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滇藏“抛物线”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3日 文章出自:行天下 作者: 马俊 肖斌 

标签: 户外天空   

从云南六库出发,在仙境般的丙中洛和香格里拉徒步,穿越延绵的碧罗密林,仰望仪仗般的梅里巅峰,最终登顶哈巴雪山、俯瞰滇藏大地……不经意间,我已经在地图上完成一次滇藏“抛物线”之旅。只有当你身处其地,才会明白已坠落在滇藏之美的最深处。

怒江之滨

我们滇藏“抛物线”之旅的起点,正是从泸水县六库开始。这样走起来犹如上钩的鱼儿被钓上来。不过,面对着彩云之南的美景,我们是心甘情愿上钩来了。

六库是怒江之滨的边陲重镇,也是怒江州政府所在地。实际上,怒江峡谷山高水深,坡陡流急,六库当年不过是个怒江边的小小村落。能在这样一片陡坡之侧建一座城市出来,无论如何都是个奇迹。

面对奔腾不息的怒江,我总能找到虎跳峡的磅礴之感。但坐索道过怒江,玩的就是心跳,不管怎么样,心脏都会不听使唤地一阵狂跳。

很难想象,在如此湍急的峡谷江中,云南傈僳族该如何举办“澡堂会”?好在与我们同行的司机解释说,“澡堂会”主要是聚集在温泉区周边。要是到怒江里洗澡,大概统统要被江水给冲跑了。

在怒江边露怯后感慨一番,我们匆匆北上,赶往贡山的丙中洛。

当年,溯怒江北上的公路到这里便戛然而止,再往北,便只有人马徒步而行的茶马古道通往西藏的察隅。如今,循着这条故道的丙察公路也已经通车,丙中洛再也不是与世隔绝之地。即便如此,这里仍然是“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我们的徒步探险,正是从丙中洛的秋那桶开始。

漫步桃源

金秋时节,从秋那桶村一路走来,只见山脚下的梯田中稻穗滚滚、金色烂漫,远山之间云雾缭绕。虽然在这个季节,梯田没有山间水色的变幻光影,但层次分明的色感,已经令人心属田园。

所谓的“桶”,其实就是个坝子,村落就坐落在一个个这样的小开阔地上。从秋那桶至丙中洛,一路上的坝子依然保持着原生态的面貌。农家的木房随处可见,有的房顶盖瓦用的还是山中石片,自然纯朴。相比之下,怒江沿线有的村落因为地方政府搞起了新农村建设,原汁原味的滇藏风情已经逊色了不少。

从秋那桶下来,我们过了一座山涧小桥,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水磨坊。整个磨坊基本上是用石片搭起来的,极尽古朴和谐。

门外的小滇马面目愚昧地看了我们一眼,无知无趣地等待着里面的主人。原来,这是个公共的磨坊,附近的居民收了粮食谷物,都会带到这里来研磨收成。里面的傈僳族小伙子说,连CCTV都曾经到这来拍过磨坊,可见它是秋那桶的“标志性建筑”,我们也忙不迭一阵狂拍。

一路上,总能见到山里孩子怯生而又天真的笑脸。虽然秋那桶的希望小学就坐落在后山上,但还是有不少孩子因为需要照顾他们的弟弟妹妹,只好在山野中烂漫游荡。

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糖果和甜点,我们的小吃差不多都分给了孩子们。可惜我们没有带文具和文体用品,感觉他们更需要这些东西。看到孩子们,我们心中涌出一缕惆怅,美丽的桃源也终有缺憾。

烟雨怒江

从丙中洛南向而出,“怒江第一湾”的雄姿,无论如何都不会从你眼皮底下滑过。奔腾不息的怒江被碧罗雪山延伸的巨大臂膀所阻遏,浩荡的涛声在山谷间如惊雷翻滚。

据说,欣赏怒江第一湾的最好时候是在春季。那个时节,怒江旖旎得如富春江水,恬美柔和;浑浊翻腾的怒江水,那时也变得碧蓝如洗,如翡翠玉带般飘然弯过,说的让人好不心痒。好在我们来时,怒江也被一层朦胧云烟所染,别有一番味道。

上穷碧罗下山泉

在丙中洛一阵乱转,不过是我们“抛物线”的开胃菜。照我们的线路策划,从迪麻洛村翻越碧罗雪山,才是此行的头道大菜。

迪麻洛是座峡谷中的小村落,怒江支流迪麻洛河从村边流过,是翻越碧罗雪山的大本营。从季节上说,12月至5月这里大雪封山,6月至9月又是雨季,10月份原本是天气最晴朗的时候。可人算不如天算,我们野心勃勃的穿越刚刚开始,一场大雨就瓢泼而下,把我们的心给浇得拔凉拔凉的。一路泥泞,跌跌撞撞爬到半路的小木屋,稍事休整。

天公不作美,一群“湿身”男女翻过了4100米的巴拉贡垭口,幸运地抵达了初卡牧场的小木屋。一夜风雨后天光大亮,雨雾又一次悄然升腾,如面纱般轻盈笼起,把延绵不尽的大雪山掩藏得神秘莫测。

终于来到海拔4165米的蛇拉腊卡垭口前。眺望所要翻越的垭口,你的腿肚子很难不转筋。大片的乱石岗和陡峭的坡度,让大部分“英雄好汉”手脚并用外加红牛助力,才哆哆嗦嗦地“爬”上垭口。

翻越垭口,足以让不少人经历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崩溃。可当尘埃落定,从垭口的另一端向下遥望,下山不过是又一次垂直极限的打击。

陡垂坡、碎石路、雨迷离,又一次战战兢兢地连滚带滑,大部队终于走下垭口。不少人一路打滑,挂花拉口是在所难免了。

来到山脚,雨水幻化成轰然而至的山洪,把简易的木桥冲击得东摇西摆。饶是各位老驴也是泥菩萨过河,东倒西歪的跨过了激流。可小妹妹们咋办呢?

同行的向导阿东不声不响地背起美女,悠然自得地把姑娘们背了过来,如履平地。这份从容镇定,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法式香格里拉

一路大雨滂沱,只能在拉扎牧场安营扎寨,一夜无话。转过天来,只翻过一座海拔2870米的无名垭口,蜿蜒奔流的澜沧江和时隐时现的茨中村就近在眼前了。

这里已经算是传说中的香格里拉的地界了。红色的澜沧江从这里奔流而过,海拔高峻的村落边,却是四季分明的高山草甸,把这块宁静致远之地,点缀得生机盎然。

早就知道茨中与滇西北的其它村落绝然不同,只因为在中式的山河深处,隐藏着这点法式风韵——茨中教堂。一个世纪之前,法国传教士们不远万里来到云南藏区传教,并在茨中落地生根。如今,茨中的村民不论是傈僳、藏、纳西还是汉族,都会跑到教堂用藏语来诵《圣经》、做弥撒。

教堂的外观哥特式风味十足,装饰却有点中西合璧,耶和华左右各有一对联,壁砖也是青花云浪图案,怎么看还像是寺庙改建的。(摄影/肖斌)

不过,众位“野驴”们早就累瘫了,没有闲情雅致欣赏建筑风韵、打听人文故事。只是听说茨中的葡萄酒声名远扬,如假包换的法式工艺、滇式葡萄,便来了个开怀畅饮,不醉无归。酒到酣处,都开始交杯痛饮,哪里还知道是跟谁喝的。

神行梅里

带着茨中的美酒,沉醉于归路之中,我们径直飞奔到梅里雪山脚下。小住飞来寺下,清晨带这点微醺的头疼起身,刹那间,被梅里雪山无与伦比的宏大壮美震撼得魂灵出窍。

传说中,梅里雪山可谓极难亲近。主峰卡瓦格博常年云雾缭绕,想要亲眼目睹梅里仪仗般巅峰,非得有极大的耐心和幸运不可。有的人为了一睹梅里绝世真容,就曾在雪山脚下忘情小住、数月不归,却无功而返,只留下无尽遗憾。

是的,正是在此时此刻,我们所有的人却在经受着日出圣光的洗礼。梅里雪山用她最高贵的绝美,馈赏着我们这群目瞪口呆的驴子。大家异口同声的喊着“日月同辉”,不自觉中已有了倒身膜拜的莫名冲动。

作为藏族的永恒神山,每年都有很多藏族同胞从四面八方赶来,用转山这种最质朴的方式来朝觐梅里的神祗。徒步路上,我们就碰见不少转山的藏民。他们扶老携幼、心怀虔诚而来,一趟转山下来就会耗去自己数年的积蓄,甚至倒在转山路上也在所不惜。

见此情景,我们这群驴友自然是啧啧不已。眼见藏族同胞们虔诚坚毅,有的人虽已经体力不支,却依然贪恋着梅里雪山那旷世的纯洁美丽。在天外绿野般的雨崩村安顿下来后,有人还是觍着脸租了骡马,随队朝着神山进发。

对于这样级别的徒步,老驴们自然是不在话下,体态臃肿的队友也租了骡马,本无大碍。但有头可怜的骡子不堪重负,也不知道是常年超负荷加班闹的,还是我们的队友确实压秤,心疼得藏族马夫一路走来都惴惴不安。

下午时分,我们终于抵达了冰川掩映下的冰湖。亿万年来的冰川融水汇聚成一泓池水,如同“海洋之心”般翠蓝动人。而上方的浩大冰川,似乎随时会奔腾涌下,令人不寒而栗。

从雨崩到大本营、冰湖又再次返回,前前后后走了将近10个小时。一路时有小雨,泥泞不堪。但向导轻车熟路,领着我们在腐质落叶上巧行侧滑,谈笑间不仅轻松下山,还有足够的闲暇领略原始森林中的幽静之美。

梅里虽美,仙景却不易抵达,前往神瀑又是来回6小时。由于这条道路是朝圣常走的道路,在梅里的徒步线路中相对容易。一路上玛尼堆、经幡、项链、手镯密密麻麻,不用太多指引,你也能寻得这处神迹。

夕照间,已然得见金色五冠峰巍然挺立。万众仰止的神瀑神水,正是从五冠峰上悄然融化而下,飘洒人间。日照金山间,你无论如何都不会再怀疑,神性的光芒永远都会眷顾这片净土。

梦幻尼汝

恋恋不舍离开梅里,也不在香格里拉县城耽搁,我们包车直接前往尼汝村。当夜休整、联系马帮、准备穿越。谁也不知道,在这号称“世界第一村”的地方,会有怎样的美景在等待着我们。

清晨,云分天光,雾笼轻纱,村庄如同披上了神秘面纱,或隐或现地在晨光中苏醒。村落四周,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将这里环绕,护佑这片狭小的人间天堂。而当云散天开,尼汝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让世间的桃源都为之惭然。

晨光中,我们再次上路,沿下掉牧场、七彩瀑布一线,前往迪吉牧场。一路雨林幽深,秋色浓郁,野驴们一路走来,啧啧赞美间似乎都有点审美疲劳了。

抵达迪吉牧场时,已经暮色西沉,又是一片祥和静谧之色。色友拍照掠影间,眼中只有美景,外界浑然不觉。回来的时候才发现,无边美丽的牧场表面下,是牛粪马粪的遍地堆积,想要不踩上是无论如何不可能的。美女们在牛屎马粪间早就花容失色,只期盼明天能早点上路,离开这片“原生态”的绝美之地。

大清早,我们只用了两个小时,就从迪吉牧场来到了属都湖边。诗意盎然的地方,水草丰美的所在,又是一顿摄影曝光的重复动作,可对都市人来说,得见美景,怎么重复也不嫌过分。

听说属都湖中的属都裂腹鱼不错,味道鲜美,数量又极多;有人甚至吹嘘鱼多到不用抓,用棒子打就能打到。我们倒没有亲见这么多鲜鱼,但这里的跳蚤倒是多得不计其数,让不少老驴也抓狂不已。或许,这也是贪恋天地之美所要付的小小代价吧。

哈巴爱情故事

属都湖畔,司机如约而至前来接应,使逃票一举成功。接着我们奔向哈巴村,遥见哈巴雪山无限仰慕,能不能一圆登顶雪山梦想,就看这次了。

雪山攀登当中,哈巴雪山算是入门级的,海拔也仅有5396米。但意外的是,就是这样一座地形简洁、周期不大的雪山,同样让不少人遇难,其中甚至不乏专业登山人员。大本营下,火树耀天,正像他们的血和魂一样永远留在了哈巴,希望所有的后来者能够好运。

从单调的青石板路直达4900米的雪线,夜色间还在赶路,直到天光大亮,才穿冰爪、吃早饭。鼓足干劲攀沿而上,万里群山尽收眼底,色彩层层叠叠下,只留下对彩云之南的不尽感慨和登顶的万丈豪情。

我和向导率先登顶,下山回眸间,却遥望见有人却成双成对、相互扶持着走下山来,令人不禁莞尔。

从哈巴雪山望去,终年不见天日的玉龙雪山似乎触手可及,而那“一米阳光”的爱情传说,让多少人不禁为之神往。浩荡的天地间,我们原本都是陌生人,或许哈巴雪山的万丈光芒,能成就更多纯美的爱情故事。

醉卧丽江

从哈巴雪山下来,所有人都只想返回丽江,寻找各自的艳遇故事,滇藏的“抛物线”之旅也就此完结。灯红酒绿的丽江,早已是人声鼎沸、物价高升,霍然一醉后与宰客奸商大吵一顿,不禁为之黯然神伤。丽江的时光早已不再温柔恬美,而我只想从这里快快逃离。

摄影师简介:

马俊,数学教授、资深驴友。钟情于中国西部山水,曾参与罗布泊探险、雀儿山攀登等难度极大的户外活动;最喜欢走在路上的感觉,热爱用照片记录旅行中的精彩人生。

责任编辑 / 熊剑辉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