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路上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5日 文章出自:行天下 作者: 周伟 

标签: 雪山   山地   湖泊   西藏   户外天空   

如今,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喜欢走入自然,去山水中放松身心、感受天地之美。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学校,以及那些曾经进入我们镜头中的孩子们。他们或许从未走出过大山,甚至从来没有过一张属于自己的“全家福”照片,或是一张在校舍前的合影。而且,他们还缺少学习和生活的物资。
为此,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壹基金联合发起“爱在路上”公益旅行倡议,号召旅行者在旅途中为远方绝美景色之中的孩子送去祝福,更要为他们快乐的成长提供切实的帮助。
2011年6月,作为中国国家地理特约摄影师,我踏上了爱的旅程,探访珠峰地区与玉树,为当地的孩子们拍摄“全家福”照片。

佩枯错

珠峰地区是众多驴友向往的天堂,那里有高耸入云的世界最高峰、明珠般点缀其间的湖泊、触手可及的蓝天……

在距离樟木还有约100公里的时候向西拐,进入吉隆县。这条公路由吉隆沟抵达边境,可以直通加德满都,也是中尼公路的一部分。这条路正在扩建,全面柏油化,但并未完工,只有一小截油路铺就,其余则为老路和便道。途中的佩枯错水面不小,与其它我曾经见过的高原荒漠中的咸水湖一样,湛蓝湖水映衬着远处的希夏邦马峰,其它就是一望无际的荒原,近水几十米处都是白花花的盐碱,踩上去松松软软,偶尔有一只不知名的水鸟在广阔的天空中孤独翱翔。

由于修路,我们不得不从湖边的沙地绕行,这可考验两位司机了:一来路面都是浮沙,汽车过处,扬起滚滚沙尘;二来根本看不到路,须凭经验找寻方向。好在两位司机走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我们有惊无险。

通拉山口远眺喜马拉雅山脉

来到通拉山口时,我们停车驻足。这里平坦宽阔,好似天然的观景台。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一座座雪峰在这里列开阵势,让你尽情地欣赏。

吉隆

在去往吉隆镇的路上,有一座著名的寺院——嘎查寺,寺院位于高高的山崖之上,约建于12世纪末期,距今有八百多年历史。这里曾经是出生于吉隆的噶举派第二代宗师米拉日巴的修行圣地,我们无暇攀登访问,只能临时停车对着崖壁上的寺院翘首瞻仰。

这条路也是曾经的“蕃尼古道”,快到吉隆镇的一条深沟里,在当地教育局领导引领下,我们下车徒步,隐约可辨一条羊肠小道。沟内有一峭壁耸立,峭壁上有“招提壁垒”的汉文石刻,此石刻题名散见于清代有关史籍的记载,“招提壁垒”系清代对石刻所在山峰的称谓。

探访吉隆镇完小

我们此次寻访的第一站是吉隆镇小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吉隆沟。

壹基金向学校捐赠了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文具和体育用品,我为学校每个班级拍摄了合影,来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郭晓东则负责打印。

学校的基础设施还不错,学生有300多人,连学前班共七个年级,今天在校的却只有200多名学生,因为正值挖虫草的季节,很多学生跑回去帮家里挖虫草了。去年学校曾专门放了虫草假,但学生中很多是镇区公务员和商人的子女,并不需要挖虫草,因此产生了矛盾。今年学校没放虫草假,但虫草收入是这里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一些学生千方百计地要回去,学校加强了管理,但根本拦不住,甚至有学生从厕所爬出去。

繁华边贸小镇樟木

从县城往樟木的公路新修过,全部铺了柏油,进入河谷,植被越来越好,空气清新湿润。出县城不久,就下起了雨,司机丹巴说,这里就是这样,每天傍晚、晚上下雨,到早上就停了。夜里半梦半醒,直听到雨点儿急,雨点打在附近哪幢房子的铁皮屋顶是哪个,雨声骤然被放大,声声入耳。

樟木这个边境小镇就沿着盘山公路伸展开来,已经颇具规模。街道两侧都是依山而建的多层建筑,有一些建得颇具特色。狭窄的街道两侧停满了汽车,所以停车在这里需要高超的技艺。

清晨,街道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两侧的商铺渐次开门,老板在门口点燃桑烟,樟木镇就在这袅袅的青烟中逐渐苏醒。

樟木小学

樟木小学和镇上其它单位一样,依山而建,室内、室外的楼梯和台阶七拐八绕的,总之,在校园里也需不停上上下下。据说,学校却有樟木镇上最大的一块平地——一个标准大小的篮球场,篮球场靠山一侧,还依山势砌了看台。我选择学校一个角落里的平台为学生们拍摄全家福,背景正是樟木V形山谷,远处星星点点的房屋已是尼泊尔的地盘。看到即刻打印出来的照片,就连老师们也显得很兴奋,在樟木,这样一张5寸照片要价五块,令人咋舌。

樟木小学由于口岸的繁荣,软硬件设施都还不错,在整个日喀则地区都是数得上的,学生主要是当地单位职工的子女、镇上商贸人员的孩子以及周边山上村民的孩子。孩子们整体的营养状况较好,精神气质都与城市孩子类似。

探访门布乡小学

门布乡中心小学条件比较差。门布乡有十六名教师,按编制并未满员,而樟木小学因为条件好,老师都想尽一切办法往里面挤,是超编的。这里的老师很多都是外地的,在这样的高原长期孤寂地工作生活,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两对在门布乡小学任教的夫妻。

奔向珠峰脚下

探访完岗嘎小学后,我们奔赴珠峰保护区内扎西宗的巴松小学,原计划是去扎西宗小学的,因该校已拆掉正在重建,学生都散布在附近的村子里上课,所以我们临时改去距离珠峰大本营更近的巴松小学。

出岗嘎不久,我们便拐上一条简易公路,车的前方有几座雪峰,行不久,我便发现了珠峰,虽有些云层遮挡,但基本上可以看清。这条是由岗嘎去珠峰的近路,也是进入珠峰核心区的一条通道,但走这条路的车很少,连检查站的工作人员也不知去向。一般去珠峰,都是出定日县城外的检查站后拐出318国道,翻加乌拉山口,那是我们的回程。

车子先是沿着一个大草滩前行,在一个岔路口,一边指向珠峰大本营,一边指向扎西宗;又经过一个村庄,翻过一座山,我们再次进入一个平坦的河谷,河水充沛,河道的边缘长满了浓密的青草,实在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在草滩上稍事休息,再次上路,不久便抵达扎西宗。扎西宗是进入珠峰大本营的必经之路,旅游大巴、越野车、中巴车和马车将街道塞得满满当当,阳光毫无遮拦地炙烤着大地,户外又干又热。

从扎西宗出发,往珠峰大本营方向走了约10公里的样子,眼前便是一片平坦的草滩,巴松小学就坐落在土黄色的山麓边。我们抵达的时候,学生们正在草滩上嬉水、做功课。

巴松小学的条件还算不错,我在草滩上为每个年级的学生拍摄了合影,老师们说今天有些遗憾,因为有云,背景中的珠峰出不来,这里距珠峰大本营仅30多公里。整个学校的大合影有点难度,学校里没有一个可以排下全体师生的台阶,又要考虑高原强烈的光线,最后决定让师生排在食堂前的广场上,我从高坡上向下俯拍,尽量让每个师生的脸都露出来。

草地上,壹基金的冒冒在教巴松小学的小朋友英语,临时充当了一回支教老师。

萨迦之旅

从海拔5200米的加乌拉山口可以远远眺望珠穆朗玛峰、卓奥友峰和马卡鲁山。翻过这个山口,就进入珠峰的核心区,藏族人不失时机地在这里贩卖铜佛、化石、经幡等。

午饭后,我们去萨迦寺参观,匆忙转了一圈。萨迦寺是藏区萨迦派花教的根本寺院。寺院的建筑很特别,与黄教大寺院开放式的结构不同,这个寺院四周建有高高的围墙,类似北方城堡式庄园,围墙之内分布着几个大殿,中间的大雄宝殿高大雄伟,为藏区少见。寺院的高墙被刷成暗红色,镶以红白青三色的装饰条,这是萨迦派独特的色彩和装饰风格,红色象征文殊菩萨、白色象征观音菩萨、青色象征金刚手菩萨。

沉静高原

和珠峰相比,玉树具备了更多的色彩,蔚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原、绚丽多彩的鲜花……

前往玉树的这条路,大致就是一千多年前文成公主进藏时在青海境内所走的线路。我对沿途的一些地名仍记忆犹新,脑海里跳跃出来的是当年变化多端的天气下模糊的风景。车过巴颜喀拉山口,我想起当年长途车被陷在沙里,当十几个人合力把车推出去,却有一个回族人走了几步便倒地,幸好只是高原反应产生的晕眩,随着车子下山,海拔降低,并无大碍。而如今,随着道路的通畅,人的情绪也稳定,巴颜喀拉山不再是我印象中的险峻,却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高原宁静沉着的画面。

震后大工地

我在玉树地震前,曾经到过玉树和囊谦。玉树当时给我的印象,已是一个繁华的藏地城市。而当我们的汽车在傍晚时分抵达歇武镇,就开始感受到地震给玉树带来的创痛。沿途的重型卡车进进出出,本来并不宽的公路渐渐开始“梗阻”,从嘉那嘛尼堆到赛马场的住处正好穿过玉树城,不到10公里的路,走了一个小时,司机梁师傅前不久曾经来过玉树,却说现在比几个月前已经好多了。

玉树已然是一个硕大的工地,完全找不到我此前记忆中的任何碎片,入夜,整个城市黑黢黢的,虽然帐篷或板房中透出星星点点的灯光,但没有任何公共照明,公路两侧的商店倒是五花八门,大到板房宾馆、饭店、卡拉OK,小到杂货铺、拉面馆一应俱全。第二天白天,我们得以在山坡上俯瞰整个结古镇,这里依然是一片帐篷的海洋,由于高海拔和交通运输等诸多因素,玉树的重建进程比较缓慢,看来大多数人还要在帐篷或者板房中度过今年冬天。

玉树州幼儿园

在玉树探访的两个学校都是幼儿园。州幼儿园临时安置在城外的巴塘河畔,四面活动板房围出一个操场,最显眼的莫过于壹基金正在玉树地区建设的“壹乐园”项目。这是一套组合的游乐设施,滑梯、秋千、跷跷板等设施,经过巧妙的设计,组合成一个小型的游乐园,面积约100平米左右,地面铺设了塑胶,安全性更好。壹基金这次在玉树和囊谦要建成10座“壹乐园”,但广东厂家派来的工人上了高原明显不适应,其中一个无法忍受高原反应已经回去了,因此项目工程进展缓慢,而州幼儿园的这个“壹乐园”是唯一已经完工的。我们抵达幼儿园的时候,正是学校招收新生的日子,校园里孩子们在壹乐园里玩耍嬉戏,脸上洋溢着喜悦,完全没有灾后的印迹,这也许正是壹乐园项目所追求的结果吧。

酥油灯儿童之家

一个公立的幼儿园显然满足不了需求,“酥油灯儿童之家”便应运而生,这是一所民营的公益幼儿园,招收镇上居民的孩子,以及在玉树打工经商者的子弟,条件和环境都一般,但全部学生均不收取任何伙食费与保育费。校长扎嘎是个30出头的年轻人,当他组织孩子们排队拍“全家福”的时候,做出很卡通的样子,嘴里喊着“一二一”,把孩子们领到位,他那专注投入的神情,让我深深感受到他对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爱。

巴塘草原上的学校

出结古镇十多公里,214国道拐了个90度的弯,眼前便是巴塘草原。这时节,草还绿着,平坦的草原和远山柔和的曲线让人忘却这是在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之上。玉树州职业技术学校上巴塘附属小学就位于这片美丽草原的一隅,这个学校有些特殊,是由州职业技术学校的前身师范学校为了解决教师的实习问题与州机关牧场联合创办的职工子弟小学。机关牧场是企业性质,牧民实际上都是工人,跟普通牧民不同,他们的牛羊不属于个人,因此大多数家庭的经济状况都一般,这从学生的穿着与状态可窥一斑。

走进校园,一排帐篷教室映入眼帘,而操场上两个突兀的雕塑更引起了我的注意,校长永红说这是他从职业技术学校的废墟上拉回来的,这两个摩登的不锈钢雕塑本来是要当垃圾清理掉的,他觉得很好看就拉回来,自己修修补补,立在了校园里。永红校长从1995年学校创办以来就在这里工作,转眼十多年了,这个高高大大的康巴汉子却有着这样细腻柔软的心地,足见他把这个学校完全当成是自己的家,自己的事业。临别之前,永红校长叫来几个同学为我们献歌,其中3个少年演唱十分投入,伴着康巴人的简单舞蹈动作,颇有“小虎队”的风范。

结古镇扎芒沟小学位于巴塘草原的深处,也许是因为交通不便,孩子们很少有机会走出草原,见到我们一行都好奇而腼腆。可是,当我们带去的文体用品被打开后,孩子们便释放了热情好动的天性,争着抢着开始玩儿了。

囊谦

从玉树到囊谦的一路,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浓云密布,甚至飘上几滴雨,风景就在不断变化的天气中呈现不同的面貌。事实上,青藏高原的绚丽有很大一部分是变化多端的天气带来的。虽然我曾经到过囊谦,但这一次的探访却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这个地方,囊谦的美,仅仅它本身丰富的地质地貌就足够我们应接不暇了。而且,进入囊谦之后,寺院也越来越多,车行在国道上,冷不丁就看见远山的缝隙间透出一个寺院的金顶,或者一排白塔。因为地处青藏交界处,并不在热门的旅行线路上,可以说,囊谦仍然是一个外界知之甚少的秘境。

我们抵达囊谦的第二天,驱车探访吉尼赛第二小学和着晓乡中心寄宿学校。这两所学校位于县城以西40多公里开外,县乡公路修了半拉子,但路况还算不错,中途经过两个小峡谷,顿时景色异于高原,令人耳目一新。有一处小瀑布,当地人认为是格萨尔王的王妃沐浴的地方。峡谷的石壁上,很多新刻的浮雕佛像和六字真言。陪同我们探访的文教局才仁主任介绍说,这些石刻都是藏族人家遇有重大事情而出资请石匠雕刻的,以祈福或者护佑家人健康平安。但出资雕刻的人家,也必须至少有一人参与雕刻工程。沿途也有一些非常宏大的石刻,则是由寺院出资。那些石刻色彩艳丽,佛像栩栩如生,令我们一次次欣赏藏族绚丽的文化。才仁主任说,吉尼赛乡和西藏交界处是囊谦最美的地方,那里的地貌很特别,怪石嶙峋,其中有一座山貌似观音菩萨,那里有林场,也有雪山,更有囊谦著名的寺院达那寺。只是我们此行走不到那里,一车人都唏嘘着,希望以后有机会再访秘境。

着晓小学

着晓乡中心小学坐落在海拔4400米的一片美丽安静的巴尕滩大草原,离2011年6.26囊谦5.2级地震的震中位置不足两公里。震后校舍有不同程度地损坏,全校369名学生中,256名住校生集中在目前的帐篷学校过渡。

吉尼赛二小

吉尼赛二小位于草原的深处,没有公路,汽车只能沿着前车的车辙颠簸前行,还不时在溪流中穿越,这让我们在体验越野情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一个当地的学生要走出大山草原的不易。

探访团队和吉尼赛二小的老师了解学校的需求,孩子们则在草原上玩起了我们带去的足球。

扎曲

在囊谦探访的其它学校都位于扎曲河畔,扎曲是澜沧江上游的藏语名,意为“从山岩中流出的河”,发源于杂多县,流经囊谦进入西藏境内。我们探访的觉拉乡在县城的上游,而娘拉乡则在县城的下游,上游河段相对平缓,而到下游地区进入林区,山势陡峭,扎曲在崇山峻岭中蜿蜒游荡寻找出路,常常被压制在逼仄的山谷中,形成一段段峡谷奇观。而就在高原、河谷,常常有金碧辉煌的寺院突然映入眼帘,令人惊叹。这其中最著名的是觉拉寺。

觉拉寺

觉拉寺位于扎曲河畔觉拉吉江山旁,海拔3600米左右,传说这里曾是莲花生大师修行的地方。觉拉寺属藏传佛教巴绒噶举派寺院,距今已有650年的历史。我们沿着扎曲前行,远远就看到一片佛殿、僧房在山坡上蔓延开来,周边还有佛像、白塔。在寺外的山坡上,我们意外的发现一个黑色的佛塔,这是我们以前未曾见过的,据说,绕塔三圈后所有的厄运都消除,不过我们急着去探访扎曲深处的学校,并没有时间去那恢弘的寺院游览。

娘拉乡

娘拉乡则在更深处。这条县乡道2002年修通,但路况一直很差,汽车在大山中绕来绕去,最后回到扎曲河畔、娘拉桥的一侧,是一个气势不凡的石门关,江水像被禁闭已久的猛兽,从两个石壁间澎湃而出,走在吊桥之上,不由心生畏惧。

娘拉中心寄校

娘拉中心寄校就在这大山的深处,与外界交流接触的机会少,不仅学生,连老师见到我们都显得拘谨而质朴。每到中午,孩子们就会在教室外的石阶上一字排开,享用午餐。

当学生、老师手捧着我们打印出来的照片时,他们的脸上都会洋溢出喜悦的神情,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为我们能够长途跋涉来到这大山深处,和这些质朴的面孔相视而感到喜悦。虽然我们能做的很少,但我们,以及未来更多的走在路上并且帮助他人的人们,都会收获最灿烂的笑容作为回报。

爱在路上行笺

本次探访活动共走访珠峰和玉树地区共16所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如果您希望帮助那里的孩子,请点击http://travel.dili360.com/2011/aizailushang.shtml,了解他们的情况,为他们献上一片爱心。

珠峰地区

【交 通】

路线:拉萨—337KM—日喀则—489KM—吉隆—238KM—樟木—193KM—岗嘎—50KM—扎西宗乡—50KM—定日—120KM—萨迦—150KM—日喀则—337KM—拉萨

目前通往阿里的G219经佩枯错一段正在修整道路,车辆要绕行湖边并需要走老路,路上烟尘较大。

【途中美景】

吉隆沟:前往吉隆镇必过吉隆沟,这里距吉隆县城约70公里,是珠峰自然保护区内面积最大、最美的森林景区。从海拔4300多米的县城下到2000多米的吉隆沟处,途经苔藓地衣冻土带、灌木丛林带,最后置身于茫茫苍林绿海中。除却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这里也是动物的王国,雪豹、金钱豹、黑熊等动物在林间频繁出没。这里还是历史上通向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这里的唐朝汉文摩崖石刻,说明了唐朝时确有使臣从这条路经过。

珠峰大本营:珠峰大本营指为了保护珠峰核心区环境而设立的保护地带,海拔5200米,与珠峰峰顶直线距离约19公里。汽车走到绒布寺,登山者和游客可换乘马车或徒步7公里前进到珠峰大本营,如今还能直接坐车进入大本营。这里有帐篷旅馆、茶座、商店甚至邮政所,门前都有太阳能电池板,提供晚间照明。每年4月初到5月底是珠峰登顶的最佳时机,此时的大本营驻扎着来自全世界的登山好手。定日和扎西宗距离珠峰大本营都非常近。

萨迦寺:位于萨迦县城,是西藏佛教萨迦派的主寺,始建于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创建人是喇嘛教萨迦派创始人衮却杰布,并在此讲经说法。萨迦寺用象征文殊菩萨的红色、象征观音菩萨的白色和象征金刚手菩萨的青色来涂抹寺墙,所以萨迦派又俗称为“花教”。寺院规模庞大,寺院的建筑、壁画、所藏经文都值得一看。

【住宿与餐饮】

沿途经过的所有乡镇都有四川风味的小饭馆和家庭旅馆,住宿和饮食都比较方便。住宿一般40、50元一个床位。食品多为肉菜,很少有蔬菜,而且价格要贵很多。

【装 备】

进藏需带些食品:巧克力、牛肉干、榨菜、饼干及其他个人爱好的食品和零食,最好是热量高的食物。

进藏常备日用品:太阳镜、太阳帽、防晒霜、护肤霜、润唇膏、长袖上衣、毛衣、睡袋(防寒)、床单(防脏)、旅游鞋或登山鞋、拖鞋、牙刷、牙膏、毛巾、卷筒纸、纸内裤、消毒湿巾、手电筒。

进藏需要带的衣服:速干衣、抓绒衣裤/毛衣、冲锋衣,春秋冬季必带羽绒服。

玉树地区

【交 通】

路线:西宁—820KM—结古镇—25KM—下巴塘—170KM—香达镇

香达镇—90KM—着晓乡—90KM—香达镇

香达镇—60KM—觉拉乡—60KM—香达镇

香达镇—90KM—娘拉乡—90KM—香达镇

西宁到香达镇的道路达到二级以上标准,路况很好。以香达镇为中心,向着晓乡、觉拉乡和娘拉乡行进的道路均为县或乡级道路,部分为新修柏油路,其余为土路,盘山道多,路况较差。

【途中美景】

巴塘草原:出结古镇十多公里,214国道拐了个90度的弯,眼前便是巴塘草原。草原西南是江多石神山,西北是格拉神山,东南是涛乌拉神山,面积达2080平方公里,是玉树地区最好的草滩。

觉拉寺:位于扎曲河畔觉拉吉江山旁,海拔3600米左右,传说这里曾是莲花生大师修行的地方。觉拉寺属藏传佛教巴绒噶举派寺院,距今已有650年的历史。

扎曲:澜沧江的上源,着晓乡、觉拉乡和娘拉乡都在这条河附近。源出青海省杂多县境唐古拉山北麓查加日玛的西侧,南流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县附近,与昂曲汇合后称澜沧江。“扎曲”藏语意为“从山岩中流出的水”。河水一路劈山转谷、风景优美。

【住 宿】

玉树(结古镇):结古镇住宿选择较多。县城最好的宾馆是玉树宾馆和新建的拉布寺宾馆。标房价格约250元/晚左右,普通房150元/晚左右。城内普通招待所很多, 一般为100元左右一个房间,因援建人员与游客较多,建议提前预订。而且每年的赛马节期间游客众多,最好提早订房。

囊谦(香达镇):旅馆很多,推荐县人大宾馆,比较安全,房间较干净,有公共厕所,但不能洗澡。两人间约120元/天,位于县城最大的十字路口东北侧。

【餐 饮】

糌粑、酥油茶、青稞酒、牛羊肉等是当地藏族同胞的传统食品。玉树和囊谦的藏族同胞传统主食以肉和青稞炒面为主,辅以酥油、酸奶和曲拉(干奶酪)等奶制品。

玉树和囊谦也有不少四川和青海风味餐馆,但饭菜价格比较贵,周边乡上饭馆较少,可以自己提前准备一些榨菜、饼干、巧克力等食品。

【摄影师手记】

2011年6月和8月,作为中国国家地理特约摄影师,我参加了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壹基金联合发起的“爱在路上”珠峰与玉树地区探访活动,为那里的孩子们拍摄“全家福”照片。

“爱在路上”公益旅行倡议旅行者在旅途中为远方绝色美景中的孩子们送去祝福,为他们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更希望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帮助。我们此行正是为了“探路”——寻访那些在珠峰自然保护区和玉树地区的学校,了解他们的状况与需求,并将信息传播给爱美景也有爱心的人。为这些偏僻地区的孩子们拍摄班级“全家福”——作为职业摄影师,我第一次接受这样的任务。每当看到孩子们捧着刚刚打印出来的照片,露出笑容的样子,我的心中似乎也洒满阳光,暖融融的。

沿途那些难忘的画面至今仍时时在我脑中闪现。我记得在318国道5000公里里程碑处停车小憩时,中国国家地理和壹基金的工作人员取出一些文具分发给周围的孩子们。接到画笔和本子,有两个孩子立刻趴在地上开始画画。这一幕让我相信:对于那些生活在高原的孩子们,一次偶然的机会或许就能改变他们的一生。

【摄影师简介】

周伟,摄影师。主要作品有关注云南怒江人文与自然的《怒姆乃依》和关于藏族女尼生活的《觉姆》。2004年10月,图片故事《中国私塾教育的最后遗存》获得第四届国际民俗大赛“人类贡献奖”大奖。

责任编辑 / 杨静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