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丝飞舞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6日 文章出自:行天下 作者: 陈其飞 

标签: 武侯区   风土人情   

这里和成都武侯祠只隔了一条小街,在一个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普通居民区的一个普通的底楼套房里,房子的外面种着几棵桂花树,枝叶繁茂的样子。“银花丝”的代表性传人道安女士的工作室,便蜗居于此。

丝丝缠绕出精致

成都“银花丝”的制作技艺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以高纯度白银为原材料,玲珑剔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地方风格。

“银花丝”与蜀绣、漆器、瓷胎竹编并称为成都四大民间手工艺,可惜知道“银花丝”的人很少。

我眼前的这个银花丝花瓶,必须用999纯银,经由搓丝、填丝、铸、刻、雕、焊等近40道工序,耗时数天甚至经月才能完成。而这个延续了多年的制作工艺,在今天已经日渐式微。

道安从18岁便开始学习制作银花丝,30年的积累和揣摩,才经营起这个小作坊来。她将银饰、银器一一排放在茶几上,展示给我们看。如此近距离欣赏这些银光闪闪的工艺品,让我惊叹这些精美的物件怎么可能由细若发丝的银线制成?!

30年磨一剑

拉丝是制作银花丝的第一个环节,对操作者有极高的要求。虽然借助了拉丝机的帮助,但要把一根直径1厘米的银棒拉至头发丝般的粗细(约0.08毫米),除了要经过从粗到细的30次拉动,每次的力道和粗细还都必须由人力来把控。

拉丝之后的搓丝,依旧枯燥单调:将细若发丝的银线编织成纹路不同的线条,再将这些线条摆弄成若干细小的“零件”。有了这些“零件”,就可以依照图样,用镊子将“零件”拼合,堆叠成一个个图案,称之为填丝。整个过程中都出不得细微差错。

听到此,我不由感慨,一个学徒用两三年的时间,熬过了拉丝、搓丝和填丝,才仅仅是个开始,未来还能坚持多久呢?而待到自己手中能够完整诞生出银花丝作品,岂不白了少年头!

真的是30年磨一剑。在浮躁的现世,有几人能做到?

用银丝织梦的女人

早几年前,银花丝的名气不大,严重影响销路。道安便带着自己的作品到全国各地参加各种展览,而每次几乎都是将样品销售一空。全国同类工艺品稀缺,随着各种各样的奖项和赞誉落在道安头上,销路的问题总算解决了。但雪片般的订单带来了新的问题:产量!

作坊现在只有七八个学徒,而且还都只得皮毛。忙的时候必须要请以前金银制品厂的老师傅来帮忙,十来个人没日没夜地赶才能应付订单。虽然有着传承的瓶颈,但道安也不过多地担忧。她觉得世间的一切,皆贵在自然,强求不得。

行笺

【交通和食宿】

银花丝作坊就在四川成都武侯祠旁的一个老的居民小区里,在成都火车站乘坐57路就可以到达。

附近的锦里古街、三星堆艺术馆等也可以一去,锦里还有一些小吃可以品尝,也有特色旅店可以选择。

【其 它】

1.如果购买了银花丝成品,需要了解一些纯银999的保养方法,比如尽量不沾水和刺激性液体,平时可以用细腻的纸巾或软布进行擦拭。另外,自己清洗时可以用专业洗银水,也可用颗粒细腻的牙膏。

2.想要更多了解银花丝工艺和致力于此的人们,可以登录:

http://cddaoanys.blog.china.alibaba.com/ 。

摄影师简介

陈其飞,文化旅游编辑

2008-2010年期间持续关注四川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工艺,希望由此引起社会对其的关注,使得这些珍贵却往往后继无人的传统文化艺术瑰宝得以留存继承、枝蔓舒展。

赖许竹,摄影师

曾在成都大学设计艺术系教授摄影,自2006年起在多本杂志担任摄影师的工作。

摄影师手记

道安女士说:“干这一行,要耐得住寂寞。”要掌握银花丝工艺的全套技艺,需要天赋,更需要耐性。往往一个工序,一般的学徒至少需要一年才能掌握。而这一年,他们的生活就是极其枯燥的重复、重复、再重复。若是把近40道工序全都掌握,可能30多年就过去了。这也是导致银花丝工艺后继无人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 / 吕颖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