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之辩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9日 文章出自:行天下 作者: 杨浪涛 

标签: 户外天空   

桃花源的原型地在哪里?这是一个千古的话题。2007年8月,我探访了三个桃花源。

湖北竹山县的武陵峡是第一站。其实武陵峡以前叫驴头峡,当地为了开发旅游资源,索性改了名。连带一起的还有两个村子,峡谷入口处叫桃花源村,峡谷出口处是桃源乡,分属竹山县和竹溪县,中国经济腾飞的内在机制是竞争,这在鄂西北的大山中也表露无遗。

我们是从峡谷上游进入的。顺流而下,夏季清澈的溪水熨贴着久未接触大地的双足,欲滴的绿色扑面而来,有一种沁人心脾的美。峡谷因其窄则显得深,有的地方宽不过数米,在一个叫碗兜儿的地方,两岸壁立千仞,中通一线,下为深潭,我们泅渡才得以通过。

峰回路转,穿过一片密林,眼前豁然开朗,这一切竟跟陶渊明的描述有些神似。在三座大山的簇拥下,一片百余亩的田地镶嵌在河岸边。

独居此地的王定喜、曾立平夫妇告诉我,此地翻山出去得四个钟头,所以多年来他们与外界接触并不多,粮食吃不完就用来喂猪烤酒;桃花源的说法也是近年来的事,常有驴友慕名而来,由于风景优美倒成了溯溪的好地方;峡谷里没有桃树,山上倒是有大片野桃林,春天开花的时候连自己看了也喜欢。

在众多自称为桃花源的地方中,武陵峡算是后起之秀。但按图索骥,其无论在地形相似性和人文遗存上,都要比重庆酉阳的大酉洞差一些。

酉阳桃花源。(摄影/税晓洁)

酉阳的桃花源就在县城边上,穿过一个岩洞,眼前出现的是一个近乎封闭的小盆地,长宽各约千米,之中有良田池塘。由于已是成熟的风景区,所以竟能看到土家姑娘在吊脚楼里织布刺绣。

大酉洞的成名要早一些,清代就有人论证其“与陶渊明桃花源者,毫厘不爽”,不过其成为桃源也有两个缺陷,地方太小,缺少溪流,是一个微缩版的桃花源。

湖南常德的桃花源倒是大,甚至当地已经改名为桃源县。历史也悠久,东晋以来这里就是文人墨客咸集之地,孟浩然、李白、韩愈、苏轼等大文豪也来这里凑过热闹,不过从地形来看,和桃花源实在相去甚远。

华中科技大学的教授张良皋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在土家族建筑及文化研究上有深厚造诣,多年的野外考察,让他对桃花源原型地研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根据张良皋的考证,桃花源记的武陵郡大致在今鄂西北、巴东及湘西一带,而这片地区实际上也是岩溶地形的集中发育区,类似于桃花源记描述的封闭盆地广泛分布在长江两岸,数目成百上千,战乱年代,百姓逃入深山避祸的也很多,因此要单纯将哪一个地方作为桃花源原型地实在有些勉强。

在弗洛伊德的研究中,人天生是恐惧死亡的。从出生那一天起,我们就在一步步接近死亡。蔑视死亡的只有两种人,傻子和圣人,但傻子和圣人毕竟是少数,所以大多数人便转而追求理想国以寻求寄托,因此西方有香格里拉,东方有桃花源。

桃花源考证千年而不得是幸事,也是必然。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