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期序-异乡•旅行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1日 文章出自:行天下 作者: 杨浪涛
标签: 户外天空
熟悉的地方没风景。
九寨沟的原住民一定对如画的水景习以为常,黄山的背夫也不会对云海松涛兴趣盎然,三亚的海风椰韵自然也不是渔民向往的度假目的地。
在某种意义上,旅行就是追求环境和人的变化。反差越大,带来的冲击越大,旅行的满足感也会越强烈。
2006年,我曾跟随“玄奘之路”的团队走过中亚和南亚几个国家,无论是吉尔吉斯斯坦,还是乌兹别克斯坦,无论是阿富汗,还是巴基斯坦,我到过的每一个地方经历的每一件事都给我强烈的新奇感。
从新疆的吐尔尕特口岸翻越天山,就来到吉尔吉斯斯坦,这个内陆山国又被称为中亚的瑞士,自然风景如画。
伊塞克湖位于吉尔吉斯斯坦东北部,在中国古书中称为“热海”或“大清池”,这是世界上第二大高山湖泊,长170公里,宽70公里。在环湖公路上,随处可见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时值秋季,那浓烈的色彩能带你到梦中去。
比什凯克是吉尔吉斯斯坦的首都,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城就在市郊,当年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写道:“大清池西北行五百余里,至素叶水城(今碎叶城)。城周六七里,诸国商胡杂居也。”
在比什凯克大学,我们和中文系的学生共同吟诵李白的伟大诗篇。从这些学生身上,我们还能看到千百年来多民族杂居融合混血的特征。
融合变化不仅表现在血缘上,于建筑和风俗上也有所体现。中国的清真寺多使用琉璃瓦,而这里的高塔则完全采用了红砖。当地的年轻人在举行婚礼时除了按照传统在家里举行仪式外,还会和亲朋好友来到户外开个party,具有西式婚礼的某些特征。
阿富汗是我们这次旅行的第三个国家,这个饱经战乱的山国处处是贫穷和动乱,而我们在通过这片区域时不得不由私人武装全程护卫,虽然缺少与当地民众的接触,但那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倒也充满新鲜和刺激。
实际上,由于深居内陆,中亚国家的经济都不太发达,跟20年前的中国差不多。街上基本上看不到新车,大多是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东西或是近些年从西欧倒腾过来的二手车,而这辆看上去不错的韩国车在当地算得上凤毛麟角。
巴基斯坦的车更令人眼界大开。无论新旧,到手之后车主都会不惜血本打扮一番,装修费用甚至会超过车本身。据说,夸谁的车靓,就跟夸谁的老婆漂亮一样,会让主人觉得倍有面子。
好的东西也怕重复,多了就会倒胃口。领队看我们喜欢西餐,于是每天都变着花样让我们品尝各种风味。终于大家都受不了,纷纷要求吃点当地特色食品。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这户人家里,我们终于如愿以偿,那汤中奇怪的香料味道至今让我不能忘怀。
国人热衷于申请世界遗产,成功后就圈起来卖高价,美其名曰保护。在吉尔吉斯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有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乌兹根,当年亚历山大东征时曾在这里修筑城堡。这一大片地方没有围栏,当地人可以自由出入,古迹没见损坏,门票也很便宜,折合成人民币还不到10元钱。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