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街书会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2日 文章出自:行天下 作者: 马波
标签: 户外天空
马街
马街位于河南平顶山市西北部,是豫西伏牛山脚的一个小村庄。
由于路途远近不同,从正月初八起,就有人开始赶往马街村。而到了正月十二的晚上,毛驴车、架子车、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拖拉机便涌入马街,来到村东头,以便第二天大会正式开场时,就能在麦田里占上一个好位置。
书会会场设在村东的麦地里。早上五点,“突突突”的拖拉机马达声就打破了这里的宁静,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溪畔河边,很快就戏台连着戏台,书摊挨着书摊。
有艺人来得早,占据了会场中心的好位置。不过,在马街扎场子的老艺人不会扎在中心,而是仔细观察了下情形后,才把戏台安置下来,并且刻意与中心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们知道,这是一场20余万人的盛会,在中心会嘈杂得啥也听不清。
有的艺人会在麦地里挖个坑,竖起一根棍子,把带来的大喇叭扯了电线挂上去。不用戏台,一个最简易的书场就这样做成。对着麦克风咳嗽两下,试试音效,就可以开张了。
在马街以往最传统的书场里,是没有喇叭的。因为大家比的就是谁的乐器演奏得美,听的就是原汁原味的唱腔音韵。可现在人实在太多了,没有大喇叭谁也听不清。但也正是这些现场竖起的数以千计的大小喇叭,又形成了田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城市中早已绝迹的大喇叭,成了最具代表性的马街LOGO。
书场
天光大亮,马街早已开始沸腾。这两年,随着马街书会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政府对这项新春民俗日益重视起来。每年书会开幕,当地都要举行隆重的开幕仪式,一时间鼓乐喧天,场面极为宏大。
虽然早知道场面盛大,但等书会大幕正式拉开,你还是会被眼前的场面震惊。近千个大小喇叭树了起来,转瞬间,你就被五花八门的唱词和乐器声所包围:河南坠子、山东琴书、大调曲子、三弦书、评书、快板、豫剧……各种各样的唱腔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场盛大的交响乐演奏会。
艺人堆里,有名家大腕、说唱老人,也有曲艺新秀,甚至是学艺孩童。大部分是拉帮结伴的组合说唱团,也有不少唱独角戏的艺人,甚至有站在田间自娱自乐的票友。
演出者的着装扮相也是千奇百怪,有穿着戏服扮相完整正式登台的,有穿西装打领带古腔古韵的,还有就着便服就倾情献艺的。戏和书演绎到动情之处,艺人们的表情都是那样丰富,如痴如醉。
艺人在书会上的说唱被称为“亮书”。在马街过新年或办喜事,有请说唱艺人回家说书唱戏的风俗传统。赶书会看热闹的马街人,除了欣赏过瘾外,主要是为了“写书”,就是把中意的艺人请回家痛痛快快地说唱几天。这其中,有的是想庆贺丰收,有的要修房盖屋,有的要娶亲嫁女……于是乎,各地说书曲艺的高人云集于此,形成了这蔚为大观的新春民俗景象。
艺人们在书会上吹拉弹唱,一展绝活,为的就是被人相中去“写书”。现如今,“书价”少则上百,多则七八百元。有些远近闻名的民间艺人“写书”的活早就应接不暇,婚丧嫁娶、立碑庆寿、开业庆典、普法宣传等,都少不了他们。
不过,大部分艺人还是没地方“写书”的。可地方政府为了留住艺人,要求县乡机关、企业都要出钱“写书”,要么送戏下乡。实在没“写”出去,还可以去文化局领上200元的路费,免得让艺人空手而归。
粉丝众生相
书会一开场,方圆数百里的乡亲们便蜂拥而至,马街书会也由此成了“中国十大民俗”之一。
四面八方赶来的听书人情绪很高,不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稚气未脱的孩童,个个脸上洋溢着新春的气息,尽情享受书会带来的欢乐。
对游客们来说,赶会无非是赶个热闹。可对老书迷来说,这些天可是过足书瘾的好日子。他们一般闲坐在场外,凝神静气,细细品味。“一日能看千台戏,三天可读万卷书”,这句话正是书会的真实写照。
有捧热场的,也有烧冷灶的。这位说书人说冷了场子,但架不住就有粉丝好这口,说书人干脆面对面卖力演出。与其他书摊的人山人海相比,这位老书迷享受的算得上是VIP的待遇了。
游乐会
艺人们激情说唱,游客们入迷听书,小贩们也跑来卖力地吆喝。热闹的书会让各类商贩也纷至沓来,处处可见的行医卖药、套圈游戏、民间戏法,构成了一幅浓郁的乡村民俗图景。
会场周边摊位相连,从日用杂货,到泥塑、剪纸等民间手工艺,可谓琳琅满目、不计其数。
对孩子们来说,满眼是人流,满耳是乐声,满场是玩具……书会就是一场一望无际的新年狂欢节。
抚鼓携琴的艺人、恢宏盛大的场景,把世界各地的摄影师吸引到这里。摄影爱好者们不仅提前进村,在会场还“不择手段”地占据有利位置,将现场变得更加拥挤不堪。
美食会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每年书会还没开场,卖油馍糊辣汤、粉浆面条的掌柜们早早就来到了会场。天还没亮,他们就搭起帆布棚,支起案子,炉火烧得通红通红,专等着人稠了好赚上一笔。
说马街书会是一场美食会也毫不为过,因为正月十一、十二日都是书会的前奏,田野里已经人声鼎沸。各式三轮车满载着商品货物从四面八方赶来,来得早的人们趁书会还没开始,赶紧先吃点东西。
这时就数卖羊肉汤的小摊边围的人最多了。城里来的观光客和邻里乡亲,都喜欢在这大冷天蹲在路边,喝上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暖暖身子。
马街村民风淳朴,几百年来,四处流浪的卖艺人只要到了马街,不管去谁家,村民们都会免费招待,管吃管住。这也是书会能维持这么久的一个原因。
不过,这个传统现在变得越来越脆弱。村里只有少数的老辈人遵循着传统,每次高接远送,免费款待;年轻人觉得白吃白住招待艺人不划算,也开始收点食宿费。不过,这仍然是象征性的,对艺人和客人的热情仍不减当年。
在马街,无论贫富贵贱,都能在这里尽情释放自己的快乐与悲伤。它是新春的第一声啼唱,也是现代人渐行渐远的传统之梦。这一切,只有亲临其地,才能沉浸于二胡、三弦、简板的无尽韵味之中。
马街书会攻略
交通
马街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城南7公里处,距离平顶山市区约30公里。可先抵达平顶山市,然后在长途汽车站乘坐前往宝丰县的班车。只要是在马街书会期间,不用担心找不到马街村,因为届时无数的人流会往马街村汇集,只要跟着人流走就没错。
如果想早点来,抵达宝丰县城后,可打摩的前往马街村,车费5到8元不等。
住宿
在马街没有住宿的旅馆,只有农家院,可联系老乡看是否有空房。通常一人一床被子,住宿费每人每日10元,饭钱另付。需要注意的是,老乡家条件参差不齐,书会开幕在即有时会和艺人们同挤一室。
宝丰县城住宿条件较好,可选择在县城旅馆住宿,然后赶早前往马街。
天气
正月十三通常天气寒冷,需做好保暖措施。近几年书会开场也很少遇到晴天,不是狂风大作,就是阴雨连绵。不过,天气不影响书会开场,艺人们顶风冒雪、脚踩泥泞也会照样开场,千万不要因为天气转坏而错过看书会。
看点
书会期间,会举行曲艺大赛、展演、“写书”竞拍和颁奖晚会等活动,以往也曾有刘兰芳、姜昆等著名艺术家前来助阵,每年活动都花样翻新。可在临行前密切关注相关新闻报道,以免遗漏精彩活动。
贴士
由于现场人山人海,说书声、弹唱声、叫卖声等与观众的声音混成一片,故手机铃声及震动都无法感知。如摄影者结伴同行到现场拍摄,可考虑带上手台(对讲机),以便现场相互联络。
马街书会规模越来越大,为保障安全,当地政府会在书会期间安排大批警力维持秩序,甚至有开着小拖拉机的警车在麦田执勤。如遇到交通、治安等问题,都可以向警察救助。
摄影师简介:
马波,摄影师,专注于社会人文以及传统戏曲、民间民俗等题材摄影,作品先后在《中国摄影报》、《摄影之友》等媒体刊载,并因拍摄与记录京剧之母“汉剧”引发社会关注。
责任编辑 / 熊剑辉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