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年华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9日 文章出自:行天下 作者: 王静
南极是很多户外爱好者的梦想之地,那里有世界上最美的云、最纯的空气,也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之一。
在广袤的雪白世界里,我似乎第一次有那么多时间去思考、去想念、去沉淀、去回忆生命中的一切过往。原来,南极是这样一个地方,还你时间、留下年华。
天堂的样子
因为参加一次活动,终于可以踏上南极,难免兴奋。这次主要是攀登南极最高峰文森峰,然后计划徒步南极点。这些对我来说强度不大,顶峰对我的吸引力似乎也没那么大。看来,这是一次重在过程的旅行。
而南极什么样?开始,我也不知道。
南极前的培训
2010年12月13日下午,我从北京出发飞往巴黎,然后转机到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Punta Arenas),经过2天连飞后我们在这里休整了2个晚上。
在这期间,我们需要再次检查装备,然后按照向导的要求补齐不合适和缺少的装备。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培训。进入新的极限户外环境前,我们都需要做详尽的了解、充分的准备,主要包括体能、装备、心理等。
培训对我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克服寒冷,这和出发之前我的预想一样。看到一张张被冻伤、甚至被截肢的照片,我想,在御寒方面我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抵达文森峰
出发了!我们匆匆忙忙赶上飞机,感觉很像特种部队要去执行任务。这架飞机也很“应景”,到处是裸露在外的管道和零件。飞机前面可以容纳近100人,机尾部分是开放式行李舱。
机舱内震耳欲聋,大家都带着耳塞,几乎都用肢体语言传达信息,一个个表情严肃紧张,顿时让我很有冲劲。
经过3个半小时的飞行,17日下午我们到达联合冰川(Union Glacier)。吃过晚饭,我们直飞文森峰大本营(Vinson Base Camp)。途中,因为大飞机没有办法落在大本营,还需转机一次,最后一次只飞了5分钟。
几经周折,当我们到达大本营时已是近凌晨12点,南纬78°早已进入南极圈,此时依然是太阳高挂的白天。那么从现在开始,我就不会再过黑夜了。
在这样的环境里,四周全是白雪,光线很强,保护眼睛至关重要,如果不戴太阳镜非常容易雪盲。
还有就是所有电池不用的时候一定要放在羽绒服、睡袋等保暖装备里,如果裸露在低温环境里,电池很快会没电。
睡了一个最香的觉。早上起来,天空还是和昨晚一样阳光普照。明天我们将去往Low Camp,如果一切顺利,4天就可以完成登顶并回到这里。
可谁知,南极是这么神秘莫测,我们的计划在她面前没有一点意义。
前往Low Camp
又是一个早上,我们从大本营出发,大约走了5小时到达Low Camp。由于这段路比较平缓,坡度大约在10°-20°,因此大部分装备可以放在雪橇里拉着走,比较省力。
今天的行程从2100米上升到2700米,虽然觉得背酸,但一点儿也没有缺氧的痛苦,状态还可以。
漫长的等待
天有不测风云。在Low Camp,我们足足被困了8天!每天得来的消息都是“天气不好,无法攀登”。
漫长的等待以及逼人的寒冷让我格外想家,想家里温暖的床、抱着孩子和被抱着的感觉,还有一帮牵挂我的好朋友们。我从未有过这么强烈的孤寂感,就像整个世界都停滞在这冰冷的南极冰盖上,而我却被冻成千年冰人。
此时已是凌晨,还是睡不着。在这里我们没有选择,只能顺应大自然。茫茫雪原,我坐在其中,时光悠长而缓慢,似乎能感觉到它一点一滴的流逝。
这样也好。忙碌的时候从没有时间这样去思考,去回忆,去想念生命中重要的人。现在看看书、写写日记、出去走走,也去想想以前那些来不及想的事。
晚上风还是很大,听向导说High Camp的风力在20-25节之间,相当于10级风力,被困在那里一直等待机会登顶的几个登山者也被迫下撤。
文森峰海拔4897米,虽然不高,但如果风力达到8级以上,则气温最少可以降到-50°。寒冷是最大的问题,如果有皮肤裸露在外,几分钟就有可能被冻伤、截肢,遇到摔伤等特殊情况就更难预料,风险极大。
在等待期间,我们每天除了去几次厕所,几乎很少出帐篷。虽然帐篷里很暖和,但由于寒冷,我们必须随时戴着帽子,每天还要坚持用湿纸巾洗脸、涂防晒霜等,不然在这样极冷干燥曝晒的环境里,小脸早就冻得不成人样了。
在营地,我们每天吃两顿饭,中午12点和晚上7点左右,中间吃些自带的零食,每顿饭都是袋装的方便食品。
被困在Low Camp这么多天,食物储备已经不多了,再这样下去一定会缺乏维生素类的营养物质。
筑雪墙
我们根本没预料到会被困这么久,卫星电话也快没电了,因此只能有紧急事情才偶尔打一个电话。没有什么事做,我们就彻底把一切放下,尽情享受悠闲时光。
在向导的带动下,大家开始做暴风雪来临之前的雪墙加固工作。在这样没有固定任务的集体活动中,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做事风格和团队的协作能力。
雪墙砌好后,已经是下午3点多钟了,这时从High Camp撤下4个人。原来他们是1924年攀登珠峰的马洛里的后代,一家3口和他们的向导。
这一家3口在2008年一起从珠峰南坡登顶,23岁的女儿是加拿大最年轻的登顶珠峰的女性。
登顶文森峰
在Low Camp被困的第9天,向导说天气转好,没有特殊原因我们将去往高营地。5个多小时后,我们顺利到达High Camp,海拔高差1000米,路线绳1200米。
天气好的话,明天就可以冲顶了!今天一个70岁的英国人登顶下来,往返12小时,可以想象这座山并没有多大难度。
冲刺文森峰!根据平日行进节奏,我们分A、B两队。天公作美,冲顶和下撤时天气都很好,一点风也没有。结果比较轻松,我们第一队登顶用时5个半小时,下山用了2小时10分钟。
攀登文森峰最大的困难就是克服有风雪的坏天气,风雪天气难度会加大很多,因此我们在Low Camp等的8天还是很值。
下撤!我已经迫不及待了。“上山容易,下山难。”登顶不算成功,只有安全下撤才算成功。
等队友都下撤到文森峰大本营后,当天晚上飞机接上我们,终于回到了Union Glacier,我想念这里。
走向南极点
成功登顶后,我们就计划徒步南极点,最后确定路程75公里,计划4天半完成,也就是行走一个纬度的距离。
早餐后,我们开始领取徒步南极点的滑雪装备,并进行滑雪器材的调试;下午开始选4天半的食品;晚饭后拉着雪橇滑雪到大本营以外3公里处搭建帐篷过夜,主要目的是检查装备及物品是否齐全和适合自己。
滞留了一天后,第3天启程。这是一架21座专机,造型很酷,从地面正机尾的角度看有些像青蛙。
飞机降落在南纬88.59°,大约用5-10分钟的神速就把所有的装备卸到雪地上,然后很快就飞走了。此时已是晚上9点,茫茫雪海瞬间让我有一种强烈的孤寂感。找准南极点的方位,进发吧。
这一路状况频发。一天扎营时,我发现帐篷的一只脚扣用尽全力也扣不上。于是只能把带子剪断再接上一段,但是带子的长度非常有限,还要用针线缝合才能完成。
布料和帐篷杆在极冷环境下的缩率差距很大。这也提醒了其他人,选用帐篷时杆子至少预留有3-5cm的松度,才能保证低温环境帐篷很轻松就能搭建好。
行军途中,一位队友发现雪橇里的帐篷和雪铲都丢了。他回过头去,隐约看见帐篷在不远处。谁知他捡回帐篷没有看见雪铲,不甘心又回去找雪铲,最后才把雪铲也找了回来。
地球最南端
终于,我们到了南极点。南极点有一个地球轴心标志点,还有一个真正的磁极点,极点的位置会移动。
走到了这里,是否意味着我们的旅程将要结束?
参观科考站
在等待回程飞机的间隙,我们有缘参观了阿蒙森-斯科特站。阿蒙森-斯科特站在1957年1月23日建于南极点,海拔2900米,以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位著名探险家阿蒙森、斯科特的姓氏命名。
我特别想亲自到科考站里感受一下科研人员的工作状态,更想知道这个神秘、密闭的楼里到底在研究些什么。
这里的一切都新鲜、神秘。上午一位队友和向导拿着一张清单匆匆回到帐篷,一打听是去清点他们埋在这里的物品,清单上显示最早的物品是2003年存放的。
他们还取回了些2009年的过期饼干,闻了闻没有一点变质的味道,每个人吃了起来,感觉味道真的不错。
最后的等待
回到Union Glacier仍是无尽的等待,现在我对天气预测已经没有任何感觉,无论预测好不好,飞机不到都不算数。
这里条件还不错,我们还观看了向导的风筝滑行。听说最快的滑行从南极点回到Union Glacier只用4天时间,也就是平均每天滑行200多公里,这还取决于天气状况、滑雪技术、平衡能力、风向等,是一项需要综合能力和知识的挑战运动。
尽管在等待,我们终究要走了。这次还碰到一个人,他单人41天走完南极1100公里,一个人承受极冷、孤独、恐惧和来自身体的考验。我从内心敬佩这样的超人!
和他相比,我的南极之行更像是一次洗礼和沉淀,不用计时、不需着急的心灵旅行。南极,我还会再来。
【摄影师简介】
王静,网名飞雪静静,探路者董事、创始人之一,资深山友,走过南北极,成功登顶四座8000米以上山峰,是攀登8000米以上山峰最多的中国女性。
【摄影师手记】
南极的天气说变就变,飞机就要降落前10分钟,透亮的天空突然变得大雾笼罩,遮天蔽日。飞机的巨大轰鸣声就在耳边,却什么都看不见,感觉飞机就要从身上轧过去,有些恐惧,但更多的是奇妙。
我就这样被困了20多天,无比想家。极度的寒冷、孤寂与南极的纯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得我看到了南极天堂的样子。
有时,我走出帐篷来到空旷浩瀚的雪地,抬起头沐浴着南极寒冷的阳光,蓝天白云映入身心,身体柔软而舒展,精神上从未如此轻松。思维顿时没了边界,穿越时空,思念起远方的亲人和朋友们。
人间的一切美好不就在眼前吗?
【行笺】
交通
我从北京先到巴黎,然后转机到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一般进入南极可以从阿根廷,也可以从智利。蓬塔阿雷纳斯是前往南极的门户之一,这里的Cabo de Hornors(合恩角)酒店是前往南极探险者的一个基地。
从智利到达文森峰大本营以及洲内的交通工具基本都是飞机。前去探险的人一般会在智利联系ANI(Adventure Network International)。ANI俗称“南极航空公司”,是唯一一家提供落地南极内陆之旅的航空公司。
他们在南极基地的员工来自世界各地,有资深的户外专业人士、科学工作者等,会为探险者提供专业的咨询向导服务、最佳的方案选择、保障人们的安全等。
食宿
Union Glacier营地和文森峰大本营有较好的用餐条件,其它营地和路上的食品都需要提前准备、一路携带。
攀登文森峰和徒步南极的途中都是搭建临时帐篷。
装备
探险南极,御寒尤其重要。ANI一般会有建议的购置清单,向导也会提前检查装备,补足不齐或者替换不合适的装备。
一般来说,装备主要包括登山徒步装备、滑雪装备、日常生活装备几大类。外层、内层衣物以及头部、手脚的装备以保暖、透气最为重要。另外选购装备时要注意材质是否适合极低温的环境,比如太阳镜,不建议使用金属框架的,因为温度太低会冻伤皮肤。
再者,选购帐篷、睡袋等也要注意温度范围,最好可以使用舒适温标在-40℃到-50℃的羽绒睡袋。
滑雪板、滑雪靴等滑雪装备,ANI可以提供。
其它
去南极不需要签证,但从哪国进入南极,则需要该国签证。
每年11月到来年2月是南极的“夏季”,也是南极的旅游季节。去南极花费比较高,现在南极有一些x日游轮项目,比如乌斯怀亚出发11日游,2008年末的价格为300人的大船不低于3000美元/人,50人的小船不低于5000美元/人。
通常11月南极旅游季刚开始时,价格相对低,船票也不会太紧张,在圣诞和新年期间最贵。
责任编辑 / 吕颖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