蟳浦女的空中花园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31日 文章出自:用户投稿 作者: 邱太建 

标签: 丰泽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人文照片   

在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街道的一个蟳埔小渔村,“对镜贴花黄”这一浪漫已经被延续了千百年,那里的女人们,可谓不曾一日不簪花,而且年纪越大的老太太戴得越隆重。

蟳埔村

在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海社区,有一个小渔村叫蟳埔村,她位于晋江的入海口,距泉州市区不过10公里左右,这里有别具特色的民居“蚵壳厝”。 蚵,查辞海念hé,查在线新华字典念kē,是牡蛎众多俗名中的一个(牡蛎的其他俗名还有蚝、海蛎子、蛎黄等)。厝(cuò),在闽南语中代表房屋。“蚵壳厝”,讲得通俗点也就是以蚝壳为建筑材料建造的房屋。

蟳埔女

蟳埔女人们头上都戴着鲜花做的漂亮的簪花围(簪,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首饰),髻上插着象牙筷,她们和惠安女、湄州女一起并称福建三大渔女。

蟳浦女,泉州城里人把她们称为“蟳浦阿姨”,因蟳埔有座鹧鸪山,也有称她们为“鹧鸪姨”的。

蟳埔女把秀发盘在脑后,梳成圆髻,圆髻四周用鲜花的花蕾或花苞串成花环圈戴在发髻上,发髻中间横插一根象牙筷子,然后在髻心两旁插上几枝色彩艳丽的红色簪花、绢花或鲜花。

有的还在左右两边各插上金银双脚发钗或梳子,就像是头上顶了个“小花园”。每个人的“花园”不重复,年纪越大越是梳得认真。她们在梳头前,通常要在长发上涂些茶油或芦荟汁,使头发看上去光洁乌黑。

蟳埔女的发饰相传跟宋元时代居住在这里的阿拉伯人有关。当时阿拉伯人在附近建了一个大花园,他们常把花赠给乡邻,一朵花就是一个祝福。于是爱花的蟳浦女就把花环成一圈,戴在头上,慢慢就形成了这种风俗。

也有说蟳埔女发型形成于明末清初,由于经常挖海蛎,需要弯下身子,如果不梳发髻,头发就会垂下遮住视线。

庆幸的是,2008年6月7日,蟳埔女习俗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