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马孙河到安第斯山(上篇)

时间:2016年12月16日 00:00:00 ~ 2016年12月16日 00:00:00

地点: 亚马孙河流域(秘鲁境内)

费用:0 元/人

邀请人数: 不限

发起人:旅行定制部

活动详情

活动图片(0)

活动视频(0)

评论

2016年12月1日-16日,“中国国家地理号”首航亚马孙河。32名队员跨越南北半球,行程近5万公里,在亚马孙热带雨林展开系列科考探险活动。

队员齐聚在河轮甲板上,拍摄出发前合影留念

摄影/领队 陈辉

 

神秘与野性的亚马孙河

南美洲的亚马孙是一个充满了世界之最的地方。这里有世界水量最大的河——亚马孙河,世界面积最大的原始雨林——亚马孙雨林;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本次活动区域位于亚马孙河上游地区,亚马孙河支流——乌卡亚利河流域(Ucayali River)和马拉尼翁河流域(Maranon River),以及两条河之间的区域——帕卡亚·萨米莉亚自然保护区(Pacaya Samiria Reserve)。

本次活动科考路线图

亚马孙热带雨林丰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无可比拟。此次行程,队员们观察、拍摄脊椎动物100余种,包括6-7种灵长类动物,2种淡水河豚,2种凯门鳄,10种以上的蛙类,3种蝙蝠,1种树懒,80余种鸟类及各种各样的鱼类和成百上千的植物种类......

队员们乘坐机动艇巡航,寻觅野生动植物

摄影/队员 王克伟

队员们观察拍摄某种鸟类

摄影/队员 徐东

 

 鸟类 

摄影/探险队长 Angel Cardenas

琉璃金刚鹦鹉黄蓝色为主的羽色,如中国古代的琉璃,故名。如今由于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猖獗,这种鹦鹉被人们大量偷猎而数量锐减。它也是市场上常见的一种贸易鸟类。

摄影/队员 姚立宇

红腹金刚鹦鹉:也叫红腹麦鷎(gāo),腹部为红色。聚集数量的多少取决于食物的充足与否,喜爱栖息于浓密潮湿的雨林和开阔的草地,农耕区与红树林也可见到它们的踪迹。

摄影/队员 姚立宇

黑头美洲鹫这是我们这次见到的最常见的一种美洲鹫,全身黑色,头部尤其黝黑且因为头部裸露的黑色皮肤疙疙瘩瘩,给人感觉并不舒服。然而,它们却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自然界的清道夫。

摄影/探险队长  Angel Cardenas

游隼:个头小,是世界上飞行速度最快的鸟类之一。有确切记录的,它们俯冲时的瞬间速度达到389公里/小时,比高铁的行驶速度还要快。

摄影/队员 姚立宇

小食蝇霸鹟:霸鹟是南美洲常见的鸟类之一,顾名思义,喜欢吃苍蝇。这种霸鹟经常出没于河边,快速飞行,一对或几只一起活动。黄色的腹部、明显的白色眉纹是主要的鉴定特征。

摄影/队员 姚立宇

巨嘴燕鸥和黄嘴燕鸥巨嘴燕鸥体型更大,嘴粗大,头顶黑色。而黄嘴燕鸥的体型较小,嘴没有巨嘴燕鸥那么大,头顶白色。它们常见于河面上方飞翔或者在河边开阔地休息。

摄影/队员 姚立宇

美洲鸬鹚:全身黑色羽毛,喉和颈内侧棕色,黑腿脚,有一双深蓝色眼睛,黄喙。它们主要栖息于河流、湖泊、池塘、河口及其沼泽地带。

摄影/队员 姚立宇

黑领鵟鹰颈部为黑色,故名“黑领”,经常出现在河边,是我们在航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猛禽。

摄影/队员 姚立宇

大黑鸡鵟鹰形目,鸡鵟属,也是我们在航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猛禽。

 

哺乳动物类

摄影/动物专家 张劲硕

倭狨南美洲最小的灵长类动物。它们个体虽小,但是尾巴却很长,一般可以超过20厘米。

摄影/动物专家 张劲硕

夜猴是夜行性树栖动物,也是南美洲唯一一类昼伏夜出的灵长类动物。其眼睛聚光能力很强,夜间能准确地捕捉到飞行中的昆虫。

摄影/领队 陈辉

亚河豚:淡水豚类,喙长,额隆的形状因个体不同存在差异。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豚,主要依靠回声定位寻找食物。

摄影/动物专家 张劲硕

褐喉三趾树懒全世界共有6种树懒,4种是三趾树懒,2种是二趾树懒。但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树懒的脚趾都是三趾,手指的数量才是区分它们“三趾”或“二趾”的不同。

摄影/队员 姚立宇

普通松鼠猴阔鼻猴类,鼻孔离得比较远,额头是灰色。尾巴长,毛厚且柔软,因外形酷似松鼠,故为其名。喜欢10~30只为一群,有时达100只甚至更多的大群。各群都有自己的领地范围,并用肛周腺的分泌物作地界。

摄影/动物专家 张劲硕

缨蝠:俗称尖长鼻蝠,白天栖息在树干上休息,它们通常有序排列在一起,是为了让背部的斑点与树皮的颜色更接近,不易被猛禽或小型捕食者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