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路上
探访扎嘎寺藏文培训班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1日 文章出自:行天下 作者: 刘乾坤
《中国国家地理》的忠实读者大多热爱自然,和传统旅行者不同,他们更愿意走进深山峡谷,感知未被现代文明改变的原生态自然和人文风景。然而,就在这样的绝色美景中,隐藏着一些学校,那里的孩子们或许从未走出过大山,而且他们还缺少学习和生活的物资。
为此,《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发起“爱在路上”公益旅行倡议,号召旅行者在旅途中为绝美景色之中的孩子送去爱心——你可以用手中的相机,为孩子们留下童年的影像记忆;也可以和他们聊聊天,讲讲外面的世界;或者试着走近他们的小天地,一起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或者随身携带一些学习用品,带给他们。
2011年6月,爱在路上工作人员探访珠峰地区与玉树地区高海拔学校群落,为当地孩子们拍摄“全家福”照片、送去学习用品。
今年1月19日,“爱在路上”再次将爱心播撒——为甘孜州扎嘎寺学习藏文的孩子们送去防寒衣被。
【缘起】
北京与雅江,相隔数千里,由于一场慈善义卖,成就了一次不远万里的关爱行动。
2013年1月8日,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年度庆典上,苹果基金会理事长王秋杨与著名登山家探路者联合创始人王静以16万元共同拍下著名画家李忠翔先生随“中国国家地理首航南极号”后创作的画作,这笔善款将被用于购买防寒衣物与棉被,捐给藏族地区的学校。同时庆典主持人“爱心衣橱”公益项目的发起人王凯先生也在拍卖现场宣布为孩子们提供500套防风防水的冲锋衣裤。
这次的捐助目的地就是位于雅江的扎嘎寺。这是当地有名的藏传佛教寺庙,寺内的加措活佛和云登活佛致力于藏族文化的传承。
每到假期,附近村里的孩子们就会聚集到扎嘎寺佛教环保学院,在这里学习藏语语文。这是扎嘎寺佛教环保学院针对雅江县的学生,利用寒、暑两个假期开办的培训班。培训班有小学、中学、高中学生共200名左右。很多藏族学生虽然会说藏语,可他们不认识藏文,更不会用藏文写文章,培训班主要就是要教会孩子们藏文。
由于是免费教授课程,寺内难免遇到经济上的困难,这次,我们就会把防寒衣物送往这里。
【奔赴扎嘎寺】
从康定前往雅江的距离不过一百多公里,可是在青藏高原上,一百多公里就是好几个小时的车程。随着318国道改造工程的启动,从康定出发翻越折多山的路不再艰难,宽敞的柏油路,划了行道线,路面平坦,我们唯一担心的就是暗冰,离开成都前,我们特意购买了防滑链与千斤顶,以防万一。
没曾想,1月19日我们从康定出发,丽日晴天,天上的云朵跳着欢快的舞蹈,湛蓝的天宇如同浩瀚的大海一望无边,汽车越过折多山时,都让人感到时间之快,行程之悦!
318国道的改造在新都桥镇西北端结束了,翻越高尔寺山的路正在平整路基,尘土飞扬,路边上隐约可见积雪。到达雅江县城,在县城草草吃过午餐,在加措活佛的引领下,我们驶上了弯多路窄的乡村公路,继续向扎嘎寺进发。
终于穿出丛林,可以登高临远,山间平坝上,时有民居跃入眼帘,森林之上,蓝天如洗。土路的尽头,就是扎嘎寺。手捧哈达的群众热情十分,他们从寺院一直排到小路上,欢迎远道而来的我们。
【孩子的笑脸】
午后的太阳有些灼人。假期里到寺院学习藏文的学子们整齐地坐在寺院大殿前的空地上。学子们年龄跨度大,难怪在选择衣服时,中国国家地理领导才华烨一再叮嘱:“藏区学校孩子年龄相差大,身高差别大,一定要把衣服的型号选好。”以至于我在服装厂里选了好久,从品质到款型都逐一查验。
衣服一运到扎嘎寺,几个年轻人就走上前来,将衣服发到孩子们的手中。本以为他们只是临时来这里帮忙的,后来加措活佛告诉我们,他们是来此支教的老师,虽然没有任何报酬,却任劳任怨,在学业上严格要求孩子们,在生活上细心照顾他们。
当第一件衣服递到孩子手中时,场面热烈起来,每个孩子都充满期盼,尽管他们都知道人人都有,但还是希望能尽早拿到新棉衣。
孩子们即刻换上新衣,与活佛和爱在路上的工作人员拍摄合影。阳光下,他们灿烂的笑容让高原的阳光更显温暖。
相逢总是如此短暂,当我们的车缓缓开动,我回望扎嘎寺,孩子们正向我们挥手,他们纯真的眼神告诉我,他们感受到了我们的爱。
我们的爱心也将延续下去:寒假开学后——新龙县康巴爱心福利学校的孩子们也将得到捐助的棉衣棉被;康定县贡嘎山脚下的孩子们将得到爱心衣橱捐助的冲锋衣裤。
希望所有行走在路上的人们,在路过美景的同时,不要忘了带上你的爱心,将你的微笑、帮助留给远方的孩子,这些都会成为他们成长的力量。
让爱在路上!
责任编辑 / 杨静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