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摄影月赛作品精选:旅途·故事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9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网

标签: 专题摄影   

“旅行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这句话是对旅行一种调侃的解读,但却也不无道理,旅行路上,我们不仅能看到不同的风景,见到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人生体验,而且还能在旅途中重新认识自己,遇到另外一个自己。

途中遇到的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人、每一种体验,甚至每一个想法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值得我们去发现、去记录。拿起相机记录我们旅途中的每一座雪山、每一座古城、每一栋建筑……用光影的艺术讲述它们的前世今生。还有我们途中遇到的每一张善良的面孔,每一个新奇的体验……

这是我们的旅途,这是我们的故事。

伴着刚刚升起的太阳,一个采莲人划着小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也走向了自己的希望。
当城市里的人们千方百计地寻找那方大自然的净土时,这里确是他们希望里的那方圣地——一切都是自然的。清晨,在悦耳的马铃儿响声中,在野生的杜鹃花丛中,马帮人儿悠闲地带着脱着货物的马儿穿行在他们的旅途中,晨雾之中,这一切是那么地和谐自然。
欣闻219天路通车,我们于9月9日从山东济宁出发,25人、一辆车、30天、3万里、青进新出,坐着大巴去西藏。青进应该没问题;是否能新出?谁也没有底了。新藏线全长2455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其中最高的界山大坂海拔高达5248米,海拔5000米以上的路段有130公里,是入藏线路中最为艰难的一条。风光虽没有川藏线绚丽多姿,却也有壮阔之美。这条线路沿途要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十多座雪山大阪,翻越昆仑山、冈底斯山,沿喜马拉雅山北麓南下,穿越茫茫西部荒原,全线多为一望无垠的戈壁、沙漠和常年积雪的崇山峻岭,常常是数百公里不见人烟。加上复杂多变的气候,超出了很多人身体承受的极限。我们的大客、驾驶员及全体人员都将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及挑战。这就是我们的旅行,这就是我们的故事,这就是我们新奇的体验。
旅途,通向纳木错的公路。
今年5月,和一帮朋友“穿越阿里,行摄天路”。此时的西藏依然雪山白雪皑皑。当我们从亚东返回时,只见几辆马车,从雪山脚下款款而来,犹如雪山上的来客。背后的雪山险峻雄伟,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旅途中,我们领略了雪山的壮观、高海拔的天路,也遇到了向往美好生活的人们。
慈祥的老觉姆,灵气的狗狗。觉姆的眼神像极了母亲看襁褓中的孩子那样充满爱意。修行路上有你足矣。
幸福的藏族老人。
在圣湖纳木错的扎西半岛的山上,一个喇嘛面对着纳木错,在虔诚地诵经。尽管我听不懂他在诵什么,但他那诵经的韵律甚是动听,诵经声和经幡声飘飞在纳木错的上空,如同藏族人民的信仰在飘飞。
假如我也是一只红嘴鸥,每个冬天我也要从西伯利亚飞来昆明,带着我的孩子,孩子再带来孩子,这么一想,不都全是爸爸妈妈了吗?这个世界就这样充满了爱,我的老朋友。
那是去尼泊尔的时候。3月17号的清晨,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上稀疏的人流,人们都在赶着时间做自己的事情,这时候的广场上只有鸽子最欢快了。我已经在这里拍摄了几天,正在等待中午的离开去巴德岗。一个人坐在路边上欣赏着鸽子的自由自在,它们嬉闹追逐着,我也没想要再拍摄它们,只是发呆式地欣赏着。这时候远处走来位老者,像是很匆忙的样子,我也不知道他会停下来喂鸽子,所以也没在意。这时他走入鸽群拿出口袋中的面包,很细心地喂着鸽子,仿佛就像是和平使者降临。我拿起相机,留住了这精彩的瞬间。
仙本那位于马来西亚沙巴州的西南端,这里的海水由于深浅不同而呈现出好几种颜色。在这海洋中住着一群无拘无束没有国籍的巴沃—罗特人,由于没有国籍身份,巴沃—罗特人只能长期以海为家,所以他们才是真正的海洋之子。一座座站在水中的长脚木屋就是他们的窝居,在这些大约只有10平方米的木屋里,有的竟然住着二十来个人,平均每对夫妇都生有十来个孩子。长脚木屋成为仙本那海上一道亮丽风景线,也给我留给了无穷无尽的美好记忆。那些跳入蓝色海中的孩子们的剪影,一点点地刻进了我的心里。
走在乡间小路上。
天色渐暗, 在回旅店路上,远远看见一个大麻袋在灯光下移动,走近才看清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顶着往前走,无法知道麻袋的重量,但我想是回家的路上吧。
2013年2月2日,小年,我带着外孙回到老家枣庄山亭邢山顶村过大年,开启了一次皮影文化的体验之旅。邢氏皮影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传到今天已是第四代了。2005年8月,山亭皮影成功报批,成为山东省第一批、也是当地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回老家的当天,我们就迫不及待地顺着悠扬顿挫的“九腔十八调”唱腔,夹杂着钗、鼓、梆子的打击乐的声音,找到山坡上的小院里,见到了邢氏皮影的传人邢如雨师傅。他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来到了他家的堂屋,古老的台架,雪白的幕布,恍惚而温暖的红色光影,激越的鼓乐声中抑扬顿挫的唱腔,几根细细的木棍舞弄着几个小小的皮人蹦蹦跳跳……在鼓声灯影里,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精灵在舞动跳跃,在鲁西南唱腔的独特味道中,我又好像回到了儿时,回到了那段让人难忘的岁月。外孙更是异常兴奋,对皮影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围着表演台转了三圈看了个遍,他时而看得目不转睛,时而高兴地拍起小巴掌为邢师傅助兴,时而对敲打乐器锣、鼓、梆子感兴趣,引来我们一阵阵欢笑。在屋里看得不过瘾,晚上,我们又在村头冒着严寒看了一场皮影大戏。
“自古龙舟日竞渡,独有三溪夜赛航”,几百年来,长乐市江田镇三溪村一直保存着福建独有的夜赛龙舟的习俗,每到端午,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相聚一起夜竞龙舟,迎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11日晚6时许,华灯初上,波光粼粼的溪面上,近40艘龙舟来回竞赛。
2013年6月,在曲靖海峰湿地,碰到难得的天气,星空非常漂亮,于是玩起了光绘。看着天上的银河,想起了小时候……
胡杨,在文学家笔下是“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在刀郎的歌声里是“三千年的成长,人世间的流浪”,任你是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沙漠里依旧是虬枝遍布、枝叶枯荣。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