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海洋真实的色彩
——吴立新谈水下摄影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3日 文章出自:行天下

标签:

本期嘉宾:吴立新,著名水下摄影师,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签约摄影师。
作为中国顶尖的水下摄影师,吴立新拍摄了大量精彩且内容丰富的照片,并力图用这些照片唤起人们对于海洋的关注与保护意识。让我们跟随吴老师一起,了解水下摄影的知识。

行天下:请问吴老师,水下摄影相对陆上摄影,有哪些特殊性?

吴立新:摄影的本质是光线。水的密度约为空气的800倍,光线被水吸收的过程会导致光线强度及色温的变化,因此不仅水下的光线比空气中暗很多,物体在水下的颜色也与在空气中不同。波长较长的光线如红色和橙色光,在水下最先被吸收,因此在水下5米左右的地方,红色已经开始减弱,随着光线不断被吸收,你眼前可能就是一张由不同深浅的蓝色所构成的“黑白照片”。

另外,由于光线的折射不同,视觉上物体的体积也会比空气中大25%左右,并且显得距离更近。水中的悬浮颗粒也会对能见度产生影响,在空气中以公里计算的能见度,在水中只能以米来计算。这些问题,都需要有针对性地去解决。

行天下:水下摄影在器材方面有什么特别?

吴立新:除了专业的水下相机,还可以给普通的相机加一个防水罩,并不需要对相机本身进行改造。水下摄影还需要使用水下专用闪光灯或为陆地闪光灯增加防水罩,并使用同步电缆或同步光纤等器材来进行引闪,此外还有长明灯、颜色滤镜、可以调整角度的闪光灯支臂、干燥剂和进水报警器等配套器材来为拍摄提供便利。

行天下:水下摄影的镜头主要有哪些类型?

吴立新:微距和广角镜头是水下摄影最常使用的两种镜头。水下的能见度差,为了减少杂质对成像的影响,摄影师要尽可能地接近被摄体,这也是水下摄影的第一原则,因此就需要使用广角、超广角甚至鱼眼镜头来拍摄。此外还有专业厂家生产的,外接在卡片机防水罩上的广角或微距镜附加镜。

行天下:在镜头的使用上水下摄影有哪些特别之处?

吴立新:水下摄影无法像陆地摄影一样根据需要临时更换镜头,因此每次拍摄前都要根据题材决定安装的镜头。当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带两台相机甚至由助手携带多台相机下水。广角镜头四周会产生图像的变形,因此其防水罩是经过精确计算制作的球形罩,而微距镜头的细微变形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使用的是平面玻璃的镜头罩。

行天下:那么摄影师本身呢?需要具备哪些潜水技能?

吴立新:水下摄影需要的技能主要分为浮潜和水肺潜水。在水面以下三五米深的范围内并不需要潜水器材,带着面镜和呼吸管就可以在水面上呼吸,还可以屏住气息稍稍下潜进行拍摄再回到水面。

水肺潜水的培训目前已经非常成熟,大多数人经过学习训练,都可以考取潜水证,之后就可以到世界各地进行潜水。如有必要,可以购置潜水器材,一来用自己的器材比较熟悉,二来从长久考虑也可以节省租金。

行天下:对于水下摄影来说,潜水的难点在哪里?

吴立新:水下摄影是一项需要“一心二用”活动,我很喜欢将潜水与开车作类比,动作你可能已经掌握了,但仍要不断积累经验来提升熟练程度,将很多动作形成“本能化”的肌肉反应,这样才能有额外的精力来思考和实施摄影方面的内容。摄影师还需要不断地通过潜水拍摄来体验各类环境,学会应对技巧,对于到哪里可以找到哪些东西做到心里有数。

行天下:在实际拍摄时有哪些基础的注意事项?

吴立新:最重要的问题是光。水下摄影师需要积累经验,感知物体本来的颜色,并利用闪光灯等人工光源还原色彩。自然光对拍摄效果的影响也至关重要,陆地上最佳的拍摄时间是早晚日光照射角度较小的时段,但为了获得更多直射入水中的光线,水下摄影的最佳时间则是在正午。

除非需要俯拍特定的物体,通常水下摄影要尽量地仰拍,一来可以避免背景的杂乱,突出被摄主体,二来可以摄入更多地蓝色海水,增强空间的纵深感。此外,水下摄影还要掌握对于目标物体的搜寻技巧,以及为消除其戒备而慢慢接近的耐心。

行天下:在相机的参数设置上需要怎样的技巧?

吴立新:水下光线的特殊性决定了水下摄影需要较多地使用全手动的模式,调节背景的颜色、闪光的曝光程度等。

水下摄影难以保持稳定,因此需要足够的快门来保证相片的清晰,尤其是对于水下稍纵即逝的动物,除了保证快门速度,还要学会对被摄体的运动进行预判,提前调节好参数。必要时,摄影师需要利用物体来稳定身体,但要选择岩石、死掉的珊瑚等这类没有生命的物体,因为海底生物都很脆弱,要避免对其造成伤害,另外,海底许多生物有毒,需防止误碰受伤。

行天下:请您讲一件水下摄影中最难忘的事情吧!

吴立新:要说难忘的故事,我觉得每一次潜水都非常难忘,其中最难忘的事情之一,应该就是与座头鲸近距离的相处了。座头鲸嘹亮而悠长的求偶歌声,在穿透水的同时,也穿透了大部分由水组成的我,那是真正的震撼,让我一度忘记了拍照。

行天下:这样的景象,一般人很难见到。这也是水下摄影的特殊之处吧?

吴立新:海洋占到了地球面积的71%,其中有许多美妙的生灵,也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希望我们的照片,可以令人们对海洋有更多的了解,唤起更多人对于海洋的保护意识。也希望我们水下摄影师可以首先做到:只带走照片,仅留下气泡。

责任编辑 / 徐国荣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