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博湿地:辉河绿珍珠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4日 文章出自:行天下 作者: 董学众 

标签: 湿地   海拉尔区   环游世界   户外天空   社区推荐   风景物语   

西博山及西博湿地,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辉河湿地的一部分。除了当地牧民、科研人员和极少旅行者外,很少有人造访这里,至今这里仍保持着原生态的风貌。
从呼伦贝尔市首府海拉尔西行约一小时左右,便可以看见那座高高耸立在草原上的圣山。

西博湿地(芦苇)

得益于良好的保护,西博的芦苇每到夏天便能长得很高。秋天,正是芦苇开花的季节,湿地一望无际的苇塘,芦苇花在落日的余晖下摇曳飘荡。

西博湿地(鸟)

偌大的西博湿地也是天鹅、鸿雁、鸬鹚、野鸭等飞鸟栖息、繁殖的好地方。每年春季,成千上万只飞鸟飞临此地,这也是湿地专业保护管理队伍上岗执勤的时刻。他们会在保护区内搭起一座座帐篷,守护这里。

当小天鹅学会飞翔,飞离这片土地时,湿地边生活的牧人还会哼唱着祈福的歌,将一瓢瓢醇香的鲜奶泼向天空,目送它们飞向远方。

西博草原牧民的生产活动

从冰雪融化的春天开始,西博湿地的四周总会聚集着牛马羊群,“逐水草而居”是千百年来游牧民族不变的习惯。

为了保护湿地,牧民只能在湿地周围的草地上放牧。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和七月初三,生活在西博圣山和湿地周边的千百名牧人会身着盛装、迎着初升的太阳,登上圣山之顶的敖包,插柳枝、献祭品、祈求天地神灵护佑草原牛羊满圈、人寿年丰。

入夏,方圆数百公里的西博湿地旁,聚集了星罗棋布的大片蒙古包。这里成了牧人们放牧最理想的“夏营地”。

牧民家中每天都会产生各种垃圾,千百年来,他们坚持把生活垃圾深埋地下,无论历经多少次转场,他们生活过的草原上始终能够长出牧草。

素有“沙漠之舟”之称的骆驼,在蒙古人的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被尊为“万牲之王”。

从每年10月到来年5月,西博湿地周围的牧民要经历半年的冬季。此时牧民们在白雪覆盖的草原上放牧,到了节日,他们会举办赛骆驼活动。这些体型庞大的牲畜,可日行百余里,奋蹄奔驰时可以跟飞奔的骏马相媲美,而且比马更有耐力。

布里亚特人

在西博湿地边广袤的草原上,住着布里亚特蒙古族人。

布里亚特部是蒙古族的一个古老的部落,《蒙古秘史》称作“不里牙惕”。其先民一直在贝加尔湖一带森林草原地区,从事牧畜和狩猎生产。

俄国十月革命后,布里亚特蒙古人居住的草原变成了战场。1918年初,布里亚特蒙古人陆续迁入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翼旗境内。现在,布里亚特蒙古人有6000余人。

布里亚特人的生活

布里亚特蒙古人的婚礼仍保留着北方游牧民族古老的传统风俗。婚礼大致分为订亲、送亲和结亲三个步骤。

每年春季接羔过后,牧人们便会为早已订婚的青年男女举办隆重的婚礼。婚礼举行的前一天晚上,女方家举行隆重的送亲仪式,当地人称“讷利祥”。那时的毡包内热闹非凡,人们杀牛宰羊,并制作各种肉制品,以丰盛的婚宴款待四面八方的客人。

布里亚特蒙古人冬季扎营很有讲究,冬营地要求易放牧,燃料丰富,狼害少。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积雪适中:雪多了不利于冬季放牧,雪少了饮用水又会成问题。

在呼伦贝尔的漫长冬季里,积雪成了牧人们越冬时用水的唯一来源,妇女们用铁桶从屋外盛上积雪,将它们倒入锅中化成水,就可以煮出香喷喷的手把肉了。

草原上的孩子

洁白松软的积雪尽管寒冷彻骨,却挡不住孩子们放纵的热情。寒假中在家的儿童,总忘不了在雪地上打滚的快乐。

忠诚的牧羊犬成了孩子们的好伙伴,更是是牧民的朋友,它们甚至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在牧民心中,饲养牛马羊是为了生存,是可以卖掉,或杀了吃肉的。但狗不同,即使它老得走不动路了,主人也会养着它,直到它老死。

西博湿地攻略

前往西博湿地的道路很便捷,自驾车从海拉尔出发,沿鄂温克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满洲里公路西行大约80多公里,那座高高耸立的草原上的圣山就会在公路南侧一望无际的平坦的草原上凸现,沿此公路标有176公里路标处下路,一条直达西博的乡级公路可把游人一直引导到圣山和湿地脚下;也可乘开往鄂温克旗南辉的公共汽车,在途中的好力宝索木站下车也可。

西博湿地地处呼伦贝尔草原牧区,湿地周围没有宾馆和饭店,到那里只能居住在游牧人的蒙古包中或者定居者的平房内。因为有熟人,所以我每次去食宿都是不花钱的。当地蒙古人非常热情,即便是他们不熟悉的人,也会热情招待,不收取任何费用。而且,湿地本身也不收取门票费用,不过若要进入则需到湿地保护区管委会开证明。

那里的人口大多为布里亚特蒙古族,不通汉语,游客前往最好带一位精通布里亚特蒙古语言的翻译。

游牧和定居在西博湿地周围的牧人,牛羊肉是他们最常见的副食,主食只有面包和面条,很少食用蔬菜。喜欢吃素食的游客应自行做好准备。

西博湿地的四季均有引人眼球的独特之处,而惟有金芦银雪的冬季才更具魅力。但冬季的西博湿地极度寒冷,去那里旅游应带好防寒服,摄影人更应做好防止面部、耳朵、手指冻伤的准备。

摄影师简介

董学众,摄影师,多年来专注于呼伦贝尔大草原,尤其是西博湿地的拍摄。

责任编辑 / 杨静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