地(电影《疯狂的石头》曾在此取景)。

茶馆开于1987年,原是黄桷坪运输公司的食堂,改革开放之后发展多种经营,改成了茶馆,因为属于黄桷坪运输公司,取名“交通茶馆”。最初的茶客都是街坊邻里,慢慢地,农民工、棒棒军(特指来自农村,肩上扛一竹棒的街头临时搬运工)、学画画的、搞艺术的,都喜欢来这里,成了常客。

每天早上,第一波茶客六、七点就会来喝早茶,喝完就去买菜,接着第二波来喝上午茶摆龙门聊市井,第三波下午茶人流比较多,而晚上则以学生们居多。

交通茶馆之所以声名远播,一是鱼龙混杂给人的神秘感,二是完全褪去商业浮华的原汁原味,三就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人均消费2-3元的水准。

这个名堂响当当的“重庆第一老茶馆”,就藏身于涂鸦街林立的商铺中。

旧貌换新颜的涂鸦街给人一种震撼眼球的摇滚艺术感,“交通茶馆”四个字却是低调无比地静静伫立在那儿。尽管前一晚我已先踩了点,但第二天上午再去时,还是迷失在一堆招牌中,需回头细细重觅。

找找它的招牌?如果不是专程造访,估计很容易就逃出视线了。

走廊的尽头,就是极不起眼的茶馆入口,隐约可见晃动的人影。

穿过走廊,一脚踏入不大的茶馆,我不由自主地“哇”了一声:老式木架结构,房梁参差不齐,方形老木桌,老式条凳,老式吊扇,阴暗的灯光,慵懒的氛围,破败中透露着独特的年代感......

岁月斑驳的墙面,潮湿的空气。

画画的,采风的,闲着的,尽管随意转悠搭话胡侃。

三三两两的,有跷脚打牌的退休闲人,埋头喝茶的棒棒军,专心写生的美院学生……说不定,这里头就有不少群众演员呢。

盖碗茶,刚涨了5毛的价钱,3.5元封顶,无限续杯;自带茶具茶杯,2元无限续杯,全重庆最低的茶价,一杯茶可坐一整天。

利润微薄,保存完好,交通茶馆坚守到现在,全赖四川美术学院陈安健教授。运输公司曾两次想把场地改作他用,幸有陈教授向区政府提议,并主动愿意每月出资3000元来承担部分租金,才让茶馆生存至今。

如今的交通茶馆,俨然就是老重庆的缩影,灵感的源泉,时代的记忆,市井的情怀,农民工的快乐,棒棒的幸福,学生的港湾......

在重庆西南一隅的黄桷坪,赏涂鸦、尝蹄花、品茶馆,让市井与艺术是如此地密不可分。在这里,我全身心地感受着重庆张扬的个性,享受着这种市井与时尚的交织碰撞。

重庆,有山有水有味道。

味道重庆!

回味重庆!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