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岜沙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1日 文章出自:行天下 作者: 旷惠民 

标签: 风土人情   户外天空   

1989年秋天,我第一次去岜沙。

在以后的17年里,我11次重返那里,用自己的人生和相机一起记录了这个著名苗寨的变迁。

部落的今天

2000年,岜沙被列为贵州重点开发的旅游景区。从此以后,每到节日这里便车来车往,如今已经是旅游胜地。

中英文的游览指示图,让岜沙先辈数百年精心构筑、充满神秘色彩的堡垒一览无余,寨子里还组织起一支芦笙长枪表演队,以前只有在节日期间才能见到的仪式,现在是岜沙人创收致富的重要手段。

最初的苗寨

如今,岜沙再也不是那个被大山隔绝的贫穷落后的村寨了,而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她时的样子:清晨,长途班车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车外一个个吊脚楼依山而建,层层梯田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金光。

岜沙苗寨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位于贵州凯里月亮山腹地、都柳江边,海拔550米,村寨就分布在公路两边,面积有18平方公里。古朴的吊脚楼斜倚在山坡上,房前屋后古树参天,蝉鸣鸟叫。

寨子距凯里从江县城7.5公里,由老寨、宰革寨、王家寨、大榕坡新寨和宰庄寨5个自然村寨组成,共2100余人。

岜沙苗寨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究其原因,苗族是一个多难的民族,他们为了抵御猛兽来袭和攻击,枪不离手。

几百年过去了,枪虽然失去了打猎和自保的意义,但是却成为他们的一种图腾。

旧时生活

当太阳从云雾中缓缓升起,岜沙人便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平静生活。

每天一早,人们便上山耕作,远处层层叠叠的梯田散发着阵阵稻香。

这里人多地少,80%的水田里种的是高产的杂交水稻。而糯米饭是他们在节日或重大活动里的主食,糯米营养成分高,耐消化,非常适合他们在田里干活、山上打猎或外出远行时用来充饥。

我经常去岜沙摄影,尽管对那里很熟悉,但每次看见山坡上木房飘出的炊烟,都觉得十分惬意。

山坡上还有一些低矮的棚屋,那是岜沙人用于喂养家禽的地方。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常年住在这里守护着,当地人把这种生活叫护棚。

岜沙人性格耿直,好酒,他们处事谨慎、热情好客,把尊重他们习俗的人待为贵宾。米酒更是岜沙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苗家米酒是用来招待贵宾的必需品,以前是自家酿制,如今都是去村里商店购买。每斤米酒也就1.5元,这样既方便又节约时间。

苗寨吊脚楼

岜沙的房屋都是依山而建的吊脚楼,依附在倾斜的山坡上,分上下两层。二楼是由中间的堂屋、两间正房、一间横屋组成。

岜沙人家堂屋里都会有一个常年不灭的火塘,这是人们举行议事、社交、聚会、就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苗寨有滚、易、贾、王、吴等10个姓氏,滚姓、易姓与其他八姓互可通婚,滚、易两姓之间和贾、王、吴等八姓之间禁止通婚。

岜沙人农耕、婚嫁、葬礼等都是同姓族人一起操办,修建新房也是,一般都是同姓兄弟一起帮忙。大家齐心协力砍树、下料、挖地基。

1989年时,很多家庭三代同居老屋里,修建一栋木房要饲养3头牛,卖牛的钱买回一些材料,然后再用3、5年的时间建好。

那时岜沙也没通电,建房需要的木板需要手工拉锯加工出来。

立体的晒场

“禾晾”是这里的一种“立体晒场”。两个粗大圆木竖起4、5米高,中间用活动木棍构成楼梯结构。为了防止底部圆木被雨水侵蚀,岜沙人将圆木底座开出凹槽嵌放在立起的青石板上,与地面相隔一定距离。

寨里的禾晾使用时间最长的已有175年历史。它克服了地势限制,是人们智慧的结晶。

糯谷熟了,男人们手持禾刀在田里收割,女人们在后头捆绑好,整整齐齐码成堆,孩子们在收割完的田地中拾捡遗漏的谷穗。

纺织女子

以前,寨子里的女子都不上学,也听不懂汉语。她们没有离开过山寨,绣花、织布、生育等都来自母亲的传授。

而人们穿的衣服,也都是她们亲手纺织、染色而成。

每年春节农闲时,妇女们将几十股20多米长的麻线用梳子整理成上下两层,根根相隔,线线间距一致,年长者用木绞车将其整理成捆,便于织布。

夏天,岜沙房前屋后、水溪旁到处是用木桶或地坑浸泡着的靛蓝植物叶梗,这便是染料。因为靛蓝植物浸泡数天后,水就会变成蓝色,加入石灰就可染布了。

秋收后,女人们三五结对在收割后的梯田里搭灶、烧水、印染土布。

染布有很多道程序。先将织成的白布蒸一次,然后五染、五洗、五晒,还要用鸭蛋清上两次光。染好后,再把布放在石板上捶平,通常做一件衣服的布就要捶上一天。

秋去冬来,岜沙妇女便开始制作芦笙节家里人穿的新衣。

岜沙男女头饰、服饰中的图案有很多历史痕迹和故事。传说苗族祖先蚩尤与黄帝在逐鹿中原作战时经常遇到大雾,部队行军作战全靠天上北斗星引路,后人为感恩便描下星图以此为纪念。

对于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这些服饰图案就是一种特殊文字。

芦笙节

农历11月19日是岜沙一年一度的芦笙节,也是青年人互诉衷肠、勾通心灵的浪漫时节。

正式活动要在下午2点以后举行。身穿苗家民族服装的男人肩抗猎枪或手拿芦笙聚集在广场上。女人们带着自己的孩子紧跟其后,每一个寨子都会组成一支由芦笙王带领的队伍。

芦笙节是岜沙孩子和男人的节日。孩子们可以破天荒得到家人给的零花钱,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和零食。男孩子都爱买各种玩具枪,还在空闲时学着大人模样吹着芦笙快乐玩耍。男人们则聚在一起喝酒谈天,一起吹奏芦笙。

生命轮回•成人

有一年,我正好赶上岜沙人的成人礼。岜沙人认为,人的生死是一个轮回。他们生命中每个重要的阶段,都有一个隆重的仪式。

生命轮回•成人

岜沙男孩16岁时,要接受一次成人礼,寨里的巫师要用镰刀将他们从小留起的一头长发剃去,仅仅保留中央的一撮。

这是在中国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男性发式“户棍”,也是岜沙男人除了火枪以外最重要的标志。

生命轮回•结婚

岜沙男女婚恋自由,婚礼也比较简朴,男女青年一般通过吃新节、芦笙节、秋千节等社交活动相识、交往,然后告知各自父母,如父母不反对,这门亲事就算定了。

比较特别的是,婚后新郎要送新娘回娘家生活。男女偶尔相聚,直到女方有了身孕才正式到男方家生活。

生命轮回•去世

岜沙人的丧事极为简朴,死后当天埋葬,亲友只是送几把糯禾。

最令我震撼的是,他们认为,人的出生是祖先魂灵以肉体形式来到世界;去世意味着灵魂回到远祖中去,生与死是灵魂与肉体的交替。

于是,每当寨里诞生一个孩子,他们就种下一棵树,并让这棵树陪伴孩子成长;当一个人死去,就砍下那棵树,搭起他魂归故土的桥梁。同时,在死者的墓上种下一棵树,生命便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开始。

春去春又回

1999年,岜沙年轻人开始出外打工,他们向往时尚、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经常聚在村头一起谈论在外打工的经历和故事。

在从江县城的一些电话亭里,很多岜沙女孩在联系朋友,寻找出外打工的机会。她们希望能够靠打工改变贫穷的生活。

2004年10月,村里一下子有40多人去海南民族文化村当表演队员。荡秋千、镰刀剃头、芦笙舞、团结舞是主要的表演节目。他们还排练了很多新节目,模仿远古时代战争场面,旅游旺季一天要表演20多场。

岜沙成为旅游景区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年轻人不再选择外出打工,而是留在自己的家园创收致富。

经历了出去又回归,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有得有失:随着旅游的发展,每年寨里都会建起新居,接待游客。可是,为了解决不断增加的游客的吃住,他们不得不砍伐更多树木来解决能源和住宿问题。

岁月变迁中的岜沙人

1989年,吴格丢才30岁,他已经是3个孩子的父亲。那时全家一年收入不到3000元。

2007年,他家有3个孩子在外打工,已经建造了两栋木房。全家一年收入有一万元。

1992年,老寨滚道响的成人仪式是由寨老主持,他头顶周围的头发都被剃掉,只留下顶部一小撮挽成发髻。

1997年后,他就没有保留这个发型,他的孩子也没有。他在家门口开了一个小桌球室,2007年全家收入有5000元,是1989年的10倍。

1992年,吴叶格才6岁,没有上学,也不会说汉语。

2004年,她从海南打工回来,是第一位穿上时尚服饰的女子。2005年,她到县里参加文化补习班。

1996年在王家寨玩耍的孩子,当时他们还上小学二年级,从来没有去过从江县城。

2007年,他们已经20多岁,都到外地打过工。现在家里都安装了卫星电视,每天可以了解各地新闻。

1992年.岜沙小学只有几十名学生。很多家庭都不愿意让孩子读书,孩子们也习惯了自由的山地生活,很少人出外打工。

1999年,年轻人开始去广州、珠海等地打工,村里有500多人在外地工作过。

苗寨的未来

2007年9月,这里遭受了毁灭性的火灾,全寨很多房屋和财产化为灰烬。寒冬来临,大家只有靠政府发放的救济粮和募捐来的衣服过冬。

没有芦笙和传统服装,人们围在火旁,不愿意去参加芦笙节活动。

这是一个身穿节日盛装的男孩,他那大大的眼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想,他们是岜沙未来的希望。

我不禁回想这些年和岜沙一路走过的时光。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些活动场景,仿佛看到了蚩尤时代远征将士的身影,感觉到了岜沙先人们在千年迁移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他们是战士,永远不会被打倒。

行笺

交通

从江县城距贵阳约394公里,自驾可以走210国道或者贵新高速到都匀市,然后再走321国道到达从江。

乘车去往岜沙可以从贵阳新体育馆乘贵阳至从江的长途卧铺客车,票价70元左右,每天上午9点左右发车,每天只有一班。贵州凯里、黎平、榕江和广西三江、融水、环江县每天也有几趟长途车直达从江。

岜沙距离从江县城仅7.5公里。原来的榕从公路从岜沙穿过,比较方便。不过新修的榕从公路不从岜沙经过,所以去岜沙就得在从江大桥桥北乘机动三轮车或农用车前往。包机动三轮车到岜沙需10元,搭农用车只需3元,也可选择出租车,不过相对较贵,旅游旺季单程开价30元/车。

住宿

从江住宿条件一般,盐业宾馆稍好,政府招待所次之。可以在苗寨里吃住,也可自带卧具,如不习惯苗族食品,可自带干粮。

从江县城里主要的招待所有:县政府招待所,30元/人,农家乐10元/人。另外还有县农业局招待所(0855—6412342);县粮食局招待所(0855—6412460);县水利电力局招待所(0855—6412473)。

如果想近距离体验苗寨,可以住在寨子里,淡季时,寨里客栈不用预定。我曾在“枪手部落”住过,一般20元/晚,老板娘的厨艺不错,可以试试。岜沙祥和苗庄客栈木楼比较新,舒适度还行,双人间40元/间,单人间30元/间。

娱乐

  岜沙苗寨门票20元,游客可以欣赏他们传统的演出节目:凝重肃穆的祭树礼、豪放热烈的芦笙舞、驰名天下的镰刀剃头、从容洒脱的枪手演示,还有斗牛、荡秋千、集体围猎等等。

餐饮

岜沙的食物纯天然,不用酱油,白斩鸡用的酱是用半熟的鸡血和葱蒜搅拌而成,非常鲜美。这里的酸汤非常有名,他们把糯米放在一个有水的陶罐里,把陶罐放在火堆旁边,长年放置后就渐渐变酸,加上这里气候特殊,就形成了非常独特的酸汤。

摄影师简介

旷惠民,2005年获“中国十佳青年摄影师”称号,作品集有《矿工写真》、《吉木成佛》、《毛泽东故乡人》等,《岜沙二十年变迁》获中国第23届摄影艺术展纪实类优秀奖。

责任编辑 / 吕颖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