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外行星探测重大进展:类地行星或普遍存在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7日 文章出自:新浪科技
标签: 太空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26日消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站报道,对于行星猎手们而言,今年是一个丰收之年。来自美国搜寻地外智慧文明研究所(SETI)以及美国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利用NASA的开普勒望远镜已经发现了715颗新的系外行星。这些新发现的系外行星围绕305颗恒星运行,因此很显然其中有一部分是多行星系统,有多于一颗的行星围绕恒星运行,就像我们的太阳系。所有这些消息中,有一条特别引起关注,那就是开普勒的数据中还发现了首颗地球大小,且运行于宜居带的系外行星——Kepler 186f。这对于了解类地球行星是否普遍存在于银河系这一课题具有重要意义。
SETI研究院天文学家,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杰森·罗伊(Jason Rowe)表示:“这些结果显示,不但与我们地球类似的行星是普遍存在的,并且运行于宜居带的多行星系统也是普遍存在的。这些系外行星大部分的运行轨道都要比水星距离太阳近得多,但其中也开始呈现一些与我们的太阳系相似的特征。”
新发现行星数量的急剧增长要得益于一项新的数据分析计划,就所谓“合并验证方案”。这种方案将让研究人员得以同时对大量的系外行星开展研究,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需要逐一进行分析。这项新技术采用基于识别的概率方法进行,对全部15万颗开普勒望远镜观测的恒星进行分析后的结果显示其中有数百颗恒星拥有多行星系统。基于这一结果,研究人员相信他们的研究结果不太可能是受到双星系统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是真实的多行星体系。这些发现将迄今已知系外行星的数量增加到了超过1700颗。
罗伊表示:“通过这项工作我们也认识到这些多行星系统中的行星体都比较小,它们的轨道很平坦,偏心率也较小,这都与我们的太阳系非常相似。”
4月17日,开普勒团队宣布了Kepler 186f的发现,这是首颗被发现运行于宜居带的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这是这一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进展。SETI机构CEO兼主席大卫·布莱克(David Black)表示:“发现这些行星,并证明具备宜居条件的行星可以是普遍存在的这一点,将会增加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或许是大量的生命——它们就生活在宇宙的别处。”
开普勒项目的数据采集已经于去年春季结束,原因是卫星上第二台反应轮发生故障,从而导致望远镜无法进行精确的目标指向。然而,在5月20日,美国宇航局宣布批准所谓“K2”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想法是打算利用照射在望远镜一侧的太阳光光压,将其作为替代第三个反应轮的作用,从而重新利用这台望远镜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道格拉斯·凯德维尔(Douglas Caldwell)是任职于SETI研究所的开普勒项目科学家,他表示:“我们已经无法继续维持对开普勒望远镜原先的天区进行观察,但这台望远镜的建造和运行人员都非常聪明。另外,感谢整个项目组团队的努力工作,我们现在可以对更广泛环境下的行星进行搜寻,包括在一些恒星形成区域。开展这些研究将帮助我们加深对太阳系如何形成及演化的理解。”罗伊表示:“我们开展的研究工作越多,我们便会发现越多能让我们想起家乡的地方。”(晨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