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南极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08日 文章出自:用户投稿 作者: 王立
勒梅尔海峡是一个左右分别是冰川和大陆的狭长海峡,在这个90%被冰雪覆盖的世界里,冰山是其独有的一道亮丽景观。一个个巨大的冰山飘浮在眼前,仿佛身处梦幻般的世界里,我们所看到的和记录下的冰山可以说都是绝版,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庞大冰山的水上体积只是其水下体积的九分之一,蓝得晶莹剔透的海冰,其形成都有着上万年的历史,在Pleneau海湾,我们目睹了被称为“冰山墓地”的壮美景观,深深感受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助。

晶莹剔透的蓝冰,都是上万年的产物,让人入境后不寒而栗。

从不会有人看到同样的冰的造型。这块千年蓝冰,造型如同出水蛟龙。
我们看到了冰的融化,而仅凭一次的探访,又是在南极的夏季,不敢妄加评述温室效应或气候变暖给南极造成的影响,科研工作者们自有其科学的评述和有据的论断。但作为一名南极探访者、一名记者,更加感悟到的是生活在蓝色星球上的人们,要保护自己的环境,善待自己的家园,维护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善待自己,才会使我们共有的蓝色星球更加健康永续。

如同水晶的万年蓝冰。
穿过勒梅尔海峡,皮特曼岛便呈现在眼前,在岛上,我们第一次相遇阿德利企鹅,与其他企鹅一样,阿德利企鹅的食物主要也是磷虾、乌贼和海洋鱼类。虽说体长只有72-76厘米,却具有攻击性。阿德利企鹅的名称来源于南极大陆的阿德利地,此地是1840年法国探险家迪蒙·迪尔维尔以其妻子的名字命名的。 其分布较广,是南极最常见的企鹅。

皮特曼岛上的阿德利企鹅,在繁殖期形成1雄1雌的配偶关系。

两只企鹅兴奋地倾听者另一只企鹅的激情放歌。

路是鹅走出来的。雪地里,企鹅们往往都是沿着它们长时间走出的一条条窄窄的路一字前行,从没有人“超车”。

在鹅的世界,可能同样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天堂湾以她美丽绝伦的风景而命名,在艾米兰特布朗港,曾是阿根廷的南极工作站,据说1984年有个在此越冬的医生被漫长黑暗的极夜逼到精神崩溃,放了一把火将工作站主屋烧成灰烬,只残存了几间小库房,之后阿根廷科考人员另起炉灶,这个站点儿从此废弃不用,现在的房屋都是后来重新修建的。

这是废弃的阿根廷气象站,目前已完全被企鹅占领。
而在我们之后登上的拉克罗港,则是英国的南极工作站,它们都是巴布亚企鹅的栖息地。在1904年法国人首先发现并命名拉克罗港,1943年英国因军事用途在这里建立了基地,1962年关闭废弃。

拉克罗港,英国科考站,1996年英国出资把这里建成了博物馆,每年夏天对游客开放。
1994年《南极公约》把这里标记为南极第61号纪念碑后,1996年英国出资把这里建成了博物馆,每年夏天对游客开放。这是我们南极此行唯一见到有人存在的地方。这个工作站坚持了8年的企鹅繁衍观测效果研究,并告知人类旅游行为对企鹅繁衍的影响程度。让大家饶有兴趣的是在这个考察站内还有小邮局和商店,可以购买到珍贵又精致的纪念邮品、邮寄明信片、南极地图、南极纪念物品包括文具、T恤、南极动物玩具等等。

雪便是企鹅的淡水来源,这里的雪,应该是没有任何污染的。
20日,我们的探险船小心翼翼地驶入了南极洲东北的南设得蓝群岛上的“欺骗岛”内。 “欺骗岛”其实是南极的一个大的活火山口,口上一小角塌了下来,海水侵入其中,形成了个环型的岛包围着深水良港。1918年,英国水兵发现并占领了“欺骗岛”后,在此大肆捕鲸,炼制鲸油,据说整个岛内的海水,全部变成了红色,景象极其惨烈。而最近的一次喷发是在1967年12月4日,顷刻间,岛上所有的建筑物被摧毁,智利、阿根廷、英国的3个科学考察站化为灰烬,挪威的一座鲸鱼加工厂被吞没,英国的一架直升飞机被埋在一两米厚的火山灰里。
我们在上午9点登上了欺骗岛,岛内的海水散发着蒸汽,海鸟蜻蜓点水似的不敢落入水中。我不禁俯身将手放入海水中,的确海水是温热的,看着周边黝黑的海滩,真的有一种探险之感,这里的海面,只有丝丝微风,平滑如镜。

活火山口的欺骗岛上,地热使海水不断地冒着蒸汽,俯身试水,水是热的。

在活火山口的欺骗岛,其海水都是热的,蜻蜓点水的海鸟可能是在捕捉明虾,又好像是被海水灼烫一样的感觉。不觉让我们想快些离开。
把我的作品拿出来给大家点评,请点这里投稿
选择点评项
- 读后感言
- 可圈可点
- 提升空间
- 背景知识
- 有点争议
夫若溺水
大棒了,这冰这雪!!!作者笑一个嘛~
永远的忠诚-qzone
引人入胜
pxcd1991
beautiful
JTYJHFGV-qzone
太好了