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傩舞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25日 文章出自:用户投稿 作者: 胡敦煌 

标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土人情   婺源县   

婺源傩舞,俗称“鬼舞”或“舞鬼”。历史悠久,节目众多,风格独特,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史研究的“活化石”,深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青睐。

婺源傩舞由于社会历史等原因的影响,现存秋口镇长径村的“驱傩神班”演员19人,面具三十余个,其中有4个原始木雕面具,可演节目20多个,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



在表演艺术上仍保留着古朴、粗犷、简练、夸张、形象、传神的独特风格。动作多为顺拐、屈膝、下沉、含胸、挺腹,沉而不懈,梗而不僵独具特色。音乐伴奏均以舞止曲终的原则,由打击乐、曲牌和唱腔三个部分组成,有专用的锣鼓谱和曲牌。

婺源的傩舞节目多为神话和民间传说故事,表演非常古朴、粗犷、夸张、简练。如《开天辟地》,舞者头挂“盘古氏”面具,手持大斧,四面砍劈,表现出开创乾坤的盘古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判官醉洒》表现判官与小鬼嬉耍斗酒的酩酊醉态,人物性格鲜明,饶有生活情趣。《舞花》则是一组大型舞剧,表现秦二世胡亥篡夺皇位的历史故事,气势磅礴。

婺源傩舞是一种古典舞蹈与彩绘木雕的相结合的艺术。婺源傩面具以木头雕做,工艺精致,手法夸张,神气活现,其忠奸优劣、老少妍陋无不神似。旧时乡民把傩面具奉为“神灵”,开橱和封存傩面具还有一套尊祀的仪式。

2006年5月20日,婺源傩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